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红脉穗螟是槟榔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生活史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p><p>🐸槟榔红脉穗螟在海南一年发生10代,在田间世代重叠,无明显的越冬或越夏现象。幼虫1~5龄,个别6龄,大田幼虫每年在6月底至7月,9月底至10月初出现两个高峰期。成虫于18时后开始羽化,羽化后第二或第三天交尾。成虫具弱趋光性,昼伏夜出,0~5时最为活跃,求偶、交尾活动频繁。交尾后次日开始产卵,卵产于佛焰苞基部、花梗苞片、花瓣内侧、心叶、果蒂部等缝隙或伤口~处,雌虫产卵量为81~220粒/头,平均125粒/头。受精卵在温度29℃左右、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孵化率为86%~98%。幼虫行动敏捷、畏光。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吐司结缀虫粪啮屑作茧,1~2天后化蛹。</p> <p>成虫前翅绿中带灰,翅的外缘有一列黑点,分布于各脉端之间。翅的中央区第3径脉分支处有一大黑点,后翅及腹部橙黄色。</p> <p>幼虫初孵时体白色透明,随着虫龄的增长体色逐渐变黑呈黑褐色。</p> <p>红脉穗螟对槟榔的危害主要是以幼虫和成虫,为害槟榔花穗、果实和心叶。</p> <p>防治红脉穗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农业防治。首先我们要清理园区,减少虫源,在槟榔果实采收完毕后至第1穗正常花放之前,结合田园管理,将散落于田园里面的落果深埋处理,以降低越冬虫源基数。</p> <p>同时我们还要摘除无效花和被害花,槟榔采收末期或结束后,将提前开放的无效花摘除,有虫害的花集中处理,无虫害的话可加工药材或花茶等,盛花期发现被害花穗需及时清除并集中处理。</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方法是化学防治,建议使用康绿丰更好的槟榔作物解决方案:农舟行、全程顺、欧戈、间谍、火中火 进行防治,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请注意轮换用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