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大单元,求索新教法”——海口市陈小玲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牵手促进云龙中学优质发展活动

陈嫣

<p> 为了全面实施 2020 年海口市教育系统人才综合培养暨骨干教师工作坊牵手乡村学校工程及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口市乡村优质学校整体推进工程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开阔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创新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模式,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陈小玲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联合云龙中学举办“整本教材阅读——大单元学习”探索活动。</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活动方案与活动前准备</b></p><p>(一)时间:10月30日全天</p><p>(二)活动地点:云龙中学</p><p>(三)学习主题:</p><p> 1.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确定大单元;</p><p> 2.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p><p> 3.如何在大单元学习中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p><p>(四)活动流程</p><p> 1.上午8:30—11:00 :</p><p> (1) 指导老师陈鸫老师做微讲座;</p><p> (2)云龙中学王雅老师展示、讲解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p> (3)工作坊老师进行研讨与点评。</p><p> 2.下午15:00—17:00</p><p> (1)工作坊第一组成员展示、讲解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p> (2)工作坊第二组成员展示、讲解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p><p> (3)指导老师邱文玲结合三个教学设计做讲座;</p><p> (4)坊主陈小玲老师总结并布置下一次活动的前置任务。</p><p>(五)参加人员:</p><p> 1.陈小玲工作坊成员</p><p> 2.云龙中学全体教师</p> <p>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上午和下午两部分进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部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18px;">(8:30—11:00)</b></p><p> 活动伊始,金晶老师简要介绍了这次送教活动的流程。</p> <p><b>一、微讲座</b></p><p> 活动一开始,琼山中学的陈鸫老师为我们带来大单元教学实践微讲座——《立足大单元,打造新课堂》</p><p> 陈老师结合新教材实施以来所经历的教学实践,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地和大家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以下是陈鸫老师的分享内容:</p><p> 《单元设计的全局观,打造新课堂》</p><p> 主题明确:从课时教案走向单元教学设计是大势所趋,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要依据特定主题做出单元规划。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学习单元、对教科书章节(专题)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真实情境下的一系列问题构建单元学习主题。</p><p> 深入浅出:明确单元主题了之后,根据学情深入浅出地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简化教学难度不必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建议过难。明确核心知识,枃建知识框架,学生能顺利完成简化单元教学目标即可。</p><p> 开拓视野:大单元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最终以依托教材了解文本知识,然后走出文本放眼到课外,要有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索引或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去开拓知识视野。</p><p> 综合能力:“大单元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构架,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陇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积极开发核心知识的问题或任务,通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注重单元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价值,挖掘核心知识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p> <p><b>二、云龙中学老师展示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b></p><p> 首先,云龙中学的王雅老师为我们带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从诗歌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设计展示。</p><p> 王老师从教材分析、语文要素、单元目标、内容梳理、同异甄别、学习主题、教学安排和课时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对教学方法思考。针对第一单元诗歌的文体特点,她设计从定向 ;读写、理解、运用 ;找出意象并分析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朗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组织能力,掌握相应语法知识 ;学写诗歌 ;阅读方法等七个方面来组织学习任务。她所设计的单元教学任务框架整体设计为7个课型共计10课时完成,分别是:</p><p>课型1:单元导读课&nbsp;</p><p>课型2:单元梳理课&nbsp;</p><p>课型3:主题阅读课&nbsp;</p><p>课型4:群文阅读课&nbsp;</p><p>课型5:自主实践课&nbsp;</p><p>课型6:以读促写课&nbsp;</p><p>课型7:名著导读课&nbsp;</p><p> 王雅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p><p>(一)以“诵读”为教学手段,教诗歌文体的阅读方法;</p><p>(二)以“意象”为抓手,在合理规划中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素养;</p><p>(三)将“仿写”融入诗歌,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写作能力;</p><p> 可以说每一个环节,王老师都设想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具有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必须能“从诗歌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设计都作用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智慧,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读写素养。</p> <p><b>三、全员研讨、评议教学设计</b></p><p> 首先发言的是海口府城中学的王彬老师,她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历和王雅老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和大家分享了以下感悟:</p><p> 在点评王雅老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前我想说一点我心中的疑惑,或者说是“担忧”,即我们老师会不会被外面书店的教辅书代替了?这点“担忧”源于我听到学生说这内容跟全解上一样。毋庸置疑,全解上的讲解极其详尽,既然这样,那老师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教学的价值在哪?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恰到好处,我觉得它缓解了老师的“尴尬”。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教授的更多是技巧,是对知识的整合。大单元教学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广阔的视野,把一个单元甚至是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与迁移,重新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的新知识体系,把同类知识整合在同一模块中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这样庞大的教学设计,需要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外面的全解做不到。</p><p> 王雅老师的这一份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p><p>(一)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即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这是一个纯色的诗歌单元,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鉴赏诗歌创作诗歌,而王老师抓住了这一核心目标。目标明确,那么教学设计就有了方向。</p><p>(二)单元内容整合到位。在教学设计上看到王老师对这一单元里的五首诗歌内容以及这几首诗之间的异同都梳理得一清二楚。可见,王老师在教学上善于抓重点。</p><p>(三)可操作性很强。在教学安排上,王老师安排了10个课时,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都十分明确,这样的教学设计操作性很强。</p><p> 最后,我想说我的两点思考:</p><p>(一)是否可以拿出一个课时给学生朗读这五首诗歌。用各种方式朗读。因为这是一个诗歌单元,而对于诗歌给人的印象是高大上的作品。学生会认为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肯定很难,从而对诗歌有了敬畏的心理,觉得诗歌难学,写诗更是天方夜谭。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一个课时给学生朗读诗歌,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发现诗歌的美,从而想要去学诗,想要去品读诗歌的内涵。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p><p>(二)教学设计上的最后两个课时是名著导读课。王老师说要基于学生不看书的现况,只能设计一些中考题给学生做了。当然,中考在即,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拿分,但我觉得这样会不会就失掉了语文味呢。是不是可以提前安排阅读任务给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乡镇学校的孩子,读名著的孩子很少。但,少不要紧,怕就怕连着这少许的一些,到最后也没有了。</p><p> 每一次参加工作坊的活动,我都是欣然前往,因为我知道每一次我都会见识到许多让我惊叹的人和事。王雅老师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在这方面,我日后得向她多多请教。</p> <p>  紧接着,海口四中的马春花老师从教学任务指向、学法指导、学生学情以及“中考链接”等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她对王雅教学设计展示的感受和思考:</p><p> 王雅老师的九上第一单元“现代诗”教学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课程即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洋溢着浓厚的课改气息。其设计思路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可见,他这样的设计,改变了原本语文学习偏重于静态的阅读、理解、分析的方式,从而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强调过程,重视实践的转变,这样的设计,教学任务指向清晰,学法指导明确,三个维度任务的梯度设计科学严谨,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可能乡镇中学的学生在合作探究、创新水平、思维发散等模块上不是太尽人意,因此,尽管教学设计的非常完美,但实际课堂教学时能否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这个确实有待探究。另外,我也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大家的教学设计主题明确,深入浅出,开拓了视野,培养了综合能力,但究根到底还是要为中考服务,所以是不是深入一点,把所教知识点来个“中考链接”,或是应包括写作技巧上的指导,毕竟,教会学生合理表达才是咱们语文老师最应该要做的事情,否则就是为了教而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部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15:00—17:00)</b></p><p> 经过一个早上知识的碰撞,思索的火花无不在每位老师的心头久久激荡。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下午,我们的活动按计划继续有序进行。</p><p><b>一、工作坊第一组老师展示大单元教学设计</b></p><p> 在陈小玲工作坊骨干老师指导下,由工作坊的徒弟陈嫣老师、冯明金老师、邢婷老师、莫桂姬老师、王石老师五位老师组成的第一小组给大家带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领小说真义,悟少年成长》的成果展示。</p><p> 第一小组老师基于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及获得自我成长的效益等单元目标,以提升学生对小说这一类文体的鉴赏能力为单元整合的主题,以小说三要素为切入点,将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设计为以下7个环节,共计用13个课时来完成本单元小说这一文体的大单元教学任务。</p> <p>  大单元教学不能为大而大,如何从大中寻找小切口更考验教师备课功力。 第一小组的教学设计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课入手,负责各个环节的老师依据学情,细致梳理各篇课文,比较各篇小说的同与不同,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步骤,如颗颗珍珠,晶华亮眼。</p><p> 最后,第一小组也分享了几点在大单元设计中遵循的原则:</p><p>1.立足整体,统筹部分——整体性</p><p>2.合理设计,循序渐进——有序性</p><p>3.学生主体,尊重个性——主体性</p><p>4.举一反三,有效迁移——有效性</p><p> 这四点原则非常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让老师们对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的备课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有了大方向上的清晰认知。</p><p>&nbsp;</p> <p><b>二、工作坊第二组老师展示大单元教学设计</b></p><p> 接下来,由工作坊的徒弟梁杨老师、林丽莉老师、孙妍老师、陈秋月老师、纪诗诗老师五位老师组成的第二小组进行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示。</p><p> 第二小组依据课本单元导语,以课标为基础,以此安排课时内容,五个课时由浅入深,由课内至课外,由掌握知识至学会应用,重在立足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优秀文学,品味语言,并能有自己的人生体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梳理文章,而精读作品,以此为例,提供给学生操作的思路与流程,举一可反三,其次,在理解文章主题上,品读语言、人物,从而思考文章内涵,形成一个顺畅的思维逻辑。最后,学会赏析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于生活中,所以安排了作文练习,目的是为了巩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总而言之,本单元设计,以立足课标为基础,为扩展学生思维,采用多种学习与训练方式,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p> <p><b>三、指导老师邱文玲做点评与讲座</b></p><p> 海口市第十中学的邱文玲老师针对三个大单元设计点评指导如下:</p><p>《江入大荒流——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流程探索》</p><p> 根据实践经验,我把学习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的流程分为六个环节。</p><p>(一)搜集资料,理清概念。</p><p> 网络,让学习更方便,更快捷!通过百度、360图书馆,各个语文公众号,可以搜集到相关资料、教学设计,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少走弯路。</p><p>(二)观察实例,了解模式</p><p> 多揣摩实例,可以了解基本模式,甚至知优劣。网上大单元教学设计很多,搜集这类教学设计,尤其是同内容的不同设计,能够帮自己认清什么是真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案例,可以找到大单元教学的规律,更好认识这种模式。</p><p>(三)研读教参,确定目标</p><p> 每一册教参一开始都有教材编排说明,每一个单元开始都有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和教学指导。这些意图通过整套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去实现。因此,细读每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和教学指导,研究在整合中怎样紧扣目标,落实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就十分必要。</p><p>(四)研究学情,了解所需。</p><p>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引领者、协助者,引领孩子们走到哪里、攀到多高?用什么方式才能适度、精准地帮到他们?这就需要了解学生,包括年龄特点、语文程度、学习能力、考试能力、知识储备……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度身定做而不是为自己完成任务或炫技,才是真正的协助者和引领者。学生也才能更好成长。</p><p>(五)反复斟酌,巧定角度</p><p> 单元目标、课文特质、学生需求三者怎样才能三位一体,需要好好琢磨。是将知识点(目标)分到每个课时,每个课时用一拖n模式?还是各秀精彩模式?或者是百鸟朝凤模式?选好角度、方法,根据这一点去做进一步的每课教学设计能决定接下来的实施的有效性。</p><p>(六)凝心聚力,共创精品</p><p> 这一点,从两个小组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已经能熟练运用并感知到其中的优劣。我个人认为,团队作战能各尽其才,减轻负担,如果大家足够默契,能出精品。单兵奋战,自己更清楚自己所需,风格更明晰,运用会更称手。运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p><p> 我愿意用“江入大荒流”来表达我对大单元教学实践前景的憧憬与信心。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p> <p>  最后,坊主陈小玲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工作坊和云龙中学的所有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的的准备和付出,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在探索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将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坊主也布置了下一次活动的前置任务,并展望了一周后的牵手研修活动。</p> <p>  大单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新变革,它努力让语文教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实现学科育人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p>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天的活动与探讨,激发了大家对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的灵感、信心与激情。大单元教学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启发是深刻而长远的,我们将继续带着总结与反思上下求索,在实践之路上携手共进!</p>

单元

教学

设计

老师

学生

工作坊

诗歌

学习

课时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