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历史网络教研发展

一飞冲天

<p>湖北邮电学校大门景</p> <p>学校周边图景</p> <p>综合楼全貌</p> <p>行政楼</p> <p>基站</p> <p>球场风景</p> <p>阶梯教室</p> <p>开班仪式</p> <p>互联网思维</p> <p>互联网十历史教学思维</p> <p>陆博士授课</p> <p>智慧历史教学</p> <p>信息化的历史</p> <p>信息化的未来</p> <p>教师与教研员的研究要求</p> <p>线上历史优质课展示</p> <p>在线教学技术研究运用</p> <p>县区历史教研员培训几经周折,选定湖北省邮电学校是很应景的。享地铁、高架之便,扬通信、通邮传统,恰好与历史网络教研培训吻合。</p><p>五天时间,一百位教研员,百分之百投入,精彩的讲座,认真地聆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陆优君博士的互联网十历史教育的七种思维让我们脑洞大开;周晓宇教研员对信息化的历史如数家珍,对历史教研的智能化方向与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李琴江教研员从政策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方法,强化了教研员反思与实践的措施;省教研员及导师冯长运梳理了教研室发展的过程,并根据现状指出了教研工作的职责与出路;这些理论均高屋建瓴。来自教学一线的师琴等老师则从教学实践方面,细致讲解了线上历史优质课制作的策略、原则、方法,生动恰当,可操作性强。</p><p>经过培训,我深刻体会到:1.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历史教学乃大势所趋。2.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研有效融合,是政策刚需,也是历史教师与教研员的当务之急、内在所需。 3.提高信息化素养,学习并掌握优质课的设计理念、策略、方法,倡导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合作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师的成长之道。4.加快大数据与历史教硏的有效融合,构建教师网络共同体,是推动历史教研发展的必然途径。</p><p>另外,我还有几点思考,与各位同行、专家商榷:一是历史网络教研能否在城乡两条线同时展开,避免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二是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同时,能不能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鼓励教师自由精神及个性意识的培养发展,以利思维创新和人才创新。三是在区域教研的基础上探究更广泛的教研交流的路子,促进教育思想的碰撞与交汇,为历史网络教研创立兼收并蓄、自由独立的空间和环境。</p><p>一次培训,一次提升,每次培训却不尽相同,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当有新的理念、思维出现,那如同“山岗的风”,让人清新。但吾生有涯,其知也无涯。不断提升,但绝不可停止脚步,“认识你自已”,保持清醒,继续前进。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