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三千里川藏线上,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座兵站。那是兵之站、车之站,是汽车部队和过往军人在雪域高原赖以生存的生命之站。</p><p> 川藏沿线兵站海拔高度大部分在3500米以上。长期工作生活在高原地区,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自然条件变化,而产生生理反应。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口唇指甲紫绀等症状长期伴随着官兵。</p><p> 川藏线,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含复线)3176公里。其间要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汽车部队担负着极其繁重的进藏运输任务,每年要跑六至七趟高原,每趟往返一个多月,一年里有九个多月奔忙在川藏线上。</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海通兵站沿革</span></p><p> 1964年01月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组建海通兵站,正营级单位,下辖炊事一班、炊事二班、勤务班,隶属西藏军区后勤部扎木大站建制。</p><p> 1969年02月,西藏军区后勤部扎木大站所辖海通兵站移交巴塘大站建制。</p><p> 1969年10月,海通兵站隶属于成都军区后勤部成昌兵站部巴塘大站建制。</p><p> 1985年10月,海通兵站隶属于成都军区后勤部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建制。</p><p> 1998年10月,海通兵站隶属于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建制。</p><p> 2016年08月,海通兵站隶属于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建制。</p><p> 2018年09月,海通兵站隶属于陆军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建制。</p> <p>寇丛敏教导员主持会议</p> <p>老站长于涛同志动情演讲</p> <p>刘剑辉同志总结发言</p> <p>海通兵站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海通兵站首届战友会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华阳时尚假日酒店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 战友会报到当天,久别重逢的战友们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激动。敬礼、握手、拥抱是标准见面礼。战友们说得最多问候语是“工作还顺利吧”、“身体还好吧”、“家人还好吧”、“扎西德勒”。</p><p class="ql-block"> 问候与牵挂、鼓励与祝福,是战友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建立的纯洁友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由寇丛敏教导员主持。寇教导员介绍了战友会各项议程,请战友们畅所欲言,分享退役后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首先视频连线了兵站站长杨自如同志。杨站长介绍了近几年兵站的建设情况,向曾经战斗在兵站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祝福!预祝战友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看到昔日兵站的土坯房已被现代化的营房取代,无比高兴和自豪。兵站体育设施、太阳能热水器、取暖设备等均已安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特别是现代化炊具一应俱全,给汽车部队的战友制作美食,提供了有力支撑。战友们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已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兵站宛若花园小区,旧貌换新颜,朝气蓬勃,成为川藏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最牵挂的仍然是老站长杨通建同志的身体情况。杨站长从战士成长为兵站站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兵站奉献青春20余载。2005年7月,杨站长带领战士们接待汽车部队时,因积劳成疾,突发脑出血,病倒在岗位上。经上级首长批准,安排直升飞机将杨站长接回军区总医院治疗。杨站长得到及时救治,手术非常成功,身体恢复良好。</p><p class="ql-block"> 如今杨站长已经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回到内地生活。首先是尽孝道,陪陪自己的双亲安享晚年。带父母周游国内知名旅游景点,享受改革开放国家巨变。其次是陪夫人,买菜、做饭、洗衣服是日常,弥补这些年的两地分居对家庭的亏欠。这些年夫人承担家庭所有事务,全力支持自己戍边高原,做出了巨大牺牲。三是担任社区志愿者,宣传川藏线汽车部队“三不倒”牺牲奉献精神,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献身国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孙红臣同志代表兵站领导发言:兵站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巨大变化,是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我们在兵站为汽车部队提供补给,我们成长进步同样需要不断补充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兵站是汽车部队的驿站,是我们军旅生涯的驿站,亦是我们人生的驿站。</p><p class="ql-block"> 老站长于涛同志动情地说:上世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兵站条件极其艰苦。通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兵站基本实现现代化,我感到无比欣慰。回首往昔沧桑,对比今朝巨变,希望战友们珍惜当下,立足岗位,奋力拼搏,谱写新的人生华章。</p><p class="ql-block"> 邓声友同志代表战士发言:今天是兵站首届战友会,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汇报几点感受。1、军旅生涯终身难忘,战友情谊伴随永远。兵站学习、训练、接待汽车部队、新营房附属工程整治等等,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2、兵站特殊环境的历练,激励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努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祝战友们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军嫂赵小玲女士深情地说:姐妹们长期与丈夫分居两地,默默承担家庭所有事务,无怨无悔。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军人坚守高原,献身国防。军人家庭幸福来之不易,希望姐妹们珍惜荣誉。携手丈夫,互敬互爱,相伴永远,共建和谐美好家庭。我们呼吁社会尊重军人、尊重军人家庭。军人职业特殊性,军人和军属理应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刘剑辉同志总结发言:看到战友们在新的岗位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家庭美满幸福,我由衷地祝福大家。战友会是友情延续的纽带,相互学习的平台。川藏线“三不倒”精神,激励我们“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是我们再创传奇,续写辉煌的宝贵财富。感恩伟大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幕降临,篝火晚会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得知要举办战友会,兵站战友特地从西藏寄来了哈达、青稞酒和酥油茶。千里寄相思,给战友会增添了民族元素。</p><p class="ql-block"> 篝火堆放在宾馆广场中央。广场挂满彩旗,彩旗迎风飘扬,一派节日景象。</p><p class="ql-block"> 餐桌以篝火为圆心摆放。青稞酒、酥油茶是亮点,战友们边吃边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篝火点燃,战友会气氛达到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战友队和军嫂队两大阵容,同台高歌。他们用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倾诉对军旅生涯的怀念,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歌声、掌声、喝彩声,声声入耳;碰杯声、畅谈声、欢笑声,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战友队率先登场。多才多艺的罗正寅首先倾情歌唱“咱当兵的人”;林玉德、蒋春林、李正贵和张经友四重唱“团结就是力量”;兵站“海陆空”三栖歌王张世高深情献唱“说打就打”等等。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军族歌曲,仿佛把战友们带回到军营。战友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接待汽车部队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军嫂队不甘落后。赵小玲女士深情演唱“天上西藏”;李树清携夫人和女儿演唱“慈祥的母亲”等等。军嫂们饱含情感的演唱,西藏的蓝天白云似乎就在眼前。战友们与藏族同胞勇扑山火,帮助过往群众的场面历历在目。兵站驻地藏区,官兵们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性和民族信仰。为藏族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藏汉一家亲,军民一家人文明之风吹遍川藏线。</p><p class="ql-block"> “欢乐的海洋”藏族特色的音乐响起,战友和家属们就兴奋地围着篝火,跟着熟悉的旋律,跳着唱着。“不管朋友你来自何方,请把醇香的美酒品尝,一根根洁白的哈达,架起我们友谊的桥梁,一声声扎西德勒,祝福幸福平安;一首首动人歌谣,把美好生活歌唱……火光,燃起了希望,请跟随小伙姑娘,跳起锅庄,汇入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意欲未尽,期待着下次重逢。</p><p class="ql-block"> 战友会圆满落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会签到</p> <p>座谈会一瞥</p> <p>畅所欲言</p> <p>高唱“战友之歌”</p> <p>寇教导员热情洋溢的演讲</p> <p>留影</p> <p>煮酒论英雄</p> <p>会务筹备</p> <p>每年八一节,驻地党和政府都要慰问兵站官兵,军地携手共建双拥文明单位。</p> <p>兵站宛若花园小区,旧貌换新颜,充满生机,朝气篷勃。</p> <p>川藏线第一座雪山—折多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