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 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车。1980年12月15日动工,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总投资378万元。索道运行29年来载客量已突破一亿人次,最高峰每天运载量达到2.54万人次。 2010年1月,嘉陵江索道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2月28日晚7点35分,嘉陵江索道江北城站迎走最后一批乘客,索道的通行史正式告一段落。 2013年12月底,重庆嘉陵江索道开始拆除。</p><p><br></p><p>整理拍于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部分照片,汇集成册,与各位分享!</p> <p>2006年6月,嘉陵江汇入长江口,航道还很繁忙。远处长江边烟厂宏聲万里的广告牌,依稀可见,南滨路也还没修到那边去。</p> <p>刚刚拿起相机不久的我,从构图上看,主体就是船。</p> <p>那个年代,商品大潮汹汹袭来,江北索道站房顶上,都开始招租广告了。</p> <p>一绳连接两岸。</p><p>一桥飞架南北,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江北嘴也还是一片荒芜。</p> <p>2008年9月,那一年刚去鸟巢拍了奥运会,又在天安门巧遇博尔特。回来就去拍索道。</p> <p>重庆的蓝,把我勾引出来。</p><p>处于发烧友状态的时候,上班是其次。</p> <p>眺望洪崖洞</p> <p>一半江水一半城。</p><p>坐在索道厢里所拍。</p> <p>洪崖洞还不是网红。</p> <p>大剧院正在穿上铠甲。</p> <p>2009年8月,《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发起的一次挽救嘉陵江索道活动。</p> <p>洪崖洞旁边的索道站</p> <p>站内一瞥</p> <p>到江北站下车</p> <p>江北站进口</p> <p>民间的力量,就像车厢外面的一双手,既软弱,又渺小。</p> <p>2009年8月底,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p> <p>江北最早的一条滨江路,已经化为泥土。</p> <p>2010年1月春节前夕,又一次去看看。</p> <p>彩旗飘飘,太阳高挂,只是在绝唱了。</p> <p>空中飞的,地上跑的,已成绝版。</p> <p>下到嘉陵江边去,再看你一眼。</p> <p>这样独特的景观,为什么就没有它的一席之地。</p> <p>背景的长航大楼,还没有爆破拆除。</p> <p>一江两岸,就变成了现在的千厮门大桥。</p> <p>平心而论,现在的千厮门大桥,不管是从方便、美观、现代等方面来看,都是比原来的嘉陵江索道优越。但是,发展只有一条破坏、霸占原有的,而且还是很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的路可走么?</p><p>这个话题太沉重,也是中国特色吧。不说也罢!</p><p>哈哈,还是那一句话:世界要变,是世界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记录下来。仅此而已!你说是么!</p><p>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