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张大忠

情系冰峰哨卡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章血战高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父亲张大忠</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追寻爸爸的军旅足迹</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张秀斌(张大忠的小女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巍巍雪山,茫茫高原,屹立着全军著名的“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哨卡。关于神仙湾哨卡的历史有这样的记载:1956年8月,根据边防斗争的需要,上级指派某部副连长张大忠率领一支小分队到喀喇昆仑山隘执行勘察设卡任务,在距喀喇昆仑山口九公里处设立了神仙湾哨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大忠就是我的父亲,我是他最小的女儿。父亲当年不仅带领战士设立了神仙湾哨卡,而且建立了温泉哨卡;不仅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而且还参加过胜利山战斗。尽管父亲早已离世,但他的故事依然鲜活。每当看到神仙哨卡的有关报道,看到哨卡取得荣誉、传出捷报,我们兄妹都激动不已,思绪绵绵。父亲生前经常给我们讲他和战友们在风雪高原不惧生死、浴血奋战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边境设卡,着实当了一回“神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生于1927年,1948年入伍。 1956年父亲实际职务是新疆军区边防二团五连排长,边防二团团部驻疏勒,负责塔什库尔干防区和赛图拉防区的守防任务。这年夏天,父亲带领小分队牵着骆驼,带着给养,从苏盖堤总卡出发,沿赛图拉古道向着中印、中巴边境的喀喇昆仑山口侦察前进。一路上风餐露宿,饿了吃一把炒面,渴了吃一捧雪,夜晚靠在骆驼肚子上取暖。在接近边境数十公里的道路傍白骨累累,驼骨、马骨遍布河床。足见这里的高原环境的恐怖与凶险。</span></p> <p>张大忠授衔时的留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完成对喀喇昆仑山口勘察巡逻后,开始寻找建立哨卡的最佳位置。走着走着发现一个高地,卡口制路,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点。父亲召集骨干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就在这里设立哨卡。小分队搭起帐篷,在独立高地的山坡上宿营。夜晚,外面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第二天早上起来,山川大地银装素裹,一片冰雪世界。他们一张口便吐出团团白雾,眉毛、胡子、头发上都结满了白霜,战士们笑道:我们象神话传说中的白发仙翁,就把这地方叫“神仙湾”吧!神仙湾由此而得名。1959年8月20日,经中央军委正式命名,“神仙湾”出现在共和国军事地图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6年神仙湾设卡时是季节卡,完成当年守防任务,入冬时就撤到总卡了。1957年连队下山休整,后来连队又转战至塔什库尔干防区守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一次全家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看过之后,爸爸激动不已,当时年龄小,不理解爸爸为什么像孩子般兴奋,直到最近读到岳辉叔叔的回忆文章才知道,父亲和他的战友与帕米尔高原有着不解之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当排长时,岳辉叔叔是他排里的一名班长,据岳叔叔回忆,1958年6月,他们的连队从疏勒出发,骑马走了13天才到塔什库尔干方向的红其拉甫,这里是连部所在地,连队驻守的苏布拉克、水布浪沟、明铁克哨卡分别位于中阿(阿富汗)、中巴(巴基斯坦)、中苏(苏联)三国边界,父亲和岳叔叔他们所在的一排驻苏布拉克哨卡。</span></p> <p>张大忠在帕米尔高原守防时与当地干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冰山上的来客》是根据真实故事在原地拍摄的电影,影片又一次把爸爸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部影片中爸爸看到了他们曾经守卫过的雪山,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塔吉克族乡亲,又一次听到了热瓦甫动情地弹唱。十分巧合的是,爸爸在帕米尔守卡时和影片中的杨排长一样,都是哨卡上的最高指挥员,这怎能不使爸爸激动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悉,岳辉叔叔还健在,目前在北京与女儿生活在一起,我们衷心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驻守温泉,赶上一场遭遇战</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父亲所在部队整编为新疆军区骑兵六团,爸爸升任为二连副连长,连队再次转战至喀喇昆仑山守防。当年7月,连队根据上级要求,沿边建立了天文点、温泉、空喀山口等几个哨卡。爸爸带领大约两个班的兵力建立并驻守温泉哨卡。新建的几个哨卡原计划设为季节卡,夏天驻守,入冬下撤。一则交通困难,不通公路,靠驼运无法保障冬季后勤供应;再则冬季奇寒,气温常在零下30到40摄氏度,没有有效的取暖设施,难以越冬。但由于印军加强了在边境地区的活动,上级后来决定守卡分队就地过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张大忠(后右)与战友们合影留念</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中旬,团侦察股长段海珍、连指导员文万绣带领副班长吴庆国等人从苏盖堤总卡到空卡山口哨卡,研究空喀山口、温泉等卡冬防冬备问题。我爸爸奉命从温泉哨卡到空喀山口哨卡参加冬防会议。</span></p> <p>张大忠(中排左2)与战友们一起庆祝党的生日</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20日,爸爸翻山越岭从温泉赶到空喀山口已经深夜了,到了空喀山口得知,哨卡巡逻组俘虏了3名越境的印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一大早,段海珍股长带连队干部到前沿了解情况,目的是妥善处理印军俘虏问题。没曾想,刚到边界,发现60多名印军越境向我方开来。当时,谁也没想过要与印方打仗,我方在现场连驼工在内只有15人,所带武器弹药都很有限。但是为了预防万一,我方人员在一座独立高地上占领了有利地形。印军气势凶凶向独立山头推进。我方人员大声喊话,意在让对方停止前进,和平协商解决有关问题,但对方置之不理,仗着人多势众,一步步向我方逼近。在阵地前沿,印军首先开枪打死了副班长武庆国。此时,段海珍股长一声令下:“打!”密集的子弹射向敌阵,敌人的嚣张气焰立刻被打了下去。于是双方陷入僵持状态。此时,指导员文万绣派出一个战斗小组,迂回到敌人侧后实施攻击,前后夹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顺着山沟夺路而逃。我方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后来,发生战斗的山头被称为胜利山,这场战斗也被称之为“胜利山战斗”。</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进神仙湾,青石板上烙大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1年,父亲升任四连连长,岳辉叔叔任该连一排长。这年夏天,父亲带领一排,配属机要、电台、医生等人员又一次进驻神仙湾哨卡守防。这时神仙湾由季节卡改为长年卡,但是哨卡条件依旧艰苦,就是简易阵地上支一口大锅,搭几顶帐篷。从岳叔叔回忆文章记述的两件事中足以说明哨卡的艰苦程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件事是“捡来毛毡度寒冬”。神仙湾很快进入冬季,帐篷里冷得象冰窖。幸好,一次去边境巡逻,在一条山沟里发现一顶被商人遗弃的帐篷,里面堆满了毛毡,看样子年代已经很久了。经请示上级同意,战士们把毛毡拉了回来,一切缴获要归公,爸爸作主,给哨卡每人发了两条,垫在铺下,挡住了不少寒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件事是“青石板上烙大饼”。进入冬季后,哨卡带去的唯一一口大铁锅因使用时间太久被烧烂了一个大洞,做饭成了大问题。大雪封山,要让下面送口锅来如同科学幻想。爸爸盯着大铁锅沉思良久,最后把手一挥,只说了一个字“砸!”战士们把铁锅打烂,每个班拿上几块,各班在铁锅片上摊煎饼,烙饼子。但这样容易烧焦烧糊,没办法,只有找来青石板,在那上面摊饼子。但做米饭还是没办法,只有在罐头合里煮成半生不熟的稀饭。直到第二年6月,驼队上来才送上一口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咱们的心坎里》,歌词“青石板上烙大饼,罐头盒里煮大米”是神仙湾哨卡生活的真实写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吃饭没锅,但大家还是斗志昂扬地战斗在边防线上,除了执勤巡逻外,还加紧打坑道,修工事,开展哨卡的基础建设。</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自卫反击,三次请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父亲带领他的四连驻守天文点防区。这里是开展反蚕食斗争的热点地区,后来成为对印自卫反击战西线的主战场。1962年3月下旬,印军首先在我天文点地区建成4个据点,作为向中国境内推进的基地,同时,印军深入天文点地区南侧侦察建卡。4月2日和7日,印军在天文点哨卡西北和西南深入中国境内4至11公里处建立了两个据点,企图沿西南、西北两翼向天文点哨所侧后迂回,占领天文点东侧高地,控制奇普恰普山口。1962年5月,印军又占领了奇普恰普河下游达普桑盆地的制高点——红山头(我军把它编为天印6号)。印军在天文点防区总共建立了18个据点。敌设卡,我设卡,四连设立了多个哨卡与印军对峙,双方形成了犬牙交错态势。连队基本上是班自为战,但还是难以阻止印军向前推进,后来上级又派了四师十一团三营前来增援,这才缓解了连队的压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西线战斗首先在红山头(天印6号)打响。根据毛主席的电示,新疆军区决心以绝对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以“雄狮搏鸡”之势拿下加印14号和天印6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前上级给天文点守卡连队的任务是,就地监视敌人,待红山头战斗结束后配合主力部队,逐个清除印军据点。但红山头战斗一打响,其它据点的印军有逃跑的迹象。连队不断接到报告:我“天17号”哨卡发现“天印12号”卡印军由20人减少至10人;“天印9号”卡有部分印军出逃。连队官兵纷纷请战。父亲三次请求,各自以本卡兵力歼灭敌人,前指最终答复同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父亲在5908高地对全连各个阵地组织指挥,这里只有9名战士负责监视“天印9号”卡的印军。父亲组织有限兵力对“天印9号”卡实施进攻。他先派1个组绕至据点侧后,占领有利地形切断印军退路,并首先打响;他亲率1个组由正面向印军攻击。班长于振基冲在最前头,炸掉印军地堡2座;战士罗哲根在冲击进程中腹部被弹片击中,一截小肠流出伤口,他咬紧牙关用绷带扎紧腹部,坚持爬上一座小山包,向敌人射击,掩护战友堵击印军逃跑,直至壮烈牺牲。经数10分钟激战,全歼印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拔掉“天印9号”卡后,爸爸又带领他的连队配合主力部队继续战斗。在收复天印12号卡时,遇到了兄弟部队一名身负重伤的战士,高山缺氧,气候严寒,如不及时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爸爸二话没说,背起这名伤员直奔山下的救护所。要知道在5000多米的高原上,徒步行走都很艰难,再背着伤员,加上雪深路滑,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后来,这名战士得救了。此是后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21日傍晚,天文点地区18个印军据点全部拔除,给印军以沉重打击,收复了被占国土。</span></p> <p>张大忠在参加英模报告团时与兄弟单位首长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作战勇敢,指挥部得当,部队为他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被选为英模报告团成员,赴全国各地作巡回报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父亲继续转战于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守防,1968年高原劲旅组建,父亲任六师十六团一营副营长,直到转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守卫边防时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离开时向雪山方向挥一挥手,如云淡轻风。只把神仙湾、天文点、空喀山口、红其拉甫这些哨卡的名字永留心中。如今,神仙湾哨卡旗帜如火炬般鲜红,高原边防固若金汤,伟大祖国山河无恙,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亲爱的爸爸,您安息吧!</span></p> <p>张大忠讲述反蚕食斗争的经历</p> <p>张大忠与大女儿张秀红(后左)、战友的女儿合影</p> <p>  张大忠的后代,传承着红色基因,学有所长,事业有成。此照为张大忠的外孙女陈思思出差非洲,担任翻译,与斯里兰卡前总统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