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位于京西始建于西晋的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所以向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潭柘寺不仅院落宏大,殿宇雄伟,而且寺内的古树名木繁多。</p><p><br></p><p> 在潭柘寺内的毗卢阁前,矗立着两棵高大的古银杏(因我国高僧用银杏树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所以寺庙中大多种有银杏),其中东侧的一棵高达30多米,干周长达9米,其姿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为唐代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相传在清朝,每换一个皇帝此树都要长出一条小干,久之会与老干重合。因为银杏树根部滋生出小干,属于它的生长特性,而清乾隆皇帝却就此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同时又封西侧辽代时配植的一棵为“配王树”。有趣的是,当年配植者错配了“鸳鸯”,这两棵树都是雄株不结果,而东边行宫院的两棵明代雌株银杏,每年秋季却是硕果累累。</p><p><br></p> <p>帝王树(唐贞观)</p> <p>配王树(辽代)</p> <p>夕阳映红银杏树</p> <p>白皮松古树</p> <p>娑罗古树</p> <p>沿途美景</p> <p>偶遇翟老师</p> <p>拍摄于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三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