<p>46军高炮团57高炮营,组建于1976年3月,我连由原137师高炮营三连,改编为军直高炮团57高炮营二连。建连伊始,我连就承担起徐州云龙山隧道施工的艰巨任务;1978年从江苏徐州移防至山东潍坊,又挑起了保障全团营建施工采石的重任,连续五年远离团队执行任务。在连长张忠华、指导员刘正凯等连领导的带领下,克服了千难万险,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是一支不畏艰险、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坚强战斗集体。。</p> <p>1976年建连初期,连队干部在徐州太山营训练场上合影</p><p>连 长:张忠华(己故)前排左四</p><p>指 导 员:刘正凯 前排左五</p><p>副 连 长:桑建国(己故)中排左一</p><p>副指导员:张忠良 前排左三</p><p>一排长(指挥排):薛灵生(己故)后排左一</p><p>二排长(雷达排):高胜利(己故)</p><p>雷达技师:王忠文 前排左一</p><p>三排长(炮一排):闫学香 后排左二</p><p>四排长(炮二排):纪仁强 中排左三</p><p>五排长(司机排);童秋杰</p><p>司 务 长: 刘振宇 前排左二</p> <p>1976年,我连在执行徐州云龙山隧道施工任务中发生意外,盛明亮战友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挺身而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立二等功。</p><p>图为指导员刘正凯(中),与连长张忠华(右三)在连支委会上,布署向盛明亮烈士学习活动。</p> <p>盛明亮烈士简介</p><p>图文由昆山战友张云龙提供</p> <p>徐州云龙山、云龙湖与当年我连参加施工的溢洪隧道出入口。盛明亮烈士就牺牲在洞口旁,他当时负责在洞口接送运碴的轱轳铁车。</p> <p>《彰军亭》位于徐州云龙湖东北角,溢洪道北侧高台之上。</p><p>《彰军碑》于1982年竖立,旨在表彰和纪念驻徐部队治理和开凿云龙湖的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p> <p>云龙山图文均摘自驻徐州战友李健的美篇作品《难忘的徐州印记》</p> <p>1977年初,高炮团在徐州九里山营房,召开1976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后团长董薇、政委王文泽等团首长,在团办公楼前与立功授奖人员合影。</p> <p>秋风送爽,果实飘香;</p><p>金秋十月,九九重阳。</p><p>2020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敬老日“重阳节”。高炮团57高炮营二连的首任指导员刘正凯夫妇(安徽界首)与1976年入伍的江苏昆山藉战友一行七人来到了烟台。战友重逢,思绪万千。40年前分别时,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两鬓斑白,皱纹满面。</p><p>战友分别几十年,今日我们又相见;</p><p>多少往事涌心头,知心话儿说不完。</p> <p>老指导员刘正凯,今年79岁,腰板硬朗,精神矍铄。</p> <p>杜建立为我连十班战友</p> <p>老指导员一行于10月22日,分别乘高铁到盘锦汇合。盘锦战友周风林夫妇、王军彪、王绍友、翟辉、石成效等战友接站后陪同参观《辽沈战役纪会馆》。</p> <p>周风林夫妇等盘锦战友,热情欢迎老战友的到来。</p> <p>盘锦战友们陪同老指导员一行参观《红海滩》</p> <p>十一班长王军彪与司务长周风林</p><p>看到老战友,许多往事又浮现在眼前……</p><p>记得那一天,我们正在云龙山隧道清碴作业,忽听军彪战友仰着头大喊“排长危险”!我们都本能地向一旁躲散,呼的一声,一块近1米长的石头从洞顶落下,擦伤了我的左肩。正所谓:“与死神擦肩而过”,多亏军彪战友及时发现。</p> <p>1976年春,四排战友在徐州太山营训练场上合影</p><p>排 长:纪仁强(二排中)</p><p>十 班 长:祝俊生(后排左一)</p><p>十一班长:曲录新(二排右一)</p><p>十二班长:韩永恒(三排左一)</p><p>十三班长:董同森(后排左二)</p><p>十 班 副 班 长:马忠全(前排右一)</p><p>十一班副班长:王军彪(二排左一)</p><p>十二班副班长:李树良(后排右二)</p><p>十三班副班长:周风云(三排右四)</p><p>还记得那个夜晚,我带着凿岩机组和爆破组夜班施工作业。当站到2米多高的石碴上掘进时,“轰”的一声,一块巨石落下,塌方了。电源被切断,隧道里瞬间漆黑一片。凿岩机停止了轰鸣,战友们一个也看不见。一阵落石过后,我打开手电筒不断地晃动,把战友呼唤。上帝保佑!战友们都应声答“到”,并小心翼翼地靠拢到我身边,大家相视无语、心照不宣。暗自庆幸又躲过一劫,我们还拥有明天。</p> <p>1976年春,我连部分战友在徐州太山营训练场上合影。</p><p>云龙山隧道施工中,北京专家来考察后忠告:隧道泥夹石地段有渗水,随时都有“包饺子”的危险!后虽加强了防范措施,但险情还是接二连三,我们连就是在这艰险的环境中鏖战了两年。</p> <p>难忘记,风林司务长披星戴月骑自行车陪我到坊子火车站接站。更难忘,在我去司令部报道前,风林司务长还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欢送宴。连队干部和营首长围坐在炊事班粮库的大案板前。情款款,意绵绵……</p> <p>10月24日,老指导员一行从盘锦乘车到大连。得到定居在大连的烟台藉战友王道军的热情款待。</p> <p>张云龙战友的昆山普通话,还和在连队时一样可爱。</p> <p>大连星海广场游览</p> <p>10日25日上午从大连乘坐“勃海翠珠”轮前往烟台</p> <p>下午4时准时到达烟台港</p> <p>到百年老店《蓬莱村》,品味传统鲁菜。</p> <p>美酒同分享,美味共品尝。</p> <p>欢声笑语,情深意长。</p> <p>10月26日上午,参观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p> <p>张裕百年地下大酒窖:建造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窖深7米,距黄海不足百米,低于海平面1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滩地下酒窖。百年老桶群中,有3只橡木大桶,每只大桶可贮酒15吨,被称为“亚洲桶王”。</p> <p>品鉴张裕葡萄酒</p> <p>烟台海滨观光</p> <p>左起:张云龙(六班)、朱建华(三连)、蔡德海(雷达班)、陆建华(司机班)。</p> <p>《烟台山公园》游览</p> <p>风雨同舟,相濡以沫。</p> <p>张云龙战友算是幸运的,施工中受伤,退伍前办理了伤残,享受到了伤残军人应有的待遇。有的战友伤残不达标没办成,更有不少战友没把伤残当回事,也不要求办。回乡后旧伤复发,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为时己晚。</p> <p>《惹浪亭》里歇歇脚,抽支烟。</p> <p>烟台山上,一起观海。</p> <p>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则由此得名。</p> <p>登上烽火台</p> <p>烟台山灯塔上环视烟台美景</p> <p>赵明战友设午宴接待老指导员一行,王君友战友也从家中带来了美酒,藏卫俭战友从远道赶来陪同。</p> <p>王君友(右)与陆建华</p> <p>侦察班战友王君友,1米81的个头,不仅篮球打的好,且多才多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一次他与刘团祥战友趁帮助排长薛灵生擦拭手枪之机,出去过了一把手枪瘾,受到连队的“严重警吿”处分。退伍时他找到连队,要求将处分从档案中抹掉,坚持原则的老指导员没同意。从此,档案中两行红色的履历,伴随他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成为永久的“荣誉”。听说老指导员来烟台,他把家中珍藏的好酒拿来与老战友们分享,那些过往的“心结”,在战友情面前都己成笑谈。</p> <p>老战友,干一杯!</p> <p>10月27日上午,赵明、藏卫俭、王君友等战友,开车陪同老指导员一行到《蓬莱阁》景区游览。</p> <p>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素以“人间仙境”著称,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外。</p> <p>还记得我俩曾动手打过架吗?</p><p>烟台战友赵明与昆山战友张云龙,同年入伍,同一个班,不打不成交。</p><p>老照片为六班战友在徐州九里山营房,双37高炮前合影。张云龙(前排左三)、赵明(中排左一)、王道军(后排)。</p> <p>藏卫俭、王君友、赵明、张云龙与指导员刘正凯。</p> <p>10月27日下午,老指导员一行从烟台乘高铁到达潍坊。受到潍坊战友刘振宇和孙秀荣夫妇、王明寿、杜建立、王举兴、王福利、刘李宋等老战友的热情接待。</p> <p>蔡德海、杜建立、张云龙与排长王明寿。</p> <p>“世界风筝都”,参观《杨家埠》。</p> <p>战友,战友!</p><p>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p><p>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p> <p>2018年10月3日,潍坊战友联谊会时留影。</p><p>左起:纪仁强、刘振宇、刘正凯、张国献(改编前连长)、祝俊生、周风林、王明寿。</p> <p>老领导、老大哥、老营房、老搭档。</p> <p>我连在完成营建采石任务返回新营房后,曾一度作风比较涣散。个别士兵对理寸发也比较抵触,为此常拖连队的后腿。“矫枉必须过正”,我便和连队干部率先剃了光头,带动了全连130多名官兵,统一剃了光头。那天晚上,团露天电影场看电影,统一脱帽后,我连齐刷刷的光头格外耀眼。引来了全场的目光和笑声一片,团首长们看到此情此景,也是笑容难掩。</p> <p>七班战友李国伦赋诗一首,1978年12月入伍于湖北广水。</p> <p>战友来烟有感:</p><p>1970年我还在中学读书</p><p>他己经担任连队指导员</p><p>1976年我到连队任排长</p><p>他还是连队指导员</p><p>我到军校学习后团司令部任参谋</p><p>他还是连队指导员</p><p>1980年我又回连队任连长</p><p>他还是连队指导员</p><p>1981年底他从指导员的岗位上转业</p><p>在指导员的岗位上坚守了十一年</p><p>为连队建设他尽职尽责 呕心沥血</p><p>不计得失 甘为人梯 功德圆满</p><p>他就是57高炮营二连指导员刘正凯</p><p>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部队留在了二连</p><p><br></p><p>忘不了</p><p>徐州太山营的苏式大营房</p><p>我们整齐划一 勤学苦练</p><p>执行云龙山隧道施工任务两年</p><p>你带领我们不畏艰险 排除万难</p><p>失去战友我们肝肠寸断</p><p>擦干眼泪我们意志更坚</p><p>忘不了</p><p>调防潍坊我连又勇挑重担</p><p>保障全团营建采石两年半</p><p>连队兵分李家官庄和石泉</p><p>农家热炕上我们同思共眠</p><p>石坑里抡起铁锤 握紧钢纤</p><p>新营房的每块基石上都有我们的血汗</p><p><br></p><p>我们搬进新营房的那一年</p><p>你告别了军营离开了二连</p><p>连续五年我连都与石头为伴</p><p>远离团队独挡一面</p><p>盛明亮战友献出了生命</p><p>许多战友都留下了伤残</p><p>有的得到了应有的待遇</p><p>有的回乡后旧伤复发但为时己晚</p><p>我们为战友们出示的证明无数件</p><p>能力有限 爱心无限</p><p><br></p><p>而今你将步入耄耋之年</p><p>想念战友要出来转转</p><p>五月首先去了徐州云龙山</p><p>把时间重新定格在1976年</p><p>仿佛又听到凿岩机的轰鸣</p><p>看到爆破后的硝烟</p><p>又去烈士盛明亮的家乡昆山</p><p>手扶战友的墓碑你泪流满面,</p><p>今又与昆山的战友去盘锦经大连</p><p>再到烟台潍坊与老战友们见个面</p><p>战友重逢笑开颜 </p><p>知心话儿说不完</p><p>但愿我们常相见 </p><p>切莫再等四十年</p><p> 纪仁强</p><p> 2020年10月31日</p><p><br></p> <p>1983年,上级派我连代表高炮团,参加46军在山东莒县浮来山组织的实兵演习。那天晚上,我带着全连13台车、人员及装备,按上级要求闭灯行驶通过“敌人封锁区”。忽然,一辆炮车压到了一个石碾子,车头迅速转向,带着火炮冲下约45度的斜坡。导致驾驶室变型,挡风玻功破碎,驾驶室里团军务参谋邹其龙面部轻伤,车上还有炮班的8名战士和一个基数的炮弹均无大恙。刘士一团长见状后,气的开口大骂“导演组”指挥不当。</p><p>团队里这样的故事有许多许多,我们几天几夜也说不尽、道不完……</p> <p>57高炮营二连,在历届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入编138师后,1989年,因完成任务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这是高炮团乃至138师的历史上,唯一一支荣立集体二等功的连队。</p> <p>原济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高炮团团长刘士一,原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张玉山,给予我连高度评价。</p><p>视频由高炮团原电影组组长杜明月提供</p> <p>1984年3月,团司令部作训股 股长</p><p>同年与副团长于斯生(后排中)、一营营长尹其富(后排左)、二营副营长简传学(前排左)、作训股参谋纪树光(前排右),到北京军区张家口高炮某部学习取经。</p> <p>1985年5月,调烟威警备区教导大队工作,百万大裁军后被列为编外。同年,入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学习。</p> <p>1990年3月,烟台警备区教导队 </p><p> 教导员。</p> <p>1993年3月,济南军区步兵侦察训练大队、烟台两栖侦察学兵队 政委</p><p><br></p> <p>1998年1月,烟台警备区福山武装部 </p><p>政委</p> <p>2000年1月,烟台警备区福山干休所 </p><p> 政委</p><p>2003年3月,退休。</p> <p>八一军旗高高飘扬,</p><p>高炮团团歌传遍四方;</p><p>光荣传统代代相传,</p><p>战友深情终生难忘。</p><p> 纪仁强</p><p> 2020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