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i><u>《中华地理大观园》(2)</u></i></b></p> <p> 说起火车,实际上离我们并不太遥远。从1814年英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到现在,也就200年多一点。但火车的出现,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可是太大了。火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地方正是因为火车的出现,而一跃就变成了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人们称其为“火车拉来的城市“。</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郑州火车站的百年变迁/新华社资料照片</span></p> <p> 我国在一百多年的铁路发展史上诞生了许多“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些因在当地修建铁路并设火车站,靠火车的繁忙运输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都有两大特点:一、在没通铁路之前,大都很默默无闻,甚至只是一个小村庄。二、多处于战略要地,往来交错之要隘。</p><p> 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大多是普铁时代的交通枢纽,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而在当今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这些普铁时代的“宠儿”又会是怎样的处境呢?我们看到的是:有的能够抓住机会趁势腾飞,继续巩固铁路枢纽的重要地位;有的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原有铁路优势逐渐被其他城市所替代。</p><p>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国的十大“火车拉来的城市”。</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No.10</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盘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线建设”中诞生的铁路枢纽</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六盘水,贵州省地级市,是一座在“三线建设”中诞生、因修建铁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p><p>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中国并没有一个叫六盘水的地方。六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央决定将六枝特区、盘县和水城三个地方合并成一个地区,取每个地方头一个字,称为六盘水。</p><p> 1966年7月1日,六盘水火车站的前身——水城西站建成通车,随即迎来了数十万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三线”建设者。此后,株洲至六盘水、六盘水至柏果、内江至昆明三条铁路在这里汇集,六盘水形成了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进入东南亚的铁路大“十”字,成为西南地区又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到七十年代,成了经济总量仅次于贵阳的贵州第二大城市。</p><p> 但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异军突起,这座曾经的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错过了多次机遇,只能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搭上高铁的时代列车呼啸而去,自己却被留在了原地,落差不可谓不大。</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2018.8</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水城古镇一角/2018.8</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六栋梭嗄长角苗寨的姑娘/2018.8</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9</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宝鸡——</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宝鸡市,陕西省地级市。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p><p>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关中平原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凤翔,宝鸡只是个“袖珍”县城。1937年3月,陇海铁路宝鸡段通车,宝鸡开始成为关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大宗物资集散地。不久后,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宝鸡作为陇海铁路西端终点,不仅成为了大后方物资周转的重要枢纽,更是成为了沦陷区工矿企业内迁的理想之地。</p><p> 依靠铁路,宝鸡近代工业从无到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工商业荟萃之地,陕西省西部一大都市。</p><p> 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建成通车的宝成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不仅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使宝鸡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愈显重要。</p><p> 2017年底,连接西安市和成都市的西成高铁开动运营后,宝鸡作为曾经的北方地区入川唯一铁路通道的地位大为下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陈仓老街上的“宝鸡火车站”/2019.1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宝鸡炎帝陵/2019.1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中华石鼓园/2019.10</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8</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怀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怀化市,湖南省地级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是湘西南门户和交通枢纽,有“全楚咽喉”的美誉。</p><p> 怀化的崛起得益于湘黔铁路、焦柳铁路及在建的渝怀铁路呈“大”字在城区交汇。有了火车的这样大的一个助力,这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口不足三千的小镇,取得了长足的稳定的发展。怀化火车站一度成为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成为我国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东可达杭州、上海,北可达郑州、北京,南可达湛江、广州,西可达成都、昆明。从云、贵、川、桂等地进出张家界的游客,大都从这里中转从怀化乘火车。</p><p> 随着沪昆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怀化正式步入到了“高铁时代”。随着渝怀铁路二线、怀邵衡快铁、张吉怀高铁的相继动工,怀化的西进东出、北上南下将更加便捷。</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怀化市太平圆梦廊桥夜景/2019.1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2019.12</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雾漫沅江/2016.11</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7</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株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曾经中国南方最重要的铁路枢纽</b></p><p><br></p><p> 株洲,湖南省地级市,曾经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北郑州南株洲”之称。</p><p> 早在1906年湖南境内第一条铁路株萍铁路建成后,株洲就通了火车。这条铁路是专为将萍乡的煤炭运到汉阳的钢铁厂而修建的。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次年,株萍铁路延长至杭州,浙赣铁路全线贯通;同年,湘黔铁路从株洲田心站开始施工建设。这个原本属于湘潭县的一个小镇,成了三条铁路线的交汇枢纽。要知道,那时全国大部分地方还不通火车,像株洲这样的铁路枢纽绝对是凤毛麟角。当时的国民政府想将株洲建成“东方的鲁尔区”,相继在株洲开办机车厂、兵工厂,这也是株洲今天能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重镇的渊源所在。</p><p>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广、沪昆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的株洲,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足以见其在我国铁路交通中的地位。</p><p> 然而,在后来的高铁竞争中,株洲明显败给了省会长沙。虽然京广高铁在株洲设了站点,但作为我国东西大动脉的沪昆高铁却在进入湖南时绕过了株洲,浇灭了株洲“十字型”高铁枢纽的梦。</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株洲铁路文化园一角/2018.1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株洲街景/2018.1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株洲炎帝故里景区一角/2018.11</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6</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蚌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华东铁路的咽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蚌埠,安徽省地级市,曾经的省会城市,也是近现代被火车拉出来的典型。</p><p> 历史上的蚌埠只是凤阳县一个普通的小镇。1908年,满清政府修建了天津到南京的铁路——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在蚌埠跨越淮河,随着淮河铁路桥和蚌埠火车站建成,蚌埠靠火车货运稳定了它的地位,从一个小村镇逐渐向城市化演进。这里很快成为了安徽中北部粮食转运的枢纽,从铁路发往上海的货车源源不断,俨然是华东铁路的咽喉。抗战时期,蚌埠曾做过安徽省省会。1947年脱离凤阳县设市,成为安徽第一个设市的城市。</p><p> 新中国成立后,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先后开通运营,蚌埠作为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京沪线上,更是全线最大的铁路中转站和编组站。当年合肥市民想坐火车都是取道蚌埠,因为这里的列车线路多,能到达的城市也多。</p><p> 进入高铁时代,蚌埠也因为和铁路的特殊关系被选为安徽第一个动车停靠站。眼下虽然没有合肥的“米字形高铁规划”那样让人羡慕,但京沪高铁、合福高铁、京福高铁都由此经过,铁路枢纽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蚌埠南站/2017.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蚌埠张公山公园一角/2017.9</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蚌埠古民居博览园/2020.7</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5</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鹰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赣东小镇打造的“铁路神话”</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 鹰潭,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浙、皖、赣、闽4省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鹰厦,浙赣,皖赣,沪昆四大铁路主干线的城市,鹰潭可谓是一座拥有绝佳地理位置的城市</p><p> 历史上的鹰潭只是个小城镇, 1983年鹰潭才升格为地级市。而鹰潭的崛起离不开铁路。1935年12月,浙赣铁路修到了鹰潭,使这个原本靠水运的赣东小镇开始进入铁路时代。</p><p> 1957年,当时中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主干线鹰厦铁路竣工通车, 1984年6月1日,皖赣铁路全线通车。从此,鹰潭成了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中枢,一跃成为我国重要铁路枢纽站之一。</p><p> 高铁出现之前,鹰潭是江西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鹰潭站也是江西最大的火车站。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上个世纪全国拥有此殊荣的火车站不超过十个,鹰潭便是其中之一。</p><p>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开通运营,鹰潭迈入高铁时代。但近些年来,省会南昌打造的米字形高铁枢纽,削弱了鹰潭铁路枢纽的地位。</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鹰潭北站广场上的老子塑像/2020.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龙虎山景区“升棺”表演/2020.7</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上清古镇/2020.7</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4</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长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靠铁路获取省会城市地位的城市</b></p><p><br></p><p> 长春市,吉林省省会,从上世纪初始,就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p><p> 长春的历史较短,直到1865年才建城。1896年俄国人第一次在长春修建火车站,1908年日本人扩建长春火车站。长春成为日本加强控制东北、疯狂掠夺东北资源的重要运输枢纽。</p><p> 随着京哈、哈大等铁路干线相继开通,长春依靠铁路优势,逐渐取代吉林市,成为吉林第一大城市和吉林省的省会。</p><p> 如今的长春依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的长春站,是吉林省唯一的特等火车站。</p><p> 在高铁时代,京哈、哈大高铁,长辉、长辽、长白等省内城际快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进一步巩固了长春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伪满皇宫内的“百岁”火车头/2011.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长春雕塑公园一角/2017.12</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长春净月潭公园雕塑/2017.12</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3</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哈尔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靠铁路发迹的“东方小巴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哈尔滨,黑龙江省会,中国近代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其中火车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被称为靠铁路发迹的“东方小巴黎”。</p><p> 上世纪初,沙俄在我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铁路的起点选在了今日哈尔滨的位置。而当时哈尔滨还没有连成一片,只不过附近有很多小渔村。但是,大批俄国官员、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工人以及中东铁路护路队的士兵等相继涌入此地,国内工商业也陆续在这一带聚集,形成了近代城市的雏形。</p><p> 沙俄为了把哈尔滨建设成对我国东北侵略扩张的大本营,在中东铁路修筑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建了30多条街道和银行、教堂、洋行、邮政局、电报局和学校等大批建筑物,哈尔滨的城区和人口大幅度增加,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一个黑龙江边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p><p> 如今,哈尔滨的铁路枢纽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京哈、哈大两大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在此交汇,哈齐、哈牡、哈佳、哈绥等城际铁路陆续开通,一个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网状铁路圈正在形成。</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2016.1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夜景/2011.9</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角/2013.2</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2</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石家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是一座最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p><p> 早在清朝末期,石家庄还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只有200户人家的小村庄。上世纪初,中国兴建卢汉铁路,山西筹划修筑正定到太原的铁路支线。据说是为了避免耗巨资在滹沱河上建造大桥,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从正定南移到石家庄。从此,这个小村庄便成了卢汉(后来的京广线)、正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后来又有石德、朔黄铁路相继通车,使得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成为华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河北省省会。</p><p> 值得自豪的是,石家庄普铁时代的辉煌在高铁时代得已延续。在国家规划建设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就有京广高铁、京昆高铁、青银高铁三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在此交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石家庄解放广场一角/2017.5</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西柏坡纪念馆/2017.5</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赵州桥/2017.4</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No.1</b>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郑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辐射全国的“铁路心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 郑州,河南省省会。如果说给国内“火车拉来的城市”排一下座次,郑州无可争议的排在第一位。从上世纪初的小小郑县,到如今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开放高地,郑州的每一步发展都和铁路密不可分。</p><p> 郑州的铁路发展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卢汉铁路修建时,将郑州站列为甲等火车站。后来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此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一直处于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p><p> 如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不仅是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的最重要的“双十字”中心,也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建的高铁“米”字枢纽。“中国铁路心脏”的称谓,实至名归。</p><p> 郑州从一开始依托着铁路的兴起而发展,到以后随着枢纽地位不断提高带来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建国后不久,就超过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成为了河南省省会。要知道,,郑州还是一个县的时候,洛阳和开封就都曾经成为过全球第一大城市。目前郑州已成为是中国北方地区第二个GDP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城市。</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郑州东站/2013.12</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炎黄二帝塑像/2019.6</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郑州二七纪念馆/2006.7</span></p> <p>(王颂丨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