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水第一村:浙江武义郭洞村

心空俗士

解读郭洞村:山环如郭 ,幽邃如洞 <p>  郭洞村位于浙江武义县武义县熟溪街道境内,距武义县城10公里。“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p><p> 郭洞先祖可溯宋朝宰相何执中。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后裔仿珍藏北京白云观的学仙修道宝图《内经图》营造村庄。砌城墙形成水口,建回龙桥聚气藏风,植村周树木善化环境,规划民居、通道并巧设七星井,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绝佳人居环境,故名郭洞。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p><p> 走进郭洞,村内古迹文物随处可见,明清古建筑比比皆是。古塔古殿,古桥古亭,古祠古宅,古井古池,古墙古坊,古路古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置身其中,你禁不住会被那巧于因借、面山绕水的风水环境;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的明清古居;格调高雅、寓教于娱的雕刻装饰;族规严明、民风淳朴的乡野情调而陶醉。</p><p> 2003年入选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p> 江南第一风水村——郭洞村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p> 郭洞水口 <p> 郭洞村处于两山夹峙之间,东西宽约250 米,南北长约900 米,自南而北,分为郭上与郭下两座村落,两村首尾相接。郭洞村三面环山,北面留一平地,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形成隘口,状似葫芦,有壶中天地的感觉,形成“山水环抱,仅容一线”的水口封闭空间。</p><p> 集山川之秀,汇诡奇之景的郭洞水口,可说是郭洞的灵魂所在。外人至此,大多会深受感染,肃然起敬。郭洞人知书识礼习武,爱国之心甚笃,武义县有记载,”顺治五年二月,山寇城杀知县刘家骐……”这是郭洞族人胸怀反清复明之志,不服满清统治的义举。此后朝廷震怒,调重兵欲围剿郭洞。时任金、衢、严道台的周雷泽为保郭洞百姓,谎称途中须经”千里石苍岭,百里洪驮,五里大石头”,”人要侧身,马要拆骨”,方能进村。清军因此怯而退兵。后朝廷终明真相,将周道台水银灌顶剥了皮。郭洞村民为纪念这位万世恩公,在村外的下赵庙彩塑周雷泽像,在回龙桥东头的文昌阁放上他的牌位,年年祭祀。</p> 古水碓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古城墙内,有建于清代的水碓,是古代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场所,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在,舂碓、石磨、手磨、谷砻、踏碓等设备将一应具全,供游人参观和试用。水碓塘养鱼,让人们垂钓;塘边摆放水车(一种古代木制提水工具),游客可以尝试一下农夫踏水车的劳动。</p> 回龙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回龙桥是武义县级保护文物,初建于元朝,古名“石虹”桥。明隆庆年间,郭洞第八代祖根据“山为龙山,桥为艮象,住则“龙回”的缘由重建,并易名回龙桥。后被水冲垮,现在的单拱圆顶石桥是康熙六十年(1721)再建,并在1754年复建四柱小石亭于桥上,使桥更坚固秀丽,远看如彩虹飞架,近看又似展翅欲飞之大鹏,别致有奇。</p> 龙山:原始森林,天然氧吧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郭洞村是武义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郭洞村的原始森林里茂林修竹,有着大量珍贵名木古树,其中有一棵千年红豆杉,要四个人才能抱得住呢!在郭洞村边有一座龙山,海拔390米,占地面积有100多公顷,是浙中难得一见的原始森林。因呈等腰三角形而誉为“郭洞金字塔”的西山坡,全是树龄六七百年的天然古木。这座山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风矗立在村的东北边。村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山上都是六七百年的古树,而且树种很多,有矩叶卫矛、虎皮楠、豹皮樟、红皮树、青冈栎、罗汉松、秃瓣杜英……有的还是国家一级珍稀树种呢!因为龙山四季郁郁葱葱、幽暗神秘,使树林中天天可以听见鸟叫声,还有松鼠、黄鹿、野猪等野生动物。山上还有许多野生药材,如红豆杉的皮,它提炼出来的东西比黄金贵十八倍,它是治疗癌症的良药。当雨后天晴,龙山云蒸雾绕,更为神奇状观。有诗为赞:百倾森森原始林,西坡树尽半千龄,药材鸟兽藏幽处,探秘神奇游步临。</p><p> 郭洞人就生活在一个天然的氧巴中,走在郭洞的老街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完美相结合的好处。</p> 古村•古建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郭洞所以耐看,还因为她有着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虽然鲜见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到西洋风格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span></p> 何氏宗祠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郭洞不仅有美丽的原始森林,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郭洞文化中何氏宗祠最具有代表性。郭洞人不姓郭而姓何,何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门前三对旗杆,是封建时代为获得一定官职和功名的人竖立的。祠堂总面积1200平方米,规模宏伟,气象肃穆。古戏台翘角飞檐,壁画《唐皇游月宫》,武义籍著名道士叶法善正在月宫向李隆其皇帝讲述杨贵妃逝世后的情况。</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匾额多是何氏宗祠一大特色,原有94块,可在“文革”中被毁,仅保存下来5块,现已根据资料重制了40多块。祠中对联,仿古竹简和挂屏,展示着丰富的郭洞文化与名人事迹。宗祠后堂摆放着许多寿棺,是当地丧葬风俗的表现,陈列祖宗牌位的神龛隔扇,为明代文物。后院有棵与祠同庚的雄性罗汉松,树形美观,枝叶茂盛。何氏宗祠中“郭洞民俗风情物品展”,陈列着一大批古董,有些用品很稀奇,让人一饱眼福。</span></p> 文昌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文昌阁座落在郭上村的村口。郭上村后山行似卧虎,文昌阁正好建在老虎卷尾之内,虽然现在公路从老虎屁股上通过,但是由石墙构成的老虎尾巴,仍依稀可辨。文昌阁建筑轻灵精巧,翘角飞檐。阁楼上塑文昌帝君像。从前,当地人春闱秋试赶考前,都要到文昌阁朝拜,祈求高中。</p> 宝泉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座落在宝泉岩的宝泉寺初建于明朝,后经重建。几百年来香火鼎盛,是佛教信徒进香诵经的禅寺。宝泉寺还是一处革命胜地,1930年以郭上村贫苦农民为主的武义南营红军以宝泉寺为据点,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打击反动势力威振四乡。</p> 鳌峰塔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郭洞村外鳌鱼山顶的鳌峰塔,高14.5米,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1778年),因为建在形象鳌鱼的山上而得名。该塔三层六面玲珑小巧,塔的底层镶嵌由郭洞先人何元启手笔的石匾。当年,何元启游览村外,对郭洞的地理环境细加分析,感到村的东西南三面高山,惟独村北山势低矮,不利于聚龙气、财气于村内,是个缺憾。回家与哥哥商量,出资造塔于鳌鱼山上,以镇风水作标志。如登塔观景就会发现郭洞真是个群峦奔赴、纤陌交错、涧壑会注、竹幽树茜、烟缭云曳的好地方。</span></p> 长寿村  · 人才辈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家族文化奇观郭洞村历代尊师重教,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出过秀才、贡生、举人146名。何氏家族文化深厚,宏伟古朴、保存完整的何氏宗祠,是郭洞家族文化的缩影,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令人赞叹。村民身健寿高,是著名长寿村,平均寿命高达85岁以上。</span></p> 在水口的清溪边徜徉,在龙山参天的古木下独步,喝一口百年不涸的宝泉,读一读海麟院、文昌阁的丽文,看松涛起伏、雨云奔流,你的心也会随之在历史间沉降,浮想联翩……<br>  看了郭洞村的古树、古桥、古村、古路、古塔、古坊和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你会深深地感到那真是一个世外桃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