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 <br>是指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二 发病相关因素 <br>凡是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包括:<br>1.产前因素:孕母有严重贫血、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前置胎盘等产科疾病。<br>2.产时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长都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br>3.产后因素:呛奶或胃食管返流进入呼吸道,异物阻塞等。<br> 三 呛奶 呛奶是一种新生儿喂奶时或喂奶后出现的一种喷咳反射,是由于奶液在经口腔或食管逆流回咽部时,发生奶液吸入呼吸道造成的。呛奶现象在患病新生儿群体中尤为普遍,且会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阻塞气道危及生命。 <br>3.1 预防呛奶窒息技巧。<br>(一)掌握恰当喂奶时机。患儿家属谨记喂奶的禁忌:切勿在婴儿哭闹、欢笑时喂奶;切勿在婴儿长时间饥饿时喂奶;切勿在婴儿饱食后喂奶。以上禁忌事项均会导致婴儿呛奶,发生窒息。<br>(二)掌握喂奶正确姿势。婴儿进食母乳时,应保持婴儿上半身斜30至45度,斜躺在母亲怀里,切勿平躺身体进食;婴儿通过奶瓶进食时,保持婴儿身体斜坡位,奶嘴低于奶瓶底,确保奶瓶不会进入空气。<br>(三)掌握喂奶速度。当母乳量大分泌速度快时,可用手指轻微按压乳晕,减小奶水的流速;或者采取间隔性喂奶,婴儿吮吸几口奶水便拔出奶头,间隔片刻再喂养奶水。人工奶瓶喂养婴儿时,奶嘴孔应适当大小,以奶水流出时成滴状为准。<br>(四)密切观察婴儿身体状况。婴儿进食母乳时,母亲乳房切勿堵住婴儿鼻孔,母亲应密切观察婴儿进食期间脸部变化,若婴儿出现嘴角溢出奶水或者口鼻部位出现青色,立即停止喂养,联系医生及时诊治。尤其对呛咳婴儿、早产儿,患儿家属更应严密观察。<br>(五)掌握排气方法。婴儿进食完毕后,母亲应把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轻拍打婴儿背部,听到婴儿打嗝时说明围内空气已排除,之后将婴儿放于床上。婴儿休息时,应右侧卧半小时,再平卧,防止婴儿发生猝死。 3.2 新生儿发生呛奶处理技巧<br>(一)体位引流。对于发生呛奶的婴儿,出现咳嗽,但面色并未发青,属于呛奶程度较轻者,给予侧卧位,母亲用掌心拍打婴儿后背;对于发生呛奶导致面色紫绀的婴儿,属于呛奶程度重者,应将婴儿身体前倾45到60度,俯卧在母亲腿上,用空心掌拍打婴儿背部,引流婴儿气管内奶渍排出。<br>(二)清洁婴儿口咽。患儿家长可取干净手帕缠绕在手指上,伸进婴儿口腔,清理奶水等残渣;也可用自动吸奶器,取其软管放入婴儿口腔,清理吸出奶汁等残渣。清理婴儿口腔可有效防止婴儿呼吸再次吸入异物。<br>(三)刺激婴儿呼吸道。患儿家长可用空心掌用力拍打婴儿背部、足底,刺激呼吸道咳出异物,保持气管畅通。<br>(四)必要时即可护送患儿至医院进行检查。 3.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br>(1). 6个月以内婴儿不能自由翻身,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推开捂在口鼻上的物体,可被捂闷窒息死亡。<br>(2). 小婴儿不要与大人同睡一个被窝,大人睡熟翻身时可压住婴儿,或将被子拖动,压住婴儿的口鼻,导致窒息。<br>(3). 婴儿的被子、枕头不宜太柔软婴儿转动身体时,过于柔软的被子、枕头可捂住婴儿口鼻,使婴儿室息。<br>(4).母乳喂养的母亲在侧卧喂奶时,注意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这样宝宝会养成不好的吃奶习惯;在安全方面妈妈也容易睡着,乳房有可能压住婴儿口鼻,使婴儿窒息。<br>(5). 不要用塑料布做围嘴,塑料布不透气,可使婴儿窒息。为了避免物体捂住婴儿,婴儿枕头周围不要放置其他东西,保持整洁。<br>(6). 喂奶后应把婴儿抱起,轻拍背部,让其打嗝,这样可预防溢奶。婴儿吃完奶睡着后,大人应在旁边守候15-30分钟,如发生溢奶,应及时清除,奶后应让婴儿头偏向一侧,如婴儿发生溢奶,奶可以流掉,不会溢到鼻子里,这样比较安全。<br>(7). 为婴儿选择玩具时,应以大于小儿口腔为宜,防止小儿将玩具放入口腔,不慎滑入气管导致窒息。<br>(8). 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脐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病原菌感染加重病情。<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