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读后感之反应第二

LilyYL

<p>  反,通“返”;应,指应和。反应术是刺探情报所用到的谋略。</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以史为鉴,以古为镜</b></p> <p>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今天的工作中,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坎坷,智者在经历坎坷之后,能“吃一堑长一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少走弯路。</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擅用隐喻,润物无声</b></p> <p>  鬼谷子告诉我们要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如果别人话里有话,要搞清楚隐含的意思,同时抓住机会提问,从对方的回答中了解实情。</p><p> 语言是一门奇妙的艺术,懂得运用语言魔力的人办事更容易。语言可以激起人的共鸣,可以让人放下防备,拉近距离,还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好的口才是一把钥匙,能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历史上,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而孔明“隆中对策”“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于即倒的宏论雄辩。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清楚地表明观点,也可以利用隐喻把道理说的更动听,让人乐意接受。善于把话说的恰到好处,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财富。</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欲擒故纵,试探口风</b></p> <p>  高明的人,会在谈话时引诱对方说得更多,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生活中,口若悬河之人固然会是人群中的焦点,但是,那些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会成为大家乐于交往的对象。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用巧妙无形的方法引诱他人说话,可以从中窥测对方的真实想法,多获取一些信息,有利于做出判断。</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打破常规,逆向思维</b></p> <p>  鬼谷子认为,做事时若能走与目标相反的道路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多时候,逆向思维会比常规思维效果更好。</p><p>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改变思维方式,陷入了思维误区。要敢于跳出常规,掌握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把握成功的先机。</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攻城为下,攻心为上</b></p> <p>  鬼谷子阐述了迅速俘获人心的基本原则,即说话要声情并茂,善于借助象形、比喻的修辞方法,引起对方内心的共鸣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p><p> 与人交谈时,达成共鸣十分重要,心与心的共鸣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少一些纠纷和矛盾。“攻心术”是一种高明的技巧,掌握好这门技巧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和思考,用心揣摩他人所想,找到对方软肋,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把握细节,成就辉煌</b></p> <p>  鬼谷子阐释了细节的重要性。做任何事都要提前考虑好方方面面的细节,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把握成功。在与人交谈时,注意谈话中的细节,可以提高说服他人的几率。可以说,无论做什么事,少了对细节的把控,常常会让我们寸步难行,而多注意细节,可以让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阻碍,从而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贵自知,量力而为</b></p> <p>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鸵鸟翅小,不妄想飞向蓝天;海豚无足,不妄想爬上陆地。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知者能实战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自知者往往一念之间前功尽弃,贻人笑柄。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地了解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长处,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缺点 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以免让别人有机可乘。充分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量力而行。</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外圆内方,进退有度</b></p> <p>  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通晓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处理事情要圆滑一些,但涉及做人时就一定要力求方正。鬼谷子提出,在情况还未明朗前与人相处要以圆略来诱惑对手,而在情况明朗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方圆之道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分寸,既不能对人苛刻,也不能过于亲近。</p><p> 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圣先贤却在这小小的铜钱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但人仅仅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人生在世,运用好“方圆之道” 必能无往不利,所向披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