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邢志阳,辽宁省蒙医医院血液科主任蒙医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辽宁省名中医。出身于蒙医世家,为“蒙古神医”邢布利德蒙医医术第三代传人。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系,工作3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p> <p class="ql-indent-1">在继承祖辈首创运用蒙医药理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潜心研究,形成独特理论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肝炎、肝癌、肺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治疗亦有独特造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出身世家 励做传人</b></p><p class="ql-indent-1">邢志阳出生在蒙医世家,祖父邢布利德为蒙医药研究所奠基人,用高超的医术征服了号称“软癌”的世界性疑难病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父亲邢鹤林为蒙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研制出系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方剂。他自幼对蒙医学耳濡目染,暗暗立下继承并发扬蒙医学的决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内蒙古民族大学,攻读蒙医专业。从决定从医开始,总是手不释卷,钻研学问,不仅专研蒙医理论,又不断学习中医、西医知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情。“良工不示人以朴”,他放弃休闲时间,阅读了《四部医典》、《蒙医金匮》、《兰头巴》、《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较多医学古籍和各类文献,为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文化基础。</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仁术慈心 修身济众</b></p><p class="ql-indent-1">邢志阳毕业后一直从事蒙医临床工作,承先学又有创新,勤学善思,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专长和治疗特色,开辟运用蒙医学“三病(赫依、希拉、巴达干)齐发之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相对应治疗之路。赫依、希拉、巴达干三病齐发之症称为合病,以血为主,兼有黄水的综合病症。《四部医典》有云:“合病入肝则为血症,入脾则为脾病”。肝乃血液生化场所,胃肠乃饮食精华供地,脾脏则能强化胃肠。在治疗中以合病入肝脾为着眼点,辩证施治、整体治疗,总结出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p><p>在用药方面,常讲用药如同用兵,对疾病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张简、便、廉、验用药。</p><p class="ql-indent-1">辽宁本溪患者张某某,女,54岁,2013年6月于天津某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期间花费近80万元巨额医药费,疗效并不理想,在几乎丧失治疗信心时,听病友推荐辽宁省蒙医医院的邢志阳医生擅长治疗此病,患者立即转到辽宁省蒙医院医院,当时病情十分危重,仅靠输血维持生命,邢志阳医生接诊后运用蒙医理论对患者辩证施治,精心配制蒙药,服用一个月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一年后患者得到康复。</p><p class="ql-indent-1">阜蒙县患者杨某某,男,40岁,2019年9月在沈阳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化疗后病情未得到改善,且头部出现持续性剧痛,疼痛难忍,口服大剂量止痛药无改善,当时医生建议颅内注射药物治疗,但有偏瘫的风险,患者及家属未接受此治疗方案后出院回家,经多方打听到邢志阳医生对治疗血液病有独特疗效,慕名前来就医,邢志阳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配制蒙药方剂,患者服用后两天后头痛消失,服药两月后身体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建设 不遗余力</b></p><p class="ql-indent-1">在工作中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先后参加“蒙药草果二十一味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效学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蒙医特色治疗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评价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2012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14年民族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p><p class="ql-indent-1">作为蒙医的传承者,邢志阳凭借对蒙医药事业的热爱与坚韧的毅力,承担起蒙医传承的重任,在这条路上一走便是三十余载,作为蒙医精神的实践者,始终不忘医者仁心,牢记悬壶济世的使命,视患者高于一切,在邢志阳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医者应有的仁心,也看到了一名优秀蒙医临床工作者应有的创新之心与时代之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