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水中倒映着藏青色的山,仿佛给白色的带子绣上了美丽的花纹。这陡峻的岩石耸立着,仿佛在无声地叙述着什么,又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沉思着什么。</p><p> 我们一行24人带着期许走进江西西北边陲,位于修河上游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密布老林~~铜鼓县。</p> <p> 这闻名中国的长寿之乡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古老的铜鼓聚集着神秘的力量,铜鼓的背后,是承载先祖的涅槃。</p><p> 其实,铜鼓还有一屋意思,那就是闭塞,天高皇帝远。“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古代铜鼓与外界社会完全隔绝的真实写照。</p> <p>秋收起义阅兵广场</p><p> 阅兵广场为占地面积40亩的滨水地带,项目总投资近2200万元,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阅兵广场的设计主题为红色印象——这是一次体验红色和绿色的旅程,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和自然的和谐对话。</p> <p> 阅兵广场主入口处有三面红旗迎风招展,“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三面红旗前树立着三尊铜像,他们分别代表着秋收起义部队的组成部分。在纪念林园里,屹立着一尊毛主席铜像,生动的再现了1927年9月11日早晨,毛泽东在铜鼓县城大沙洲检阅部队宣布起义,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反动派的情景。</p><p> 沙洲阅兵标志着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的军事生涯,这次阅兵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次阅兵。毛泽东检阅部队后,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浏阳白沙进军,由此便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铜鼓县城大沙州因此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进军井冈山,解放全中国的光辉起点。</p><p> 队友们纷纷举起右手,坚定信念的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 <p> 铜鼓乡村以红色记忆为荣。作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处处都能感受到当地群众对红军的一片热诚之情,一山一水,一屋一瓦,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p><p><br></p> <p>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专题陈列馆。现拥有馆藏文物15329件,馆内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第二部分沙洲阅兵;第三部分排埠思索;第四部分引兵井冈;第五部分星火燎原。陈列展出了部分珍贵文物,并采用了现代先进的声、光、电等场景再现和写实雕塑,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恢弘历史。</p> <p> 萧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曾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部。土木结构,前后两栋,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两栋衔接处为一天心,天心左右侧为厢房,房屋总面积为1950平方米。1927年秋,一支我党领导的浏阳农军,因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打着贺龙同志所辖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于8月中旬来到铜鼓县城整装待令,团部就驻扎在萧家祠里。同年,毛泽东同志肩负党中央的重托,从安源、途经浏阳、历尽艰险,于9月9日风尘仆仆地亲临铜鼓,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湘赣边秋收起义。</p> <p> 毛泽东同志只身来到铜鼓后,就住在萧家祠左厅一间陈旧的房里。9月10日,正好是旧历中秋节,为了部署秋收起义,在萧家祠的大厅里,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召开了三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全体指战员根据党的号召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并且宣布浏阳农军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会毕,毛泽东同志在萧家祠同干部聚餐,欢度了传统的中秋佳节。</p> <p> 珍惜当下,珍惜幸福来之不易!</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铜鼓碧玉温泉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绝胜华清礜石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已挹金膏分沆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更邀明月濯涟漪。</span></p> <p> 铜鼓是红色之乡更是绿色之乡。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7.4%,居江西省之首。这里,既有大河东去的雄浑之气,又有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情,青山绿水、丹霞红岩、风情浓郁、文化深厚。</p><p><br></p> <p> </p> <p>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这同样也是一片很大的景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龙门崖景区、铜鼓石景区、天柱峰景区、大沩山景区。这里之所以被称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那是因为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一处纯天然的绿色氧吧,来此居住几天,皮肤都会变得很好。景区内有很多个小的景点,像海拔过千米的天柱峰,灵山栈道、九龙飞瀑等等,都是能够让游客身心愉悦的好地方。</p> <p> 摄影师不辞辛苦将这美景尽收屏中。</p> <p> 难忘的是那梦回牵绕的不变情愫;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诗情画意。</p><p><br></p> <p> 天柱峰前靠美人,</p><p> 娇容面上艳行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span></p> <p> 美丽铜鼓,魅力乡村。这里的山水风情定会让浮躁而疲惫的身心,变得平静而惬意,让人回归生活的本源,觅到心灵的港湾!</p> <p> 昔有祖逖闻鸡起舞,</p><p> 今有巧儿瞅景蹁跹!</p> <p> 铜鼓是块绿色宝地、康养胜地,是中国中三角的一颗最美绿心。</p> <p>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仙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吼梵音惊层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柱栈洞破卷云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峰连未解藏秀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指何须顶苍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里难赋深秋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巧不敌万籁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朋互唱清平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感怀频酬凡人闲。</p> <p> </p> <p> 从空中俯瞰,大地呈现出来的都是绿色的森林,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江西就像是一片绿叶映衬着广袤的祖国山河。</p> <p> 大塅镇的天柱峰屹立于修河上游西岸,此峰光秃挺拔,高耸入云,形同天柱,有“修江第一峰”之称。</p> <p> 伙伴们纷纷为之动容,为之点赞!</p> <p> 此地成为打卡点赞处</p> <p> 天柱峰灵石庵</p><p><br></p><p><br></p> <p> 大塅镇天柱峰灵石庵始建于南宋(1127—1279)时期,历史悠久,享有盛名。庵殿庄严凝重。室内正厅右侧,有一摩岩石刻,系湘乡人朱伟刚惊羡这石窟之奇巍,欣然刻下“别有天”。同治《义宁州志》载:“崖结有庵,顶圆中空,状若悬馨,幽致可远尘嚣,高僧多隐于此,诚一方胜地也”。当山外繁华与喧嚣同步、华灯与嘈杂并行的时候,身临其境,寄情于恬淡,纵情于山水,让人超凡脱俗、物我两忘。</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丹霞天柱峰,醉美九龙湖</p><p><br></p> <p>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p> <p>形影不离好姊妹,举止神态尽相似!</p> <p> 爱生活,一条栈道走出快乐!</p> <p> 盈盈笑靥款款来,</p><p> 满满欢欣徐徐扬!</p> <p> 乘兴而归</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江西的样子:温和淳朴,赤诚敦厚,崇实达理!</span></p> <p> 田园浒村</p><p><br></p><p><br></p> <p> 大塅时家祠堂</p><p> 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时氏宗祠坐北朝南,呈宫殿式,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其中有两根蟠龙石柱是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全长4.3米,围径1.63米,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石柱云霓之中。</p><p><br></p><p><br></p> <p> 廉政惠爱,高风亮节。</p> <p> 舒心,悠闲在周末。</p><p> 惬意,峰连藏秀色。</p><p> 秋味,薄雾遮云舒。</p><p> 感怀,酬答凡人闲。</p> <p> 感谢副群主彭晓英精心安排,感谢同车的美女姐姐的相伴,感谢同行的亲们!欢乐的时光美好难忘,期待的日子幸福漫长,让我们珍惜今天共同的相聚。</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