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芮城县语文北师大研修之旅

一次花开

<p>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在教育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进步,老师亦然。于是,2020年10月30日我们一行六人满怀憧憬与期待踏上北上的列车,希翼从此次活动中获得学习工作中师生共同成长的良方。</p> <p>30日晚七点多,由谭洋阳主持破冰活动,活动中,运城市北京研修语文班的我们被分为十个小组,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并了解彼此。破冰活动使我们迅速打破隔膜,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p> <p>培训手册附有课程安排与专家介绍,详尽的资料使我们了解到参与本次培训的专家大都参与统编教材的编写与质量检测工作,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活动的重要性。 </p> <p>10月31日早八点有班主任谭洋阳主持了开班仪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刘春荣和运城市教育局师训科何军分别致辞。</p> <p>培训的第一节课是由刘真福老师开始的。刘老师是人民家教育出版社编审,他从统编教材的创新点、教材使用策略出发为我们点明了新教材的特点,指引给我们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刘老师平实中带有幽默的语言让我们乐在其中。</p> <p>张媛,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她深入浅出,层层递进,为我们细致讲解“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希望通过教学实践让我们的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了解过往,审视现在,畅想未来的能力,能够更清晰的明白生存之道,健康快乐的和这个世界相处。</p> <p>李倩老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变革,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中我们要以语文的核心素养为指挥棒,把语言,思维,审美,传统文化等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 <p>博学多识的王彤彦老师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单元名称和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这几个过程为我们讲解单元教学设计。</p> <p>王云峰老师在百忙之中赶到心理学部,为我们解读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的理念,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我们看到国家一直致力于从更上位的角度去思考育人的价值。</p> <p>11月1日晚六点,我们举行了教学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个问题:</p><p>1、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你优先思考的问题是什么?</p><p>2、设计一个学习单元。</p><p>3、议论文与议论性文章名称的变化给文章内容、范围、方式带来什么变化?</p> <p>各小组成员热烈讨论并分享观点,并于11月2日下午两点到五点共享意见。</p> <p>吴东老师的《名师课堂》,实用、创新、与时俱进,把学术性的理念融入了具体的课堂中,听完后余音绕梁,让人回味。</p> <p>伍新春老师结合了很多自己生活中的小趣事,让我们理解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名称,并介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比如工作中的保健性资源,激励性资源,成长性资源,用这些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进行倦怠感的预防和幸福感的提升,从而使自己成为更幸福的老师。</p> <p>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院牛双红老师为我们详尽具体的介绍了芬兰的教育体系。芬兰不以成绩评定学生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我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榜样。</p><p>李卫东老师认为阅读和写作作为学习行为在大单元教学中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建议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能一篇一篇地读,更要一束一束地连读、比较读。</p> <p>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儒德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知识,结合了大量生活、教学中的例子和实验讲述了沉锚效应,希望我们能迁移到具体的实践中,解决自己的问题</p> <p>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收获满满。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抓实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在主题阅读中学会“用语文去教人”。</p> <p>新的语文教学征程上,你我同行,藉着本次培训这场春风细雨,前行的奋进之路中让我们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p>

教学

我们

老师

语文

素养

学生

培训

心理学

单元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