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是我们旅游第一天住宿宾馆,就在机场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期十三天的大美新疆,南疆环游进入尾声,我们在疫情后怀着对大美新疆的美好想往,和对南疆的陌生好奇启程于全国各地,汇集于乌鲁木齐机场旁的同城酒店,全团三十一人在地接”雪莲花”张导和魏师傅的带领下向南疆出发,也是胡杨林之旅。在此再次感谢二位近十二天的辛劳六千公里的风和月,使得我们62团行程顺利,圆满。也感谢团友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还会再相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们从和田出发,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漠腹地,纵穿沙漠,这是一条著名的网红公路,打卡于此。途观大漠孤烟和胡杨的美丽风情,经阿拉尔市到达库车,全程七百公里,沙漠公路有660公里。穿越戈壁滩,无人区,死亡之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感谢62团团友们协助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刚一进入沙漠公路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路的两旁种满了植被,这些植被主要是以耐旱耐碱的沙拐枣、红柳、梭梭等为主。与之前的满目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平均蒸发量是3750毫米左右,而它的年平均降雨量却仅仅只有25毫米,可想而知这条沙漠公路两旁的植被养护工程是多么的艰巨。由于塔克卡玛干沙漠是流动性沙漠,严重危害了沙漠公路的畅通。为了防止公路被沙漠掩埋,整条沙漠公路的两旁都种满了植被,形成了一条“沙漠绿色走廊”。而这条守护公路的绿色走廊是需要人维护和打理的,那这些绿植又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了让绿植存活下来,沙漠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水井房,全程共有108个水井房,几乎每隔3-4公里就有一口井,共110口井。而这些打理植被的工作人员就住在公路两旁的这些水井房里。每一口井都有人负责,他们或是一个人或是一对夫妻。但无一例外的是没有年轻人。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陕西富平,有些已在水井房里工作了将近20年。日常的生活所需全靠每周一次的集体配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这条沙漠公路的沿途即使每隔15公里就有一个通讯基站,信号依然不是很好。很多护林员都是移动和联通网络代替使用,这主要是因为联通的网络打电话信号好,而移动适合上网冲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随着217国道沙雅县境内路段的建设,一些湮灭在漫漫黄沙中的奇特自然景观,逐渐被发现。其中,深藏在沙雅县南部沙漠的死树林——“魔鬼林”,就像神奇的大自然导演的一幕哑剧,它们用胡杨的肢体语言,在荒凉的大漠中,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诠释着生命与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魔鬼林”的形成与塔里木河(改道)有一定的联系。塔里木河是一条古老河流,它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最后流入台特马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缺水无疑是导致成片胡杨林死亡的元凶,“魔鬼林”则与塔河改道有直接关系。如果 “魔鬼林”是塔河最近一次改道的牺牲品,那么我们便可以确定,“魔鬼林”出现的年代距今最多也不过400年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魔鬼林,说白了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干枯的胡杨立木形成的死树林。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胡杨枯死之后,常常能够在沙漠之中耸立数百年,甚至千年。在这个过程中,胡杨细小的枝干被风沙消磨殆尽,整片森林往往仅剩胡杨硕大粗壮千姿百态的主干。因此,便有了“魔鬼林”的称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