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书声总悦耳 平淡人生半称心

青山绿水长

<p>现任校长亲自为我赠送纪念品,对他的这份尊重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回到落脚的单位一一蒲城中学,参加为欢送我们几个今年退休人员的座谈会,心里特别高兴!</p><p class="ql-block"> 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退休人员回家叙旧的机会。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参与参加的同志认真主动,营造了热烈温馨的氛围,使我们十分感动。由于心情有些激动,忘记了事先准备好的那些"套话",不合时宜地乱扯一些“奇谈怪论”,望能取舍对待,谅解包涵。</p><p class="ql-block"> (一) 我与学校难解难分</p><p class="ql-block"> 从不懂事时钻墙洞爬入学校玩耍,到现在将家安在校园里,学校的铃声常常在耳边响起,清朗的书声总是那么样的悦耳。</p><p class="ql-block"> 出我老家院门,向东直行七十米,便是创立于民国二十六年、较长时期里设有初中班的滩涧学校。未入学前,便常常结伙窜入学校捣乱。在家门口上了七年半的小学与初中,然后经“推荐"到二十里外的高阳中学读高中。</p><p class="ql-block"> 1977年农历春节前,我就以回乡知识青年的名义,正式进入父辈传下来的既定领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农业生产劳动。春节后不久,被派往韩河水利工地,专事用架子车搬运石料。所住的打麦场的场房不远处,就是后来我妻子曾经工作过的罕井初级中学,它的东隔壁即是我付出韶华的县管罕井高级中学。当时睡在麦草垫底的通铺上,也能听到由校园传来的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我的九年半中、小学时期,几乎完整无遗地套在“十年文革"里。说是经受了锻炼与“洗礼",可以允许那么认为吧!我们确实没有学到多少学校应该学的东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恢复招考后,抓住了学龄的尾巴,有幸进入设在县城的当时是省属的中师学校,毕业后即到北部半山区的乡村初中教书。从单身住校开始,以至后来结婚生子,不过重复着一个人或一家人的铺盖卷,从这个学校的土坑上,移到另一学校的床板上的动作,总是听着学校的铃声作息 ,顺着学生离开返校而安排自家的私事。</p><p class="ql-block"> 1987年8月,由陕西教育学院毕业后,我的铺盖卷连同碗筷,有幸移入县办高中的房间里。电铃就安在这个房子正对的楼顶上,清晰的铃音,总是首先被我得到。</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暑假刚过,全县的高考补习生被集中在职教中心上课,临时成立了一个名为高考补习学校的“校中校",我被抽调到这个学校当政教主任了。恰遇集资在职教中心院里建教师单元房,从而使得我至今,甚至以后总能听到学校各种变式的铃声,还有那最爱听的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二)我与书本缘重情深</p><p class="ql-block"> 在我上小学之前,只见过母亲压在柜底的半本书。它是母亲从大姨家拿来夹鞋样用的,充其量不过是一沓叠放整齐的废纸。</p><p class="ql-block"> 我姐姐没有上过学,未能打破家中无书的纪录。第一课内容为“毛主席万岁!"的课本,被我兴奋地带回家。这对一个老实的文盲农民家庭,无疑是有着历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啊!</p><p class="ql-block"> 从此之后,家里土坑墙上的小土窑窑里,陆续放入了我及弟妹的旧书烂本子,这便是我家最早的书橱了。在上世七十年代初的头几年,"智育回潮"使得我家一面墙被奖状占据了大半。到了翻修旧房时,父母的意见高度一致,那面墙被特别保护而留了下来。那个“书橱”被解体后,缺皮卷边的书本们被十分珍重地移入了一个木箱里。</p><p class="ql-block"> 从师范学校毕业,我向家里带回了不少厚书,随后又被转移到了任教学校办公桌面的小书架上。由此开启了我与书本长久而又亲密的关系。书本为我获取养家糊口的物质,也成了我重要的精神寄托。我用四十年的时光,不遗余力地宣扬书的重要与珍贵,也常常为书中的问题而失眠忘食。</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么说:小学一年级期未的一个小小奖品,使稚童有了再想拿到的追求。“智育回潮“时的考试成绩,增强了我读书的信心。考入蒲城师范学校,结下了我与书本的不解之缘。中师学校毕业,使我取得了教书的资格。教育学院的深造,略略抬高了执教的讲台。获得首届赛教的市级教学能手称号,使得我的人生滑入了一个不太适合但可能也是必然的轨道。这个称号,是我最为看重的荣誉,别的什么名谓,统统没有太多在意。被确定为首批"市管优秀教师”,破格晋级而较早地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可能是天道酬勤在我身上的应验。</p><p class="ql-block"> 由于太相信书本,但书中又偏偏缺少了那种“重要的内容”,从而使自已对社会上的“某种场子"缺乏基本的了解,甚或还有一些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也许就是导致自己从来没有靠近“某些圈子"的原因。书卷的香气,终没能掩遮住由天性决定的“书生酸味"。大半生教书育人的光荣而清贫的历程里,平淡中时常夹杂着灰暗的心理体验。可用六字以蔽之:半称心,无怨悔!</p><p class="ql-block"> 离岗当巡视员的几年间,有更多的时间延续阅读文史书藉的兴趣,正好也丰富了自己那十分简单的生活。退休后,以书为伴的生活还将继续演绎下去。企盼着这样的状态,持续的越久越好!</p><p class="ql-block"> (三)感谢蒲中,使我有了归属</p><p class="ql-block"> 因安家其中, 职教中心院子成了我常走的路。有一回,教育局几位领导到职教中心检查工作,我没有注意到而由他们面前走过。和我熟悉的副局长与我握手打招呼之后,向不认得我的局长介绍:这是蒲中的程……。</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景,使我深刻地悟到,蒲城中学的标签已牢牢地贴在了我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历经六十年世间风雨,迎送四十载杏坛寒暑。我的整个教师职业生涯,被单位变化而分为七、十三、二、四及十四年五个阶段,顺次在东党乡中(含两年离职进修〉、罕井中学、职教中心高补班、孙镇中学及蒲城中学度过。怎能不感谢最后一个工作单位一一蒲城中学,使我有了落脚之地!</p><p class="ql-block"> 虽然离开了具体的工作岗位,这几年无论到哪里填写工作单位,我必然、也只能迅笔写出“蒲城中学"字样。退休后,只要需要,一定也得这样写了。位于慧彻寺唐塔下的蒲城中学,使我有了个归属!</p><p class="ql-block"> (四)加油!我们的蒲中</p><p class="ql-block"> 1941年在古慧彻寺遗址上创立的学校,定名县立蒲城初级中学。“县中"一一很长一个时期里是人们对学校的亲切称呼。</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蒲城县城已经有了一所著名学校,即是1934年由杨虎城将军筹资建成,但不久被陕西省政府接管的“省立尧山中学"。因其设有高中部,管辖权至1958年之前都在省教育厅。亦因其招生范围不限于蒲城一县,当时的蒲城仁人志士才呼吁创建了这个“县中"。</p><p class="ql-block"> 1958年,高中办学权交给县级,蒲城初级中级始成完全中学,用“蒲城中学”名至今。名义上与尧山中学同等级,实质上怎么能够与之相抗衡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蒲城的名片,另一个的起点起步又是如此的如此……</p><p class="ql-block"> 近十几年来, 在 蒲城的那一块神圣的园地,原本就受限的那棵老树的根系,所能到达的地盘变得越来越小了。施用了高效营养液的健壮新株,快速延伸的树冠无情地伸向了南寺宝塔的故地。</p><p class="ql-block"> 优质生源 ,这从来都是学校的大问题!一代又一代的蒲中人,顽强地低头躬身苦扛硬拼!</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职的,还是离岗退休的,我们都是蒲中人,再鼓劲!再加油!一定要相信,努力总会换得进步和提升!</p><p class="ql-block"> 程 </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七十年校庆前,作为分管领导,自己身先士卒,深度介入,组织编写了首版《蒲城中学校志》。感谢编写人员的配合!</p> <p>一生经历与几所学校难解难分</p><p>个人命运与教师职业相生相伴</p><p>一世看似平凡实则跌宕起伏</p><p>虽已功成身退仍然激情暗涌</p><p>几十载奋斗</p><p>几多慰藉</p><p>几多辛酸</p><p>仰不愧于天</p><p>俯不怍于地</p><p>上尽孝老人</p><p>下尽心养育儿女</p><p>站上三尺讲台,无愧于千百学子</p><p>生于艰苦朴素的时代,却为这个时代贡献了最好的自己!</p><p>我们敬佩您!</p><p><br></p><p><br></p><p> ———祝父亲退休快乐!</p><p> </p> <p>这段《从教感言》,由于时间仓促,写得有点粗糙。</p> <p>读程先生美文赠句;</p><p>自称徒弟不敢当,荐君原凭德才良。</p><p>教学优秀班务好,辖校管理能力强。</p><p>我自蒲中十年走,君别南塔离邑庠。</p><p>但愿兄弟俱康泰,友谊常存共夕阳。</p><p>(2020年11月2日)</p> <p>座谈会后,有人惊叹:你一开始发言,会场立刻再没有私下交谈,左顾右盼的人了,可见同志们对你还是相当认可的。人人都爱听顺心话,这话我也爱听!</p>

蒲城

学校

中学

职教

书本

蒲中

退休

感谢

一个

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