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润物无声——静安区初中语文实训基地活动

Candice

<p>  10月29日周四下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以“文以载道,润物无声”为主题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静教院附校新校区的教学观摩室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下午的两节语文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与《白杨礼赞》,均基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设计核心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情意目标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自然融合,让来自奉贤、金山、静安等区县的语文教师受益匪浅。</p> <p>  来自市北初级中学北校的俞雯老师执教七年级语文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俞老师首先从课题入手,以对课题的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故事和感悟的角度将课文一分为二。再趁热打铁,提问: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指什么?这一小步和“我”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p><p>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问题,它从两个角度分析“一小步”的内涵,点明课文“故事+感悟”的安排是一个由实到虚、由事及理、由个别事例到普遍情况的升华。在明确主旨的基础上,俞老师以填写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叙事部分的整体感知,并顺势进入深入研读、分析内容的教学活动环节。在课堂的尾声,俞老师再次对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概述,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有了更深层的理解。</p> <p>  姚文君老师的《白杨礼赞》同样以“读课题,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寻找、分析课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三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老师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提供了脚手架。然后又回顾直接抒情句,从“那”“这”,以及“实在是”“决不是”启发学生思考这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文章主旨与写作意图的探究部分,姚老师还在背景资料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让学生围绕“楠木”与“白杨”的内涵展开探讨,拓宽学习视野,积累相关知识,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p> <p>  课后,就语文课的人文性、德育渗透,基地主持人陈美老师和区学科带头人张黎明老师进行了简单的点评。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字词句篇,不能“贴标签”,搞“二张皮”,而是自然融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

学生

老师

课文

小步

一步

语文课

白杨树

白杨

引导

文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