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不辱使命,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帮扶重任~~承德市委研宄室帮扶丰宁县王营乡王营村综述(作者:曲久清)

曲久清

<p>历时五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首这悄然流逝的激情五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五年,是我们与大家荣辱与共、携手作战的五年;是我们同舟共济、消灭贫穷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战性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昂扬奋进的凯歌。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336户999人。截止2020年10月底,全村累计退出151户458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得以全部实现。全村通过危房改造、暖心房工程、小黑屋治理,安全入住率为100%;自备井、自来水覆盖全村,安全饮水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全覆盖,没有辍学学生;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户数比例为100%。全村的主干路、水、电、标准化卫生室合格,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经受了国家省市县各级的检查考核,稳步实现了全村整体退出贫困村、消除贫困户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p> <p>村民代表正在讨论通过低保户</p> <p>不忘初心,重温入党誓词</p> <p>迎接市委组织部考核</p> <p>孙志广主任现场调研</p> <p>填写各户明白卡</p> <p>技术培训</p> <p>到丁广顺家慰问</p> <p>慰问走访</p> <p>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精准扶贫放在帮扶首位,注重扶贫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认为,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实在效果。一是精准识别到位。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再复核”、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切实挤干了“水分”,做到了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贫困对象识别精准、进退动态管理有效。二是精准帮扶到位。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向群众讲清讲透各项扶贫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获得感、满意度。三是精准台账管理到位。五年来,对全村151个贫困户,458个脱贫享受政策户的档案资料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核对,先后无数次完善精准扶贫、动态调整、防贫返贫等台账资料,防止出现错退、漏评等问题,确保立档内容准确、规范、全面,信息精准无误,为迎接各级考核奠定了基础。</p> <p>乡里刘杨书记组织座谈</p> <p>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治穷举措,努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我们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和振兴村子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找准差距、补齐短板,使村子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观。</p><p>一是加大安全饮水建设力度。为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通过各级的一致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10万元,村组自筹配套资金7万余元,打深水井3眼,供水点2处,自打机井135个,确保了全村饮水安全。</p><p>二是加大洁净乡村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地埋式垃圾池11个,安路灯135盏,配发清洁能源炉235套,购置和建设了一批环卫设施。新建无害化厕所120座,建公厕2座。改造河道和水面景观10500余平米,修建体育活动场所2处,完善部分健身设施和器材20套,进一步优化和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p><p>三是解决出行难题。与县交通局主动对接,对3条通往各居民组约5公里乡村土路进行改造硬化,对道路两边1700米的边沟盖上了水泥板,解决了人民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难题。</p><p>四是解决看病难题。投资10万元建村级卫生室一处,完善了医疗设施。</p> <p>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扶贫做为主抓手,助力扶贫,帮助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增收。近年来,我们依托食用菌特色种植,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治本之策。</p><p>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就业扶贫。通过相关技能培训,五年来,共有170多人到建泽合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业,人均月工资1500元,每年从三月一日到十一月8个月的生产时间,户增收益万元以上,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和劳动就业竞争力。</p><p>二是村光伏产业带动扶贫。2018年村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对151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的同时,重点倾斜无劳动能力每户每人每月1-200元不等,弱劳动能力的65到70岁每月补助300元,成为带动贫困户的产业支撑。</p><p>三是养殖种植产业带动扶贫。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产业扶贫思路,依托山区特点,积极鼓励发展壮大种养殖产业,全村共养牛50余头、养猪200余头、养驴60余头,推动大榛子种植13.7亩、山樱桃34.5亩、油松40亩等特色种植,加大了财政扶贫补贴力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p> <p>四是实现产业全覆盖,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利用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补贴项目资金,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一是利用涌泉中草药种植公司为龙头,建立联结带动机制,直接带动贫困户32户,每户增收868元。二是发展比瑞林果观光采摘园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32户,每户每年收益1682元。另有3户贫困户与比瑞中草药种植项目建立联结机制,每户每年增加收益1140元。三是积极筹划村级光伏建设。特别是在用山占地选址方面,我们主动与县市林业部门反复沟通,2018年年底已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直接带动全村33户贫困户脱贫,户均收入达3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p> <p>五年来,我们严格标准、落实政策,让每个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扶贫政策的红利。我们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巩固提升,落实5项政策的零距离,让每个贫困户感受到党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p><p>1、教育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截止今年10月底,我村现有学龄前儿童36人(1-5.5周),义务教育阶段156人,建档立卡学生共83人,高中教育阶段25人,职业教育阶段10人,普通高等教育63人。享受学龄前教育补助5人,享受两免一补政策96人、享受三免一助政策12人、享受“雨露计划”政策,26名大中专生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享受社会助学政策3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入学率达100%。</p><p>2、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全力推进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一是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468人全部享受政府免缴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二是享受门诊报销政策,累计报销金额18.4万元。三是全村共有213人享受医疗救助政策,累计报销金额10.6万元;全部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政策。四是对有突发性重大疾病等有返贫风险的&nbsp;30人次享受临时救助政策、有&nbsp;64 人享受防贫保险报销政策。五是对全村310多人进行了慢性病鉴定,目前有82人鉴定为慢病并发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p><p>3、危房改造政策全面落实。经县住建部门现场核查,2014年至2020年,全村累计进行危房改造92户、暖心房工程12户、小黑屋治理11户,安全入住率为100%。</p><p>4、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全。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目前,全村享受低保57户71人(低保贫困户53户67人,非建档立卡低保户4户4人)。特困供养贫困人口4户4人。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全村有残疾已评定通过69人,其中视力残疾9人,听力残疾5人,语言残疾2人,肢体残疾43人,智力残疾3人,精神残疾6人。享受残疾补贴35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10人。享受养老保险186人,高齡补贴26人,失能补贴13人,残疾人补贴32人,重度残疾护理11人。4户边缘易致贫户纳入了防贫台账。</p><p>5、就业务工带动扶贫。我村现有劳动力550人,贫</p><p>困户中有97人在北京、承德、丰宁等地经商和务工,有127人灵活就业,年创收400多万元。同时,对在家的劳动力50余人组织电商、大榛子种植、厨师面点等技能培训,对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想方设法安排就业。截止年底,全村共安排扶贫就业岗位护林员21人,其中生态护林员 &nbsp;12人、专职护林员 9人。公益岗57人,其中巡河员 &nbsp;5人、保洁员 26 人,其它岗位 &nbsp;26 人。使贫困户实现年增收6000——8000元不等。</p> <p>&nbsp;6、防返贫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返贫系数加大的实际,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止收入减少。千方百计安排公益岗位36人,每人月增收570元。对脱贫不稳定3户6人,申请低保待遇,每月增收250元。利用党员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灵活安排就业27户28人,每月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谋划安排户内光伏3户,预计年增收1800元。针对2户建档立卡户有大学在校生的实际,我们联系天津、北京战友积极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为每个学生月捐助500元,一直到大学毕业,确保了贫困学生安心上学。</p> <p>五年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强基固本,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精准扶贫,必须把党的建放在首位。一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础。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对“两委班子”进行了“强素质、提能力”培训,用上级精准扶贫的有关精神统一思想。重视党员队伍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王营村党支部微信平台,宣传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党员家庭悬挂党员标牌,日常工作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二是全面完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满足贫困农民基本需求为落脚点,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平台,使村级党组织活动有阵地、议事有场所,为群众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舒心的办事平台。三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落实村级党组织基本情况、党支部成员职责分工、财务收支情况、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公开,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办公制度,做到星期一到星期五全天上岗,星期六、星期天有人值班,让群众每天都能找到人,及时处理村内事务,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推进“纠四风,治陋习”的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基层违反群众纪律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防止各类问题的发生。</p> <p>五年来,尽管我们工作队换了三批,但我们始终严守驻村规定,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我们坚持做到“五个严格”:</p><p>一是严格工作纪律,遵守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全部脱产驻村工作,坚持在岗在位、吃住在村。</p><p>二是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实行纸质、软件双登记考勤制度,除因病等特殊情况,基本保证驻村每月在25天以上。</p><p>三是严格群众纪律,自觉做到不请吃、不吃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p><p>四是严格财经纪律,艰苦朴素,不讲排场,不给村里增加额外负担,不在村里报销一分钱。</p><p>五是严格开展结对帮扶。五年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们的帮扶责任人有的换了10人次,但每一任都做到工作交接不断线,工作职责不离岗。建立定期与帮扶责任人联系沟通机制。原市委研究室主任孙志广同志,先后10余次来村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光伏占地问题上,反复协调市县林业部门,并多次到帮助贫困户家里问寒问暖,带头捐赠钱款和衣物。全体帮扶责任人每年入户都达6次以上,以发放一封信、连心卡、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记录本等形式,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信息,及时反馈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分忧解难,真正形成了“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五年来,帮扶单位先后捐款6万余元,建设爱心超市,春节期间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到医院看望帮扶人,帮助困难户修缮房屋,同时捐赠衣物100余件,把党的阳光雨露送给每个贫困家庭。</p> <p>五年来,围绕精准扶贫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决战性的胜利,但要继续保持和巩固发展成果,还必须下真功,使长劲,有些薄弱环节必须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应对措施。</p><p>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待提速。我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没有经济实体做支撑,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扶贫资金分红收益,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活力。</p><p>二是脱贫质量有待稳步提升。当前,有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虽已脱贫,但突发性、临时性因素较多,返贫风险系数加大;还有些家庭虽未在建档立卡户里,但在低收入边缘徘徊,这些人口的脱贫必须要有长效机制和稳定发展的产业做支撑。</p><p>三是激发内生动力有待提质。还有少数群众不思进取,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寄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面貌的动力不足,扶贫贵在扶志,如何解决扶志问题也是我们村今后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p> <p>今年是精准脱贫的收关年,也是检验成果的关键年。我们村经受住了国家、省、市、县的全面考核,这与各级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更与我们在座的村级两委班子、各小组组长、各位指导员、各位党员、村民代表、各位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对各位父老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五年来对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工作上的支持和厚爱。</p><p> 五年来,我们与王营村广大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写就了精诚团结、打赢脱贫攻坚的胜利凯歌!我们永远忘不了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谋划、艰苦奋战的日日夜夜!忘不了张书记满头白发、呕心历血的点点滴滴!忘不了赫会计任劳任怨、不怕苦累的负重前行!忘不了陈刚同志虚心学习、勤奋工作的忙碌身影!忘不了建新会计适应岗位、埋头工作的自我加压!忘不了各小组长、各指导员的密切配合、不讲得失的大局观念!忘不了各位党员、各位村民代表随叫随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忘不了全体村民对我们五年来工作的默默支持和大力配合!这成绩的取得,浸透了我们每一位同志的辛勤汗水。</p> <p>繁华千种,抵不过岁月流年,红颜易老,伤不起光阴似剑。5年光阴,白驹过隙。应该说,在王营村的五年,是我们终生难忘、磨砺成长、学习实践的五年,是我们不忘初心、结下情谊、砥励前行的五年!王营的山、王营的水、王营的每一寸草木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情感。如果说20多年的军旅生涯是我的第一故乡,转业后到承德市委研究室是我第二故乡,那么王营就是我的第三个故乡,并且是我永远难忘的故乡。一日下乡在王营、一生永远是王营人,我们永远是大家真诚的朋友。今年年底我们就有可能撤回去了,你们的纯朴、你们的宽厚、你们的坦荡、你们的热情永远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今后只要是我们王营的兄弟姐妹大事小情,别忘了给我们打个电话,让友情传递,让美好共享。青山长在、绿水长流,真诚地希望大家,有时间到市里办事或旅游别忘了我们,有时间在承德聚聚,后会有期,不见不散!</p> <p>回首往事无憾事,一片丹心向未来。在王营村工作的五年,如果说我们做了点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那是我们应该做的。但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过河桥不拆、人走茶不凉,下一步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王营村。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请及时与我们沟通。最后祝愿王营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脱贫

扶贫

贫困户

五年

全村

精准

我们

建档立卡

帮扶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