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br><br>                                                        数学<br><br>                                                        九年级  上册<br><br>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h3>  <h3>          为了切实加强毕业班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同课异构”,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度。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为三部分:<br>         1、教研组长:李忠艳;<br>         2、新上岗、新来校的教师:董宏;<br>         3、青年教师:于海超、陈玲玲;<br>他们都本着“以我之长,构建高效课堂”的思想,精心设计,充分展示,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非常成功的!</h3>  <h3>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开展,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途径。<br>         该教学研讨活动方案启动后,初三数学组组长李忠艳老师,秉着认真、负责、积极的态度,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讨论,共同为此次活动贡献力量,为此次活动提出了不同的宝贵意见和有针对性的方案!</h3>  <h3>  10月12日第一位进行授课的是数学组组长李忠艳老师,她的课堂非常成熟,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数学语言严谨准确,知识交代清晰到位;她的课堂目的性强,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从设计内容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自身的高素质、高要求,她的课堂堪称典范!</h3>  <h3>  10月12日,第二节进行授课的是董宏老师,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适度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精美,非常直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解思路清晰,语言干练,立足学情,耳目一新!</h3>  <h3>         10月13日,于海超老师是第三位进行授课的教师,于海超老师备教材、备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轻松自然,生动活泼,和学生互动良好,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有亲和力,非常细致、沉稳、自信。虽然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很优秀,成长特别快,与学生情感交融到位!</h3>  <h3>         最后一名授课的教师是陈玲玲老师,入职一年的时间,从学生时代过渡到人民教师。该教师备课充分,导学案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说明,教学课件美观、直观、赏心悦目。语言表达能力强、层次清晰,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信息交流畅通,课堂气氛好。课堂思维敏捷,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能抓住重难点,在讲和练时能突出重点,逻辑思维能力强、严谨。她的课堂激情澎湃,能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与配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好!</h3>  <h3>  “同课异构”活动,力求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提高课堂效率,为转型提质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开课后初三年级王敏校长、教学主任梁枫以及全体数学组成员,集体进行评课讨论和教学研讨。</h3>  <h3>         王敏校长指出,初三年级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学期“同课异构”活动符合年级的特点,根据不同学情,不同教学风格,追求相同的教学效果;一定要立足学情,重在基础,重点突出,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感受到31中初三年级全体数学组教师的认真严谨的教学风格、积极的教学态度,全方位为学生考虑,为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涯增添异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