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black;">一直想写写关于公公婆婆的生活点滴,却不知怎么落笔,只得作罢。待今日想写时,公公已离世近一周年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color:black;">——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black;"> </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公公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私以为秋的到来应是渐入式的,但晨起时已闻秋雨萧飒,冷已是突然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去年见公公最后一面,是在深秋的一个周末。周六晚上在外吃火锅,桌上公公谈笑风生,说着自己那天在医院做身体全面常规体检的种种情况。说体检中就在穿脱衣服,有点感觉小感冒,但当时他自己和我们都没太在意,他身体好,以为吃点药就没事了。第二天早上本打算回家,公公说:“你妈妈还有20多天生日,你们忙就不回来了,今天中午提前给你妈过生,吃了午饭走,把几个亲家也喊来聚下”。一语成谶,殊不知这就是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聚会,也是给婆婆提前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一个星期后,公公突发疾病仅十分钟左右便溘然长逝。公公下葬后才去医院拿了体检报告,结论并无大碍,然而却还是阴阳相隔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公公,是永远帅气多才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米7大好几的个子,英俊挺拔,俊朗有廓,这让公公无论站在哪里,都玉树临风,气宇轩昂。遗憾的是4个孩子没有一个遗传到他的身高体格。但他也庆幸4个孩子都遗传了他的才华,走出大山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勉敬业,风调雨顺。公公模样俊朗,再加上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上得了台面,年轻时招兵的要到当地招一名文职人员,看上了公公的外形和能力,然而百姓爱幺儿,作为家中小儿子,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让他远离,公公也就断了军人梦,招兵的就另招了外形不如他的一远房亲戚。亲戚后来就职于济南军区某战地报社位至社长,军衔到团级,一路风生水起。我不知后来公公有没有抱怨过父母,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不坚持,没问过也就不得而知。但我想,公公一定也是骄傲的,他有4个值得自豪的绝世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公公一生,从来都是衣着整洁,年轻那会常是白衣白袜白鞋。工作一天,风里雨里,回家是一身尘一身泥,但他第二天出门时,一定又是意气风发,利落干净。公公喜欢白色的鞋袜,那不仅是好看,更是来自一份灵魂深处的磊落光明,不染纤尘。这点也冥冥中映射了公公日后的归程。公公从出现不适到去世,前后仅十分钟左右。公公到离去没花一分钱进医院折腾,也没让子女们在床前端茶倒水尽下点滴孝心。这也恰恰是子女们无法接受的现实,觉得没尽丁点孝道,心里无法释怀。来时不着一寸布履,去时挥挥衣袖不带一点浮尘。公公走得很洒脱体面,很有尊严。天意也许如此,就是要让公公到了天堂也是老帅老帅的型男一枚!</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公,是慈父严师,一生以教师为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住在大山里,公公深知生活的维艰,发誓让4个子女走出大山,走上一条康庄道。四个孩子也都是他任教小学的学生,在学校从不因为特殊而特别对待,和其他学生一样褒奖分明。对学生,公公也是如自己的孩子般关爱。遇到学生缺课缺学,总会放下家中事情上门去给补课。遇到刮风下雨,常见他一手背着孩子一手举着雨伞,那孩子却不是自己的孩子。他突然去世,在外地工作的学生无法相信,丢下手头的事情,千里迢迢结队赶回送恩师最后一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公去世后,老年大学的校长自愿前来致悼词,校长也近八十岁,走路颤颤微微,我们都找一个人在后面准备着搀扶,生怕校长体力不支倒下去。也就是这次,才知道,公公是老年大学的骨干分子。下乡采访,回来写稿编排节目,再送文化下乡,无一不浸满汗水。婆婆说他临走的头晚,还赶稿子到晚上十点多。去世后,未完成的快板手稿都还摆在案头。记得很多个大年三十初一,他却辗转在不同舞台,本是万家灯火团聚的日子,家里却不见他的身影。因为老年大学的事几个子女为此没少劝父亲,身体第一,娱乐随心。但老来的公公却把这当作了未尽事业。后来想,可能是几个孩子不在身边,甚是寂寞,素来又喜欢热闹,老年大学正好成了他精神寄托的地方,他把这当作他职业的延续,发挥余热,尽心尽责。</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公公,是大爱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因为工作也因为性格,家里的农活公公做的不多。家住山上,爬坡上坎,肩扛背驼,瘦小的婆婆难免埋怨,每每此时,公公便默不作声,尽量挑重活做。外出回来晚了,会悄不作声乘着月色把水缸担满,把地里没来得及收回的玉米谷子背回,善良的婆婆也没事一样了。后面的日子里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相儒以沫五十四载有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子女公公是慈心泛滥,几个孩子从小到大公公没动过半根手指。先生常讲,当初父亲为他们兄妹到外地求学、找工作,操碎了心。没钱坐车,走几个小时的路,没钱送礼,就拿家中的土产品上门求人,晚上回家常常蓬头垢面,只剩两个眼珠在转。最终,4个孩子如父所愿,心想事成。两个孩子和父亲一样当老师写意春秋,两个孩子做了医生救死扶伤。在公公心里,这都是多么崇高光辉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姊妹的爱,公公是从心里溢出来的。姑姑一家住在另一座大山上,父亲为他一家日思夜虑。两个外侄四十有几仍孑然一身,牵线搭桥十余人无一相中。劝他们一家离开大山走出山外,无奈劝不动无主见的姑姑执拗的姑父。有其父也有其子,外侄工作也无法劝通,不得作罢,就只能三天两头电话关问,经济上支援。怕这也是公公离开前最大的心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其实,也在公公离世后才知道他赞助贫困者,趁着下乡总会拿钱拿物探望。婆婆说每次碰到残疾人乞讨,公公总会给钱,婆婆说给多少,他会给双倍,也不分真假乞讨!就是这样善良有爱的公公年仅75岁仍被无常带走。阎王爷是不是勾错了生死簿,孟婆汤是不是忘记兑水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公,是迂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老家十里八乡,没几个人不认识公公,一来是他的职业,辗转了几个乡镇执教,另外更是他的古道热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公能说会道,能写会画,在老家也就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才子。每年春节,自己倒贴钱买纸买墨,给几十户乡邻写春联。在那大家都缺钱的年代,他是上街年货忘了备,笔墨纸砚却是万万忘不了。常常是旁边围着十几个人看他写,墨迹未干,就被邻居喜气洋洋取回家贴在大门上。偶有忘了来取的邻居,他还会亲自送上门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邻里有红白喜事,都是邀他写礼簿,从未出过差错。记得有次来我家给儿子过生日,吃饭时,接到老家人电话,要他回去帮忙写礼簿。他扔下碗筷就要去坐车,我们劝他就说不在家,赶不回去嘛。“那怎么行,别人请了就是看得起”,后来还是回去了。我们就私下觉得,倒贴钱贴力,好像地球离了他不转,太过迂了,不晓得委婉地拒绝!而恰恰也就是公公的迂,他获得了大家的敬重。以至于在他去世后,我们偶尔回老家去,乡邻们都会鸡鸭肉蛋,瓜果蔬菜往车上使劲装,说:“都是自家的,也不管几个钱”。热情得让我们都难为情!离乡几十年,我们又何德何能,让乡邻如此相待。还不是老父亲几十年来积累下的人脉,让他的子女在他离世后仍感受着来自邻里的尊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今住在灯红酒绿,熙来攘往城市里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认识你的左邻右舍?你在我隔壁住,我却沒看清你的容颜!偶尔见面一笑,也是相距咫尺,心却远在天涯。水泥森森,钢筋冰冷,终究是隔了一层交心坦城。</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婆婆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婆婆,少年时是悲苦的,也是坚强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婆婆瘦削矮小,1米4出点头的个子,可能是本该长身体的年龄却承受了常人没尝的苦难。14岁时,母亲重病医治无效而亡。说是医治,哪有钱,就是背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乡下草药郎中看了下,一个人守着病危无法返程母亲客死在异乡的一块木板上。连夜回家报信,路途中差点被大水冲跑。安埋母亲不久,父亲入赘别家,从此婆婆就和几岁的弟妹艰难度日,长姐如母,无奈自己身单体薄,只得寄居已单门立户的哥嫂家。哥嫂也有几个的孩子抚养,怎又顾得上三个弟妹!在人屋檐下,三姊妹打柴割草,挖地耙田,相依为命,直至20岁嫁入夫家,所有苦楚用婆婆的话说泪水往肚里咽。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客死异乡的母亲,寄居他人篱下的痛,导致婆婆后来离开乡下后无论如何不准拆掉或卖掉老房。老房不仅是她的根,更是她精神安放的地方,那是她自己一砖一瓦修建的家!每次回去都要摸摸房前枯萎的果树,看看屋后荒芜的菜园,左边的猪舍已坍塌,右边的鸡笼也散架,尽管这一切都已颓败寥落,在她眼里依旧跟孩子一样亲切。那是她守护了几十年的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婆婆,婚后是操劳的,更是幸福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婆婆身材瘦小,20岁就嫁给了俊朗温润的公公。俩人单从外形说真的不协调,1米4出头的婆婆身高只及公公腋下,大字不识,曾奇怪这样身高、外貌、文化太萌差的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甚至曾私下问过先生。后来揣摩,也许那个年代的人看中的就是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勤能补拙,家和万事兴。有时也暗想,我和爱人也有着相似之处,爱人也瘦矮,但当初吸引我的就是他由内到外散发出人格魅力!谁说相爱的两个人一定是郎才女貌,锦瑟人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公性格豪爽大气,常会呼朋唤友来家中叙聊。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上有老父母和一隔房叔父要赡养,下有四个孩子嗷嗷待哺,婆婆仍会想法弄上两小菜,温一壶烧酒款待客人。自己静坐一隅,听丈夫与朋友天南地北,高谈阔论,哪怕饿着肚子也会面带笑意。什么西窗秉烛,举案齐眉或许多是书上读来的缠绵缱绻,现实生活中就是柴米油盐的交响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好的爱情就是我需要你时,你恰好在我身边。从这点来看婆婆真的是幸福的。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农村人不会风花雪月山盟海誓,却仍相扶相携相伴一生。年轻时公公虽然因为工作因为性格少做农活,但他仍在空闲之余包揽家里的大情小事。在教育4个子女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婆婆就全心做贤内助。完美诠释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模式,所幸4个子女各有所成,婆婆一辈子的骄傲也就首先是嫁对了人!</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婆婆,晚年是快乐的,又是遗憾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老来后的婆婆搬到了城里住,子女不在身边,身体硬朗的公公就完全成了婆婆的贴身保姆。公公总是觉得年轻时自己做的农活少,婆婆劳累过度,导致腰椎盘突出变形,几节脊椎骨压缩性陈旧变形,手指关节变形,一身病痛,愧对了婆婆,于是便包揽全部家务活。婆婆的洗脸水洗脚水都是端到面前,内衣袜子也是他洗,过马路,绝对是牵着婆婆的手,不会让她单独前行。子孝夫疼,苦尽甘来,晚年的婆婆活成了公主的模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晚年的婆婆已离不开公公,自己不识文断字,不会唱歌跳舞,但公公去排练演出,一定会叫上婆婆一路,抱他演出换下的衣服,不是真希望她帮忙,而是想让她感受那种欢快的氛围,当然婆婆非常乐意去。也许她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你在台上跳,我在台下笑,回去路上你搀着我的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一向健朗的公公却突然先他而去,婆婆的天塌了。昨夜尚是枕边夫,今晨已作天国客,公公的离世带走了她的全部。安葬好公公后,子女们担心她一个人在家无法适应,怕她睹物思人不能自已,借此接走在各自家里尽孝。近一年的调节,心情略有改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日趁着周末,尽管秋雨隐隐,和先生仍带她外出散心。江风薄寒,婆婆很乐意配合拍照,笑意盈盈。满脸苍桑,岁月并没有带走她内心的良善和对美好的渴望,很多时候非要我和她合照。在一服装购物城,看她在摸一件红色大衣,猜想她可能想要,过去说喜欢就买吧,婆婆说:"上周才在新世纪给买了件羽绒服嘛",而她眼里的需求看得出。买下后她高兴的穿上拍照,说今年闰月要穿红色的,还不忘叮嘱我要给我妈妈也买件红色的。说起闰月让我也想到春节时,婆婆给我买了红色内衣,自己不会挑,叫上姑子去挑选。说今年闰月又是我的本命年,一定要穿红色的避邪!说实话我没那么多讲究,但想到婆婆的心愿一定是真实美好的,拿到手的那一刻还真感动。</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婆婆,有时是自卑的,但更是善良隐忍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因为少时的苦难,青年时的劳碌,又没文化,就总会时不时被自卑胆小的情绪环绕,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不适应不熟悉的环境。在子女们的不断安慰鼓励下,目前稍有改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婆婆年轻时妯娌之间有矛盾,性格强势的伯娘,婆婆根本不是她的菜。她只能用隐忍武装自己,用善良感染他人,终究换来亲情回归。婆婆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不开的仇,何况还是亲人手足。这世是兄弟姊妹,来世也许陌路甲乙。婆婆讲不出大道理,潜移默化中却影响着先生兄妹四人为人处世原则,与人为善,正言正行,谦卑不亢。离开公公后的婆婆,希望余生健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未来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一霜风不染来日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一转身夏天便成了故事,来不及抱怨,秋天便横亘眼前。 空气中弥漫着秋的萧肃,微雨薄凉,枝枯草黄。突然一片色泽鲜艳的运动场地出现在江边,让人眼前一亮,秋的色彩瞬间斑澜灵动起来,秋也是明媚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日子,总是在一边逝去一边重生,自然规律人之常态,人生也就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隔山隔水的景,忽远忽近的疼,总会伴随我们一生,内心葱茏过,又何惧岁月凋敝。一江秋水,长天一色。漫步江堤,巨轮重趸,曾经的孤帆一片早已谢幕在日落之外。川江号子只在剧台上绝唱成非物质文化,传承于前尘今世。早已舞台化艺术化,经过无数雕凿打磨后的号子,远不及我幼时看过的白帆鸥影之唯美如画,艄公号子之雄浑苍壮。</p> <p> 樱花渡公园,一个让人听了就柔软温暖的名字,行走其间,看一季温婉花开,听一片落叶叹息。优雅的,淡然的,热情的,落寞的穿越朝霞暮雨。待来年樱花烂灿时,我一定再到此听一树樱花彻彻私语。平湖的美在眼前,磅礴明亮炫丽,安静的享受这一刻生活的馈赠。山水辽阔,光脚走过,策马走过,需要留下什么,云水天涯,我们真的只是时间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禅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参不透禅意之高深,却深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你心里若装着阳光,脸上定然明朗,眼里必有光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薄雨洗却旧时恼,霜风不染来日路。未来可期,但愿天堂的公公,健在的婆婆,相亲相爱的陌生的熟悉的你我,擦肩而过或并肩一段路后,各自安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0.11.1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