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情流露

陈春玲玲子

<h3> 筝情流露<br><br> 记得从小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妈妈给我做了一件跳舞衣,那时我3岁,不知贫穷的我感到很幸福。那时,爸爸妈妈靠竹编赚钱,他们买来一捆一捆的新鲜竹子,在长条木凳上用刀把竹子削成很薄两厘米宽的长条,然后在地上编织成又宽又长用于机器运输包装的竹席。光着脚蹲在竹席上编织的爸爸妈妈总是高声动情的唱着欢乐的歌:《马儿慢些走》、《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逛新城》……。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他们天然的艺术天分遗传给了我,从小到大,我先后爱上了手风琴、二胡、小提琴、吉他,并在中学兼任音乐老师两年,并爱上了跳舞,我表演过独舞新疆舞《今晚有个约会》、藏族舞《洗衣舞》,并多次参加舞蹈表演。真怀念这些美好的日子!最后在退休前48岁的我选择了学习古筝。<br>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学习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中间由于教高三工作忙间断了两年,幸好我又捡起来了,贵在坚持到底。当我回头看到自己弹琴不断进步的时候,不得不惊叹“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绣花针”,而这份坚持,源自于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每当古筝琴弦响起的时候,便能拔动我的心,一首好听的筝曲,便能触动我的灵魂甚至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弹奏自如。这与成为音乐家无关,但却自我陶冶,沉醉其中。<br>  对古筝艺术的追求和向往让我在台下无数次的欣赏古筝演奏家音乐会,饱餐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家里努力刻苦练琴,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身上出汗脸蛋通红这是经常的事。一首乐曲的弹奏,大脑与身体、手指、甚至呼吸并行,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强弱的控制,情感的渲染,左右手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谨,一丝不苟的表达。弹奏的熟练程度要达到不加思索,如同巴甫洛夫所说的“条件反射”。每学习一个新曲,要先唱谱,再一句一节的练、一段一段的练,再不断累加成曲,就象建房子,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可急于求成。一首曲子要达到象在舞台上表演一样,酣畅淋漓,不出一点错误,这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千锤百炼。<br>  业余爱好者,每天1-2小时练琴,日复一日,枯燥而乏味,看不到成绩与希望,痛苦大于快乐。尤其对初学者而言,更是蹒跚学步。颤颤巍巍徒步行走1-2年,便开始大浪淘沙,大部分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放弃。能够战胜自己,突破瓶颈,坚持到3-5年或者更久,把习筝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便可尝到弹琴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热情也逐渐地高涨,并开始尝试上台表演一些合适的曲目。其实不单是为了表演,重要的是怀揣着一个希望与目标,把毎一次练习都当成表演,让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尤其是集体表演,共同努力,团体协作,更能相互学习,发现差距,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更能提高学习兴趣。<br>  习筝的路漫长无垠,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初级渔歌“纺织忙”、到余辉中的“渔舟唱晚”、从微波荡洋的“洞庭新歌”、到钟声敲响,锣鼓喧天的“丰收锣鼓”,在流水潺潺的山水间,欣赏“高山流水”,在鸟语花香的初春,遇见破土而出的“春苗”,在热情欢快的“瑶族舞曲”中体验民族风情……所能熟练的毎一首曲目,都需要不断反复的精心打磨。闲暇之余,一杯咖啡,琴声悠悠,心随指动,让人乐在其中:能挥洒自如地游走在“春江花月夜”,看“寒鸭戏水”、梦“雪山春晓”这美好的愿望……最后在“临安遗恨”和“春到湘江”中,激情喷发把情绪推高到极致……这是何等的一弹而快!为了这,再多的汗水与耕耘,都值得。<br>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先后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在宽窄巷子、在朋友和学生的婚礼上、在学校,在乐山、在双流等地或者独奏或者合奏过近二十次,参加比赛四次,考级两次,每次演奏都逼着自己苦练,让我演奏水平明显提高。<br> 我向往一幅图画:朗月下,清风微拂,一古装女子,袅袅婷婷,踏月而来,裙裾飘飘,香风阵阵,走到筝前,轻捋罗袖露出十指纤纤,颤、按、滑、揉,顿时曲韵悠扬妙曼,将你带到云里雾里,令你飘飘如仙。于是我买了很多汉服,四个季节的、各种颜色的和各种款式的,即使是不在演出时刻,在家里也常常穿着漂亮的汉服弹琴,享受着这美妙的时光: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br>  虽然和艺术家相差甚远,但每个习筝之人,都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沉侵在自己的美好世界里。为了追求更完美,我们坚韧不拨、勤奋努力、一丝不苟,让我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习筝者的艺术气质。<br> 今生,有音乐的陪伴,生活变得充实而又丰富多彩,充满希望与活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