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秘境

徐旭

<p>去年深秋,我和朋友一行8人在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寻访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寺庙。今年此时困在英国,翻看旧时照片,当时所经之处、所行之道、所遇之人,无不触动内心。那种触动至今仍在。</p> <p>马尼干戈据说有最纯正的藏族,男人英俊挺拔,女人漂亮妩媚,面部富有雕塑感。</p><p>正午的街道上空空荡荡,没有给我们见识帅哥美女的机会,只有每座屋前的经幡在风中烈烈作响。河边延绵数百米的玛尼石堆在阳光下祼呈心愿。从雪山奔涌而来的河水冲刷着玛尼石,千万遍地吟咏六字真言。</p> <p>天空深邃无言,接纳众生的吟哦呢喃。</p> <p>新陆海并非天然海子,是当年解放西藏的大军修路取石留下的矿坑积水而成的湖。那时的艰难困苦已经被时光打磨成风景。</p> <p>11月的塔公草原已经褪去了夏日的五彩,只留下一片苍黄。刚刚还是阳光刺目,转眼就是乌云压顶,留下亚拉雪山横亘天际。</p> <p>塔公寺的金顶闪耀,塔公寺的白塔庄严,塔公寺的经幡眩目……</p> <p>色达五明佛学院2019初雪。</p><p><br></p><p>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吉祥贤在色达喇荣沟创建了修学不偏佛法的大学院时仅有30余人。1993年美国《世界报》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p> <p>远看密密麻麻的万间小红房近看全是各种草草搭就的棚屋,条件之简陋对久居城市的人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再加上高原恶劣的气候,那种生存环境是令人却步的。</p><p>即便如此,海拔4000米的色达高峰时汇集了十万信众到此修习佛法。</p> <p>被父母带去色达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也是青灯古佛相伴吗?</p> <p>更令人震惊的是亚青寺。亚青寺是觉姆寺(女僧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女性修习佛法的聚集地。高峰时也有十万之众。</p> <p>恢弘的金塔和大殿更显出觉姆住处的破败不堪。女人们要怎样的信念才能在海拔3600米的地方坚持这样艰苦的生活?没有上水,没有下水,甚至没有电(刚通两年电)……只有苦修才能摆脱轮回之苦吗?</p> <p>山坡上是觉姆闭关小屋。每间一平方米大小,不到一人高,空间只容盘坐。闭关的觉姆每日日出前进屋,日落后出屋。清修的日子就这样收走觉姆们的华年。</p> <p>佛学院大殿里雕梁画栋,烟气缭绕,诵经不绝。</p> <p>大殿门口的山羊也熟悉那些唱诵了吗?看惯乱云风渡、花开花落,面对草枯草荣,羊也显出几分智慧。</p> <p>德格印经院因保存了藏文化70%以上的典籍,被誉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印经院完整保存二十九万馀块印版,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p><p>德格印经院所藏的大量书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如有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也有《汉地佛教源流》和早期医学名着《居悉》(即《四部医典》)等稀世珍本,又如最古老的版本《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是目前全藏区仅存的孤本。</p> <p>正在刻板,修复老板的匠人。</p><p><br></p><p>刻板用经过两年复杂工艺处理过的红桦木。</p> <p>雕版印刷的“版”。</p> <p>印制的墨是专制的。匠人正用老版印制坛城。</p> <p>印经的纸张是用当地一种草药的根制成的,百年不腐不蛀不霉。</p> <p>三百年来,一块一块的刻板就这样保存着;经典就这样薪火相传。</p> <p>印经院也因此成为圣地,绕经院也是一种礼佛修行。</p> <p>海拔更高的噶陀寺位于白玉县海拔4600米的朵念山山坳中。在宁玛巴传承三流,六大金刚道场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个,曾得莲花生大师十三次开光加持。因此噶陀寺为宁玛派的母寺。在过去的800年间,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万之众。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p> <p>莲花生大师十三次为噶陀寺开光加持。宁玛噶陀法统在每年藏历六月初十莲花生.大师生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相传最大的一次法会,有十八万僧人参加,身着红色法衣的僧侣聚集在噶陀及周围的山坡上,如红色的海洋映照天空;齐声诵经之磅礴气势响彻云霄。</p> <p>八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僧人就在这高原之上皓首穷经,参透人生世世。</p> <p>在找小路去亚青寺(大路被封)时,遇到正在建新房的藏族小哥,兴高采烈地带我们看他的新房子,得意地告诉我们这房子比当年的土司老爷的还好。俗世的快乐一下把我们拉回人间。</p> <p>山在那里,云在那里。天国哪?</p> <p>答案就在风中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