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雕塑,记录着我们的知青岁月。那是属于我们的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知青纪念广场</h3> 全国第一个知青纪念广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成。广场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内设反映当年知青生活的标志性雕塑、浮雕、廊架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 当年下乡的兵团知青,多从这里转乘火车和汽车,向东向北进入三江平原腹地。2008年,为纪念知青下乡40周年,佳木斯市知青文化广场建设组委会,在松花江畔修建了知青文化广场。广场的雕塑展示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四大主题,背面刻有濮存昕、刘宝元、张抗抗、姜昆等知青代表的留言。 知青纪念广场还刻有“1968年到1976年”的九个拱门,象征着第一批到最后一批知青开垦建设北大荒的9个岁月。 黑龙江塔河县知青纪念碑 一段历史被人们铭记,是因为当年一代青年肩负着国家的特殊使命,奔赴青春燃烧的山岭,留下了难忘的生活经历。在人们的记忆里,他们朝气蓬勃的英姿就如每年到来的金秋一样,将我们的生活妆扮得温馨清爽,五彩缤纷。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不平凡的岁月。这屹立在塔河滴翠园的知青纪念雕塑,以纪念的形式将历史凝固在我们的心里。 《科尔沁知青之恋》主题雕塑 《科尔沁知青之恋》主题雕塑座落在内蒙古通辽市西辽河畔的科尔沁文化长廊的中心地段,雕塑整体呈圆柱形,连同底座高7.3米,底座直径5米,由重达270多吨的230块花岗岩砌筑雕刻而成。<br><br>雕塑在2008年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由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科尔沁五地知青联合发起建造的倡议,由曾经在通辽下乡的热心知识青年们集资近185万元筹建的,通辽市蒙古族青年雕塑家博杰创作,于2009年10月20日落成并举行揭幕仪式。<br><br>雕塑主体正面展现的是一名知青女教师与三名蒙古族学生亲切交流,传授知识,一名蒙古族老额吉手捧奶茶微笑着向教师走来,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民族团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雕塑背面通过一名知青的三种面目表情,刻画了知青由激情到迷茫到奋进的心路历程,勾画出知青不懈的人生态度和不老的青春情怀。<br><br>整个作品用雕刻的语言,再现了知青在草原人民哺育下不断成长的过程,突出了知青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无怨无悔、勇于奉献的精神面貌。它不仅为通辽市增添了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而且为科尔沁文化长廊增添了民族团结的新内容。<br><br>自1968年6月始,先后有天津、北京、浙江、上海和通辽知青共43000多人,义无反顾地走进科尔沁,在农村牧区插队落户。在这里,他们洒下了汗水与鲜血,献出了青春年华,有的还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草原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人生。作为共和国的长子,知青一代与祖国共同走过艰难的历程。<br><br>如今,40年过去了,那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已成如烟往事。知青,也成为人们心中最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经历。适逢共和国甲子诞辰,知青筹资立塑,勒石明志,以作永久纪念。 河南郏县“广阔天地知青园 广阔天地知青园景区位于郏县城西南部3公里处,面积6平方公里,于2002年10月16日对外开放,包括景点有:毛主席塑像、毛主席批示手迹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广阔天地博物馆、知青之家、知青旧居、知青桥、知青井、知青坝、知青游乐园、知青林等景点,整个景区融革命化、历史化、民俗化为一体,展示了毛泽东同志“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和知青文化、农耕文化、纺织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br><br>景区展示出来的勤奋、朴实、真诚团结的精神意向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历史事实,成为老知青抚今追昔的载体,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美德教育的基地。成为了解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前后始末的一个窗口,是一个集旅游观光、劳动实践、青少年教育为一体,重温当年知青岁月,体验今日农村生活,探究知青运动历史渊源,了解现实国情民意的乡村旅游业。2004年,批准为平顶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昌知青博物馆主题雕塑 西昌知青博物馆,位于现西昌市月华乡,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是四川省当年最大的知青农场,该农场于1965年规划选点,1966年元月下旬开始有知青入住,现完整保存当年所建窑洞16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 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黑龙江省曾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知青四五十万人,他们分布在我省的农村、农场、林场,历时1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才陆续离开农村回到城市,他们为北大荒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这些知青已近花甲之年,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北大荒,没有忘记他们的青春岁月。这些年,他们有的重返北大荒,回到第二故乡,组织各种活动,继续为北大荒做出他们的贡献;有的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发行图书、开办画展等,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这次在二龙山农场建成的知青墙,就是其中重要的活动之一。 雕像高8米,基座呈园型,直径达4米。该艺术品由乳白色的花岗石雕琢而成,塑造的6名肩扛农具、手捧毛主席著作的知青栩栩如生。它是全国首次由知青捐资建造的知青雕塑,它将成为顺昌县的主要标志之一。 云南瑞丽知青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江广场,纪念碑占地150平方米,由宽29米、高4米,9组红沙石浮雕组成,分别展示了当年知青在边疆的工作生活场景。 云南东风农场知青纪念碑 浮雕主体正面(南立面)刻有当年知青垦荒图案,最大刻深220MM,浅处为20MM。浮雕主体背面(北立面)中部(面积1.1M*3.3M)用魏碑体刻有碑文:“谨以此铭记:1961 — 1979年拓荒于云南东风农场的昆明、重庆、北京、上海知识青年二00八年立” 浮雕名命为"记忆",浮雕主体由50块预制部件(正、背面各24块另加东立面的2块树桩浮雕)组装而成。<br>碑文在东风农场现场雕刻.碑体西立面下部刻有设计师江碧波著名.纪念碑均为青石本色。铺设面积为36平方米。 延安仙鹤岭“北京知青纪念馆” 在纪念北京知识青年到延安插队四十周年来临之际,延安决定在仙鹤岭修建一处纪念园区 — 北京知青园。 园区整体规划为艺术园区,自然式布置,绿色点缀,用艺术和雕塑的形式,再现北京知青在延安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同时,将当年在延安故去的百余名北京知青墓迁入仙鹤岭墓园安葬,并成立纪念碑作为纪念。<br>40 年前,两万八千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为延安出力流汗,奉献了他们的青春。 知青园前有一座被环形玻璃包围的半截纪念碑,寓意他们本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却英年早逝、折戟沉沙。玻璃上蚀刻着在延安插队十年间死亡的知青的名字、性别、年龄、学校及插队时所在的县、乡等信息。 上海崇明知青创业纪念墙 知青墙是崇明人民为纪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来崇明的22万上海知识青年特意建造的。红色的整体雕塑有一男一女两个形体组合而成,象征性地代表着曾经在崇明岛上挥泪流汗、艰苦奋斗过的22万上海知青。红色代表那个火红的年代,三级台阶和女青年的三缕长发喻指老三届和小三届。石碑上"青春无悔"四个大字道出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知青们的共同心声。<br><br>八块石墙分别代表了崇明岛上的八大市属国营农场,每块石墙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曾经在八个农场里奋斗过的部分上海知青的姓名。"知青墙"已成为森林公园内一处有特殊意义的人文景观。 湖南炎陵知青阁 知青阁:知青阁是为纪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7000多名知识青年在炎陵上山下乡时为炎陵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而建。为六角三层仿古楼阁,高19.6米,挺拔俊秀,阁门上悬挂着醴陵知青卢力先生捐赠并亲笔题写的“知青阁”匾额和“有缘此山曾添绿,留意斯水再涌泉”楹联。 阁内一、二层楼四壁雕刻1963年至1978年在炎陵县上山下乡的7000多名知青的名单,三楼挂有知青们当年的生活、劳动、学习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知青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情景。知青阁楼台耸翠,飞阁翔丹,倚双江,并碑塔,瞰炎城,置身其中,浏览四景,有一种“动观流水静观山,爽借清风明借月”的感觉。 格尔木的山东知青纪念碑 格尔木的城市雕塑——山东知青纪念碑。山东知青把自己火热的青春献给了第二故乡格尔木,格尔木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b>湖南江永知青“知青岁月”纪念碑</b><br>知青岁月”雕塑高七米。位于湖南江永,雕塑中国红大理石镶贴的底座,托举着俩名男女知青,女知青盘坐在地正凝神吹琴,男知青昂首扶锄眺望远方。雕塑为湖南某著名雕塑家所镌刻。底座正面为 彭佩云副委员长题词“知青岁月”,后面为江永县题写碑记。 <b>科尔沁知青雕塑</b><br>由通辽天津知青联谊会发起,知青集资近90万元,2009年10月建成。雕塑由青年雕塑家博杰设计创意,并命名为《知青岁月》,雕塑高7.5米,底座直径长达5米,由花岗岩建造。<br>雕塑正面展示了一名知青女教师在3名学生的簇拥下,一位蒙古族老额吉双手端着奶茶。 雕塑背面展示了知识青年所经历的人生三个阶段:激情 — 迷茫 — 奋进。在主雕的周围还伴有100米长的浮雕,共分为六个部分,记录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程。<br>整座雕塑以群雕的形式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把一腔青春热血抛洒在边远贫困地区,把所学知识奉献给草原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同时展现了草原母亲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并关心这些城里孩子们的深情厚意与博大胸怀。<br>让当年知青及其后人与第二故乡的人们共同缅怀那段逝去的岁月,珍藏知青与草原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结成的珍贵友谊。 宝日格斯台烈士纪念碑<br>宝日格斯台罕山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白音华镇境内,风景秀丽、巍峨雄壮。在这座山脚下的烈士陵园内,长眠着69位英雄。 1972年5月5日,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上的一场大火夺去了69位兵团战士的生命,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前,内蒙兵团战士为了保护宝日格斯台草原,一往无前,奋力扑向火海,用年轻的生命写下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女知青张勇塑像<br>塑像位于内蒙新巴尔虎右旗思歌腾知青广场。广场名“思歌腾”,三字分别有深刻含义:取“思”字表达了草原人民曾经把大草原作为自己第二故乡,并为之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广大知识青年的深切思念;取“歌”字寓意着当年广大知识青年不畏艰难困苦,献身祖国边疆建设的精神可歌可泣,永远值得歌颂;取“腾”字寓意美丽的大草原在知青精神的激励下,通过草原人民的努力拼搏,一定会伴随新世纪一起腾飞。 天津女知青张勇的铜像在广场前方。张勇于1969年到新巴尔虎右旗牧区插队,1971年不会游泳的她因抢救落水羊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19岁。广场中建立的张勇和19只羊的铜像,象征她只有19岁,长80米的浮雕像,纪录了当年来自大城市的知青们来到草原的生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br>位于河南平顶山郏县知青园,为了纪念毛主席的亲笔批示,展示知青文化而兴建的馆舍建筑。由主展厅、放映厅、接待室、购物厅、花区等组成。通过千幅图片、百件实物、雕塑、文字、声像等手法,记录了以全国知名知青:卢忠阳、薛喜梅、杜银娣、黄法娃等为代表的一代知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事实。动人的故事将人带回那火红的年代,给人们以启迪,给年轻人以激励,给研究者以借鉴。 《兴安儿女》群雕<br>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知青广场总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铸铜结构的群雕《兴安儿女》坐落在广场中间,为广场的主体。14个与真人同比例的知青雕塑,刻画了知青的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情景,重现了知青当年的生活风貌。 大兴安岭知青碑 纪念知青到林区50周年,落成于大兴安岭知青广场。 题为《青春岁月,我们共同走过》的知青纪念石,矗立在海南农垦龙江农场场部广场一侧。它是在2006年10月龙江农场庆祝建场50周年之际,由来自广州、海口、汕头、韶关、阳江等地600多名回访知青发起筹建,并在农场各方通力协助下,从胶林深处移来巨石,题款刻字而成。它记录着当年知识青年共同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也饱含着广大知青与老工人结下的深情厚谊。 黄岭农场知青石<br>海南农垦黄岭农场“知青石”,于2018年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时建成揭幕。此石碑由黄岭农场原海口知青庞修乾独自筹款,与农二代一起建造,安放在黄岭农场美马河畔。 知青石建成后,由海口知青、原五指山市市长左会金与湛江知青、香港实业家陈安安联袂揭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牙叉农场知青树</h3> 知青们在老橡胶树前<br><br>在海南农垦牙叉农场探扭队,当年,老农工带领知青们种下的第一批橡胶树,早已更新换代,为不忘垦荒建队的艰苦,也为彰显当年知青的奋斗精神,现任连队领导小蒋(蒋超)和老工人,特地在保留了一株知青种植的橡胶树——知青树。<br>这棵老胶树已经长成双手环抱不过来的参天大树。2019年7月,探扭队广州知青郑志雄,彭克然,司徒锡康和王英商议,今年恰逢探扭队建队50周年,他们要在知青树竖一石碑以示纪念。 江滨农场知青纪念亭<br>1969年,北京、哈尔滨、天津、上海、温州、鹤岗等地的4000多名知识青年,怀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理想和抱负,来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江滨农场),前后10年中,知青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了这片神奇的沃野,用青春和激情,披荆斩棘,战天斗地,为边疆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2012年7月,温州知青联谊会特捐建知青亭于江滨农场三间房,以永久纪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滨农场知青亭碑记</h3> 科右前旗知青山_知青山碑石<br>1968年,一代知青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先后有数千名天津市知青从海河之滨出发奔赴到科右前旗插队落户,在乌兰毛都草原、索伦河谷、归流河两岸,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为科右前旗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最美的青春年华。<br>为铭记知青们的贡献,经当地政府决定,将旗内一座山重新命名为“知青山”,位置是东经121.56.8度,北纬46.5.14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知青回到第二故乡,在“知青山”碑石前留影</h3> <h1>857农场雕塑《耕耘》<br>八五七农场曾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2团,上世纪60年代末,有京、津、沪、浙及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知识青年合计约7,064名。<br>这弘扬农垦精神,农场在场部建有纪念碑一座,名为《耕耘》,碑基座上写有十六字:<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艰苦奋斗,勇于开拓<br></font><font color="#ed2308">顾全大局,无私奉献</font></b></h1><b></b> 黑河市知青博物馆<br>黑河市爱辉镇“爱辉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风景名胜区,这里的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第五批十大精品馆之一,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这里建馆知青博物馆有人流多,效益好的特点。<br>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黑河地区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他们与当地的农场职工、农民一道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这里曾培育了金训华、陈健等知青楷模,也出过聂卫平、肖复兴、梁晓声等知青名人。为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重要历史,把这段历史用文博语言展示给观众、留给后人,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为了曾把青春奉献给黑土地的知青们,从2005年起,我市在黑河市爱辉镇开始筹建知青博物馆,2009年8月11日开馆。现被人们誉为“全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 组雕《勇往直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馆内雕塑</h3> 黑龙江集贤知青纪念碑<br>黑龙江集贤有条安邦河,在安邦河边的安邦河公园里,有一纪念浙江宁波知青当年上山下乡来到这里的“知青纪念碑”。<br>石碑正面是“知青纪念碑”五个字,背面则是宁波知青们自己拟就的碑文:<br>“公元一九六九——一九七零年,共和国三千万知识青年中的1231员,从数千里外的宁波来到了安邦河畔,黑土地深埋了我们杏花春雨般的青春梦想,也掩埋了刻骨铭心的苦难与憧憬。感谢黑土地的养育之恩,你是我们永难割舍的第二故乡,我衷心祈愿你繁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纪念碑的背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纪念碑前的公园景色</h3> 花园农场知青纪念碑<br>花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南部,原是省直属机关农场,1970年划属黑龙江农垦前,为黑龙江省公安厅的花园农场,是黑龙江北大荒垦区最早建成的现代化国营农场之一。<br>1970年,花园农场先后接收了一大批来自上海、牡丹江、哈尔滨和北京(少量)等地的知青。<br>花园农场知青纪念碑以人物浮雕形像为主,庄严大方有气势。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br>2008年11月8日,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落成了。地址就设在原上海市垦荒管理局元华分局,即后来的海丰农场总场部旧址(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br>这里已经有60年的垦荒历史,40多年前,又有大批知青走进海丰。今天大丰的“融入大上海”的发展战略,使大丰与上海之间这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升华成为属于北上海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 广州石马桃花公园知青林<br>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2007年3月18日由粤海知青网发起并主办的“粤海农垦兵团知青公益植树大会战”在广州白云区石马桃花公园热烈展开。近1500名粤海农垦知青参加了此次植树活动,是粤海知青网成立以来组织的最大规模公益活动。<br>在植树现场竖有“知青林”石碑一块,碑文由原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阳春岗美农场汕头知青蔡东士书写。 山丹军马场知青石<br>1968年,来自北京、西安、重庆的600多名知青告别大城市,来到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山丹军马场,投入生产建设。600多名知青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20岁,他们对山丹马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作用。<br>如今,军马场知青绝大多数已返回原籍,但对曾经奉献青春的第二故乡始终牵挂,为庆祝山丹马场建场60周年和北京知青赴山丹马场40周年,由曾经在山丹马场工作过的全体知青共同倡议,决定树立“知青石”。“知青石”正面镌刻“青春无悔”,背面镌刻“情系军马场”的字样,以表达知青对马场的眷恋。<br>马场同时竖有“牧马人”、“军牧魂”纪念石各一块。 海垦知青博物馆<br>2011年,海垦知青博物馆在海口市建成。2月21日,海垦知青博物馆举行揭幕仪式,海南省政协主席钟文(海南知青),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张立夫,海南农垦局局长王一新等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 “海垦知青博物馆”与“海南农垦博物馆”二馆合一,记录了海南农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垦以来的整个发展历史过程。 北安农场知青石<br>1998年8月,由上山下乡到黑龙江农垦北安农场的牡丹江市知青青年捐建。 哈尔滨知青公园<br>哈尔滨知青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哈市道外区东巨路,是一处集休闲娱乐、怀旧纪念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全国最具知青时代特色、史料最详备的公园。<br>知青公园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园内的知青纪念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在知青公园的建设中,广大北大荒知青朋友们积极为纪念馆募集展品,献计献策。在知青纪念馆内,有当年知青用过的劳动工具、衣服、生产队的队旗、水杯、日记本、书信等展品,通过实物还原当年知青生产生活的情景,原汁原味地再现那段难忘岁月。 山东兰陵县“中国知青村”<br>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年之际,山东兰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山东省建设兵团三师独立营场部旧址,建设“中国知青村”景区。景区将核心整合为《知青馆》,分为知青简史、齐鲁大地、蓝色海彊、红土情怀、青藏屋脊、天山雪莲、绿色草原、黑色沃土、黄河儿女、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中国知青十大板。再现1700万知青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不朽的人生故事。 火星农场知青亭<br>在粤西北高州县城东去十余里有座马鞍岭,这里是广东农垦火星农场(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七团)场部的所在地。上世纪60年代末,有大批本省佛山、高州知青曾经在这里劳动锻炼,为纪念这段令人难忘的岁月,知青们筹款在此山峰上,建设了一座“知青亭”。<br>知青亭于2009年底建成,11月14日,佛山、高州两地400多名知青回场庆典,从海内外赶来重聚在橡胶林下。 知青亭镌有一副对联:“知从曲处通圣境,青到葱时见新春”,写出了当年知青于艰苦环境中的理想与希冀。 母瑞山农场知青亭<br>海南农垦母瑞山农场知青亭,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广州、海口、汕头、揭阳、湛江、中山等市县曾在该场工作的知识青年和热心人士1783人,自筹资金87万元,在第二故乡兴建而成。该亭于2017年3月发起倡议;2017年5月22日奠基开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18年5月12日竣工开园。<br>开园仪式上,有来自广州、中山、湛江、潮阳、汕头及海南海口等市县的600多名知青及母瑞山农场1000多名职工参加了庆典。 温州桐岭村知青亭<br>桐岭村知青亭建在该村村北,亭呈六角,采花岗岩砌筑,六根圆柱托起亭盖,挑檐凌空飞跷,姿态矫健大气,盖顶一葫芦状石锥直指苍穹,犹在仰天长啸。亭额有石匾,上题“知青亭”,字体风流飘逸,亭柱一隶书楹联:“八载芳华许阡陌,七秩皓首感乡恩”。<br>1964年10月10日,28位来自温州各所中学的高、初中毕业生来到桐岭村插队落户,其中年纪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15岁。<br>2018年春节,年逾古稀的知青们回到桐岭村聚会,商议筹建纪念、感恩凉亭,知青陈大樑等慷慨解囊,众人积极捐资。此举得到村民支持,知青严云林等顶着烈日酷暑,选址、考察、做基础、选石材、拟楹联、撰碑文,至夏末,终于建成石亭,即名“知青亭”。 红光知青园<br>2007年12月,55岁的广州老知青李广生投资建设的地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红光知青园”正式开业,免费迎接岭南(包括海南)各地上山下乡到农场、农村的老知青团队举办的集体联欢、休闲活动。<br>1969年,年仅16岁的李广生从广州下乡到原广东农垦海南垦区红光农场种橡胶,在劳动第一线一干就是8年。24岁回城后,他从最底层的仓储物流做起,逐步积累了财富。有了办大事的能力后,李广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回馈农场,离开农场的头三十年里,他回访红光60多次,为农场的基础教育、医疗事业先后无私捐赠1600多万元。<br>2007年,为了更方便回城后的老知青们有个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李广生投资建设“红光知青园”,到目前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开业后,实行“零收益”模式。园内种有荔枝、龙眼、木瓜、香蕉等果树,设有餐厅、乒乓球室、舞蹈歌咏室、南粤知青历史展览等。开园12年来,免费接待各地聚会知青8万多人次。 宁海知青纪念馆<br>2015年5月20日,宁海知青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br>该纪念馆坐落在宁海长街镇中心小学内,是宁海县委、县政府为铭记杭州知青为宁海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而投资建造的,由杭州知青亭、杭州知青馆、知青园林组成,馆内展览分“蹉跎岁月”“重踏征程”“情系长街”“知青精神”四大类陈列主题,除了老文档、旧书信、学习笔记等500多件珍贵的历史图文资料外,纪念馆还展出了犁、耙、箩筐、竹篮等一批当时知青使用过的农具和日用品。 上海农垦博物馆<br>上海农垦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五四农场,占地面积1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5平方米,绿地面积9420平方米,于2004年10月29日落成开馆。<br>上海农垦博物馆的整幢建筑形态犹如一把农垦人创业的镰刀,以土木红砖色为基条,采用乡土气息与现代理念交融的构思,与周围“情景雕塑”、“动感水池”、绿化区域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把上海农垦人植根于泥土的草根精神、散发在土地上的创业气息和凝结着浓厚的农垦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上海农垦发展史标志性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br>上海农垦博物馆的馆区功能以陈列展示为主,设有“围垦岁月”、“青春年华”和“今日农工商”三个分馆,记载了上海农垦50多年的发展史,讴歌了农垦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全面系统地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机关干部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 上海知青博物馆<br>上海知青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园,总建筑面积达1536平方米,是一个反映50多年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综合性大型展馆,于2011年11月建成开馆,2014年8月10日是正式挂牌。<br>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20多万上海知青分批前往上海郊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贵州、云南、新疆,俗称“八省一市”。<br>知青博物馆的展览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展览资料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和知青收藏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形式反映上海知青所度过的岁月。此外,知青博物馆还将声、光、电与知青年代实景、知青时代文物、知青蜡像相结合,再现了知青下乡的场景。 梅州平远黄田知青纪念亭<br>1964 年 1 月,有12名城镇青年成为平远县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兴起。据统计,从1964年到1977年间,平远县共安置知青上山下乡1843人,其中潮安县694人,兴宁县122人,广州市和外地回原籍124人,本县动员903人。<br>广大平远知青在农村、农林场这个广阔天地里,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刻苦改造世界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平远农村、农林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平远农村农业的发展。 梅州高涧观音山知青亭<br>此“知青亭”建在离梅州市区不远的观音山,由老知青罗勇峰、杨利梅夫妇捐资兴建,于2006年冬建成,是全国知青个人建亭、碑较早的一例。 千岛湖“70公社”<br>“70公社”是在原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团二十四连连部所在地建成的一个有着深厚的知青文化沉淀的参观旅游好去处。<br>踏进“70公社”,一股浓郁的知青情扑面而来。白墙上,画着当时的大幅宣传画和口号标语;里面有不少经过翻修知青住的房子,和一些当年留下来的生活用品。走进门来,是一个类似四合院布局的建筑群,正面是大会堂,这是按照当年连队的老会堂原拆原建的。<br>“70公社”是目前浙江龙川湾景区千岛湖最大最美的景点之一。 团结农场“知青缘”石碑<br>2008年11月30日,广东农垦茂名垦区建设农场场部文化广场举行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庆典活动,“知青缘”石碑揭幕仪式同时举行。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知青,与农场领导、场友欢聚一堂,共叙当年的友情。 “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br>“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揭牌暨项目启动仪式由云南省知青协会和云南省寻甸县红色庄园联合于2019年8月8日举办,计划投资近百万元来打造知青纪念馆,展示知青这个群体的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br>这个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当年支边和插队落户的老知青们400余人”参加的“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的筹建仪式由红色庄园养老服务中心结合经营进行,展览馆何时建成、效果如何、能否借鉴推行等,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