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们一家子,是1980年春节合影!</p> <p>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李海娥,出生在1946年间中留村。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三年,那时候封建礼教严重,农村女娃上学读书的很少见,但我是幸运的,在我们伙伴中我是唯一一个上学念书的女孩子。</p><p> </p><p>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十五口人的大家庭里, 1955年我的堂弟李海龙八岁,到上学的年龄了,我属狗的比他大一岁,门口有位大哥哥领他报名念书,我父亲从口袋里掏出报名费一块五毛钱,交给他们走了,当时我看在眼里,马上就对父亲说“嗲嗲我也要上学”,他却说“女儿家念什么书呢”肯定我不行,急得哭了,他才有给我一块五,我擦干眼泪快跑跟上他们报名念书了。</p><p> 1957年正月,我唯一的哥哥大我八岁,不幸患病去世了(听大人们说是瘟疫传染的)到现在才知道是传染病。姐姐大我十岁已出嫁了,对我们家,特别是对父母亲的打击太大了。</p><p> 1958年发大水,我们村从水库里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我是1959年考的一高(火神庙)1961年考入夏县中学,那时候正是粮食短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当儿,夏中是全县第一个公办学校,只收四个班,我们村共十七学生,只考上我一个,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告诉我家人,但母亲却泼了盆冷水,对我嚷嚷:“小伙家都考不上,你一个女儿家念书能顶吃喝吗”父亲为难不说话。他知道我一贯学习好,但很矛盾,想叫念吧,家里条件不允许,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亲一天天变老,身体多病,力不从心,所以没等到初中读完就写了休学书停学了!我渴望读书,曾几次在梦中哭醒,天天能听到学校的上课或下课的铃声!中留村离夏中不太远啊!因为我的心仍然还在学校里,也是我一生中的遗憾……</p><p><br></p> <p> 当时我回到家,和小我两岁的妹妹,她也小学毕业就停学了,一块干活挣工分,一边学习缝线织布一系列针线活!因为女孩长大了嘛,必须学到的东西!后来定婚同一个队的,现在这个家。</p><p> 天有不测风云,1965年我们结婚时,我的未过门婆婆已下世两年了,家里只有公公我们三个人了,那时候我才十九岁,承担起家庭主妇的担子。</p><p>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到1968年秋,幸喜我的儿子也降临了!后来到1971年有生下我的小儿子,不离怀的娃,一个比一个大两岁半,那时候的条件特别不好,现在想想真害怕,不知道那时是怎样度过那段艰辛的日子。好在娘家在跟前,能照顾很多的。我小小年纪,便承担起全职妈妈、全职太太,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角色,担负起相夫教子的重担。</p><p> 熬到小儿子上了幼儿园了,有幸被选为生产队的会计,一直干到土地下户。能为大家伙工作,是我的荣幸!使我最怀念那七、八年的情景,队上有报纸杂志之类的刊物,没能丢掉我的学习。</p><p> 后来村里缺教员,还有报考四清干部的事,家里脱不开身,丈夫一百个不同意,算了吧,就死心塌地的守着家,陪伴、成就了我的三个孩子,“她”他们都是好样的,值得我骄傲!</p><p> </p><p><br></p> <p> 等到孩子们一个个念书长大,他们努力拼搏,积极上进,可喜可贺!他们小时候都是一渠水顺顺畅畅,很听话,成人后有理想有担当,没什么社会背景吧,全靠他们的能力闯荡事业!是我们两口骄傲的地方。</p><p> 等到她“他”们结婚成家,成双成对,有了下一代时,孙子孙女五个,我就是家庭幼儿园的校长,一大家子,蒸馍是头号锅,冬天烧锅炉取暖做饭,几十年都是早上五点起床,晚上最后一个睡。知道他们都很忙,那时候年轻也不知道乏。我的掌柜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在外边忙活挣钱养家,早出晚归是很辛苦的。</p> <p> 这十年来一直住在城里,原本中留村就在附近不很远,儿子媳妇都很孝顺,总要在城里给我们安排住处。他们说:离公园近,适合我们锻炼。</p><p> 知足常乐!大孙子、外孙和大孙女三个都结婚了,又有了下一代,可以说是四世同堂了。哎!岁月催人老,把我们排到老年行列了。但只要精神状况好!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自己年轻时失去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p> <p> 我一生酷爱音乐,唱歌🎤跳舞👯!在高小参加了歌咏队,在夏中时叫文工团!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了,有幸运遇上了老年大学的开办,使我老了老了圆了我自己上学梦。并参加了《合唱团》《葫芦丝班》《门球队》还有学习了一点摄影知识。</p><p>真是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阳光!心情好,身体就好!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我们是拉拉队,给他“她”加油!助威!</p><p> 老年大学开办以来,在国学班、通讯班,看到几位老师的美文佳作,感染启发了我,也得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收获!特别是在2019年12月31日,老年大学学报刊登了我的唯一一篇文章《美好时代俏夕阳》感到很荣幸,实现我的梦想,知足常乐!感谢老师们的栽培,我会努力的!</p><p><br></p> <p> 在这里我着重的说说,2020年鼠年的春节太不寻成了!那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肺炎,席卷着祖国大地,让人揪心,让国人不安。</p><p> 顿时间党中央国务院,钟南山一声令下,全国一盘棋,飞机高铁全都停运,宅在家、不出门就是对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支持,多吓人啊,长这么大还没经历过这么厉害的病魔呢!孩子们一再嘱咐我们千万别出去!禹泽苑门口全封闭了,小区院里静静的,只有消毒车喷洒消毒液声和手拿话筒的工作人员叫喊声:千万都别出门,万一买东西菜呀什么的,别忘佩戴口罩,勤洗手……</p> <p> 2020年2月9日下午,摄影班的班长:公民新闻杨福亮打来电话,告诉我为这次疫情肺炎以美篇形势,宣传战斗在第一线的执勤人员、医护人员、公安交警等工作人员。他发来图片资料,先让我制作夏县战疫镜头走一线第十五期,夏县瑶峰镇下北师村,战疫情执勤工作人员的照片,有的是规定的文章,有的就是自己编写的。反正只要老师发来的,当晚必须完成任务。天明一早发出去。</p><p> 开始时,我对手机不太精通,掌握不了,发来明文规定的文章,怎么复制、粘贴呢?再长的篇幅文章,我都是手抄出来后,再一字不差的制作上去。后来我孙女来了,她就是我的老师。疫情中她在家里呀!使我学会了复制、粘贴的本事,那就效率高多了,真是高兴!</p><p> 2月9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15期瑶峰镇下北师村。</p><p> 到2月15日,夏县战役镜头走一线42期瑶峰镇中留村。</p><p> 2月17日,夏县战役镜头走一线50期瑶峰镇南关村。</p><p> 2月18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51期交警大队。</p><p> 2月18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52期城北社区。</p><p> 2月20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68 — 69合刊夏县文化馆。</p><p> 2月20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70期党旗飘飘。</p><p> 2月25日,夏县战役镜头走一线老年大学75期诗词力量战疫情。</p><p> 2月26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79期向人民警察致敬。</p><p> 2月26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80期走进交警大队。</p><p> 3月11 日,夏县防控战役镜头走一线92期卫体局战役纪实。</p><p> 3月11日,夏县战役镜头走一线94期医疗集团在行动。</p><p> 后来3月12日有制作了篇,“疫情中的春暖花开日”。一共编制了十四篇。</p><p> 虽然只是件小事情,但我很欣慰,身为通讯班的一员,为疫情防控做了点事,也证明了我自己,老师们认可了我的作品!摄影班的师傅们,那时候成天顶着寒风,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疫情最前沿,为全县战疫情的勇士们,拍照摄影,掌握第一首材料,让我们几个负责编制,每一天都发出去,我们只是在家里熬熬夜罢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毫无怨言,按时完成,按时交卷。</p><p> 现在新冠疫情肺炎,在世界各个国家蔓延,特别是美国日益增长,有多少国家羡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宝呢!我们国家做的确实好!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以防万一,全国人民在党中央习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打赢、战胜这场无硝烟的战争。</p><p><br></p><p><br></p><p><br></p><p> </p> <p> 下面是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执勤、工作人员真实写照,供大家欣赏!</p><p><br></p> <p> 在这里我得感谢冯青仙老师,在2016年一再让我换成智能手机,学到好些知识!</p><p> 还有偶尔看到武曙光老师、和大候村的韩旭老师,他们的美篇吸引了我,太眼热了!在我的孙女,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指导下,学会了手机的操作,学作美篇的技巧。从2017年开始,至今共有作品一百零五篇!有合唱团的、葫芦丝表演的、有门球赛事、有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的、又旅游、孩子们结婚的……反正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喜事乐事、 我都一一记录保存下来,并加以说明,作为日后的参考,供朋友和家人欣赏!也是我的唯一爱好!十多年来,每晚坚持写日记,是我的必修之课。活到老学到老嘛,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动动脑子也无妨。谢谢朋友们</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