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山西(二十七):芮城永乐宫-壁画中每个人物身后隐藏着巨大的玄机

蓝海

<p>从运城开车向南,经过盐湖和中条山隧道,到达永乐宫,大概需一个小时,行程61公里。</p> <p>盐湖</p> <p>中条山北坡</p> <p>中条山隧道</p> <p>中条山南坡</p> <p>永乐镇和黄河</p> <p>黄河与中条山之间的平原地带</p> <p>  永乐宫是为纪念唐代名道吕洞宾而按照宫廷典制建造,其前身为吕洞宾故居,唐末称祠,金末称观,元初称宫。永乐宫原址在芮城县县城以西15公里的永乐镇,此地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山,茂林修竹,山川蕴秀。</p><p> 永乐宫建于1247年,竣工于1368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永乐宫与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1959年,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因永乐宫地处淹没区被整体搬迁于现在古魏城遗址内。</p><p><br></p> <p>道教中与永乐宫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p><p>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p><p>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岩,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唐贞元14年(公元798年)农历4月14日出生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里水竹墟。唐末道学家、养生学家、医学家、书法家、丹经诗人。改外丹为内丹,性命双修,对道教文化的发展、传播作出过重大大贡献、金宋以来,被新兴道教尊为始祖,道俗供奉为八袖之一北宋宣和元年诏封为妙通真人,元朝至元六年被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加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他怀有救世之志主张人应忠于国、考于家、信与友、仁与下,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他重视道德教,把忠孝诚信、逊谦恭、仁义礼智作为道德教育内容,并以忠孝诚信为核心与儒家思想千分相近:他精于方术,即善除恶解人急难,救度穷人,在八仙中成为最著名的人物。因而在金元乍间,全真道大兴吕祖庙、纯阳宫逼及南北各地。其故里永乐镇被全真道视为祖庭之一,元初将吕公祠扩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大纯阳万寿宫,俗称永乐宫。</p><p><br></p> <p>王重阳: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道教全真教兴起于金代(1115--1234)统治的北方,创始人王重阳(王喆1113---1170)在大定七年(1167)从陕西终南山前往山东沿海一带传教,组织了民间修道团体。王重阳去世后,他的七个主要门人,即“七真”继续传教在蒙古、金、南宋逐鹿中原之际仅仅十几年便使全真教发展成为遍布北方的最大的宗教力量。在十三世纪初蒙古铁骑征服欧亚大陆的战争中,七真之一丘处机(1148--1227)在位赢得其尊重。元太祖赐号丘祖为“神仙,”爵“大宗师”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敕冕全真道士赋税。元太祖这种政治上伏势和良众的敬仰,为全真道鼎盛奠定了基础。全真教利用成吉思汗给予的一些特权给饱受战争蹂躏的民众提供庇护,大量立官渡人,乘机突猛发展,到1254年为止,全真教一直在北方宗教中占统治地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宋德方:公元1220年,宋德方随丘处机赴中亚晋谒成吉思汗,成为丘处机西行的十八弟子之一。三年后居于北京长春宫,独以琴书自娱。公元1227年,丘处机病逝于北京,宋德方遵照师命任教门提点。公元1234年,曾在太原西郊的龙山开凿道教石窟。公元1237年,宋德方承其师丘处机遗志,于山西平阳玄都观同李志全及其弟子秦志安等校刻《道藏》,期间搜罗了大量资料,并亲自过目,历时八年,终于刊成全藏。在校刻《道藏》期间,宋德方于公元1240年曾来到永乐镇,当时他看到纯阳祠荒残,遂召集诸道侣筹谋修建,为永乐宫的修建起到了关键性的贡献。1244年宋德方刊印《全真教玄都宝藏》成书,共计7800卷。同年又来到永乐宫对修建面授机宜。公元1245年,宋德方推荐并任命潘德冲为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正式营建永乐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0, 50, 50);">潘德冲:字冲和,淄之齐东人(今山东邹平),为道教全真派的上层人物,曾与披云真人宋德方等一同随丘处机谒见成吉思汗。丘处机去世后,尹志平、李志常支持道教,潘德冲为燕京都道录兼宫事。1242年为诸路道教都提举,仍兼燕京道录。1244年宋德方来到永乐镇对修建永乐宫之事面授机宜。命李志常遴选一位道望既隆、人所俱瞻之人监造,李志常推荐潘德冲主持兴建永乐宫,1245年,潘德冲被任命为河东南北两路道教都提点,主持营建永乐宫。潘德冲率众徒至永乐镇,四处化缘集资,辛勤操办,历尽艰苦,不几年新宫初具规模。四年后,公元1251年,潘德冲命其徒刘若水在九峰山建造纯阳上宫,又遣其徒修建玉泉观、玄逸观等多处道观。公元1254年,潘德冲应忽必烈召见作道教普天醮仪式。公元1256年(元宪宗六年)潘德冲仙逝于永乐宫,1260年(元中统元年)葬于永乐宫西北峨嵋岭上。</span></p> <p>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平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p> <p>宫门</p> <p>古魏国,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周武王封姬姓子弟在今芮城境内建立魏国,又在黄河对岸的陕西大荔县建立新芮国。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当时虢、霍、魏等,以及我们在提到唇亡齿寒这句成语中的虞国都是被晋献公灭掉的。史书上说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古魏国为晋国灭亡。古魏国存续五百多年。</p> <p>龙虎殿,墙上画着26个守卫仙界的天丁、力士,手持十八般武器,寒光闪闪,铜盔金甲,锦带飘飞,威风凛凛,个个是降妖捉怪的能手。</p><p><br></p> <p>苍翠欲滴的柏树林</p> <p>三清殿:是宫内主殿,建筑规模最大,柱高梁粗,碧瓦飞甍,殿顶用彩色琉璃浮雕组成五条屋脊,脊上的鸱兽高达3米。壁画面积达420平方米,描绘了《朝元图》中286个不同的艺术形象。其中有八位主神,青龙、白虎、雷公、电母、八卦星君、各方星宿等,人物形象千变万化,服饰仪仗丰富多彩。所绘人物高达2米以上,气势宏伟,场面壮阔。整幅壁画笔力遒劲,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格调协调,布局严谨,刻画精细。武将的须眉飞动,真人则翩翩欲仙,庄严肃穆的主像和美丽文雅的玉女遥遥相对,人物或静或动,神情性格,个个不同。有的对话,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顾盼,彼此呼应,表现得维妙维肖,真可谓我国和世界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p> <p>永乐宫,在13世纪风行一时的全真教的鼎盛煊赫中被建造起来。围绕它的修建,全真教派、蒙古统治者、佛道各方之间各怀心事,与其说它是一座宗教建筑,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政治舞台,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而他们的身后则隐藏着巨大的政治玄机。</p> <p>三清殿的壁画无论是色彩或是线条都有鲜明的风格,并且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p> <p>壁画中有286位神仙,而且神态各有不同,所穿服饰更是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然而仔细观察,壁画中的人物服饰虽然各有千秋,但每幅壁画中都有独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服饰。</p> <p>永乐宫壁画诞生于元代。而元代的社会背景又不同于其他朝代。自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至1368年元朝灭亡期间,所有的蒙古族统治者虽然对宗教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更倾向于藏传佛教。道教在此期间曾经一度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也曾因传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作为道观的永乐宫时建时停,历时一百余年才建成。时断时续的建造过程也使得永乐宫壁画的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p><p><br></p> <p>为了加强统治,元代统治者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国人分成四等:一是蒙古族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鹘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而中原文人多为汉人,在元代的地位之低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永乐宫壁画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反映。从永乐宫壁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等级制度的烙印。壁画中,凡大帝、王母均是身材高大、小眼睛、大脸盘,近似于蒙古人的长相。色目人在元代也占据高位,而且很多当政的色目官员对中原传统文化怀有成见,对中原的儒士也是轻视甚至敌视。在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到色目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南人及华北汉人虽处于社会的底层,但人口却占全国的86%。对于外族的入侵,他们反抗不成,只能无奈顺从。当时做官的汉人既要防备蒙古族官员与色目官员的算计,又要承受被汉人称为“汉奸”的打击。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从壁画中一些文官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三清殿壁画中的人物,除了蒙古族人、汉人、色目人以外,还有中亚人、西南亚人、欧洲人等。这是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后,版图空前广大的反映。</p><p><br></p> <p>一个教派只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另外,元代统治者在利用道教治理国家的同时,无形中还保护了汉文化,使汉文化绵延不断。永乐宫壁画明显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这是汉文化传播者试图从先人的绘画中寻求民族自信心的表现。</p> <p>纯阳殿:亦名“混成殿”,供奉道教师祖吕洞宾。吕洞宾生于唐贞观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祖居芮城县永乐镇,其祖父、父亲皆为唐朝名臣。 殿内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吕洞宾神游显化图52幅,总计203平方米,是研究宋、元社会的宝贵资料。其中殿内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的壁画。</p><p> 壁画总名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画面上有亭台楼阁、酒肆茶楼、园林别墅等各种建筑;大官商人、平民农夫、乞丐学士等各阶层人物;以及人物身穿得各种服饰,室内陈列的各样装饰和器皿。实际上反映了元代世俗社会的方方面面。</p> <p>钟吕论道</p> <p>乐女</p> <p>舞童</p> <p>  重阳殿:亦名“七真殿”,又称袭明殿,规模较小。此殿因供奉道教全真祖师王重阳得名,对宋、元建筑结构的演变起着十分可贵的参考例证作用。殿内两山和后檐墙面绘有王重阳传遍祖画49幅,总计150平方米,画法和纯阳殿同一类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