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缙云 • 人间仙都—— 倪翁洞景区

li jun

<div>倪翁洞在仙都的初阳山上,由大小3个洞组成。相传古时有计倪(春秋末越国著名谋士)隐居于此。洞口石上刻有唐李阳冰所写“倪翁洞”三字。这天游览倪翁洞、小赤壁后前往古堰画乡。</div><div><br></div><div>本集讲倪翁洞</div> 早餐前出去逛逛,顺着门前的“紫红”步道往朱潭山方向,路上几位零星游客,几声蛙叫几声鸟鸣。 转身望来路,远山青黛好似水墨画一般,鼎湖峰就矗立在那里,四周草木皆绿,几缕炊烟袅袅,一切寂静无声。<div><br></div><div>我想人们理想中的美丽田园也就这样吧。</div> 远处是昨天走过的仙堤,早晨会有一些摄影爱好者花钱雇人拉着牛走仙堤摆拍,当然你也可以去蹭拍。<div><br></div><div>可以想象画面上山水之间云雾缭绕,石桥流水、农夫老牛,一幅田园风光画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确非常迷人。出来的太晚,再过去看时间上来不及,掉头回了。</div> 地里有庄稼人在劳作了,守着这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干活心情也舒畅吧? 鼎湖峰景点入口的十字路口中央矗立着轩辕黄帝南巡雕塑,雕塑气势磅礴形神兼备,体现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南巡时的场景和风采。 都没来得及细看一眼咔嚓一声走人 黄帝南巡雕塑旁即是倪翁洞景区 <p>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p><p><br></p><p>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 60 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由时任缙云县令、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p> 进入景区道路的左侧是练溪水,右侧是平地上凸起的大山,这段山脉葱郁秀丽,像是人工雕凿的超级大盆景。 其实这山巍峨高大,用图中的人与之对比就能显示的出来。 五老峰,高三至九丈不等,安详肃穆似五位老者,故称五老峰。 南方的秋来的总是晚一些,几许金黄加渐渐泛黄的绿就是南方的秋了。 练溪里的一只白鹭在觅食 <p>由此处进入倪翁洞</p> <div>洞有两个口,一为东北,二为东南,洞正中有楷书“初阳谷”三大字。<br></div> 洞内狭窄处只能一人通过 <div>李阳冰是唐代小篆书法大家,《宣和书谱》称:“方时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书碑,必得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壁之美,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议都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龙泉’语其得,‘嵩高华岳’语其峻,实不为过论,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惟阳冰独步。”李阳冰所书碑版,据史籍蓍录,可见者六十五通。宋时存世尚多,元明后大都亡失。虽经重刻,亦多见失真,且盛名之下,必多伪托。</div><div><br></div><div>据《缙云县志》扎载,李阳冰在缙云的篆书真迹作吕有十通。现存世者仅为四处,即倪翁洞、黄帝祠宇、城隍庙碑(宋拓)、忘归台记(残)。<br></div> 王羲之、李白、白居易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仙都留下足迹和笔墨。 <div>另一出口,顺道登山了。</div> 登高望远,远处山峦叠嶂,练溪水域景象尽收眼底。 山顶有一六角亭,爬这点山稍微有点喘。 六角亭处观山景 翻过山来见山下一池塘,池塘中央有一“湖心亭”。 蚀洞 <div><br></div><div>初阳山摩崖石刻群自唐代以来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一尊石刻一段史,如诗如歌传承流芳,这些稀世珍品都是我大中华的艺术瑰宝,我没有一一猎全也不懂这些,走马观花看风景罢了。</div><div><br></div>部分注解来自网络,未完待续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