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我而精彩———彬州市城关第二小学四、五年级数学组“精彩课堂”大比武活动记实

曹海英工作室

<p>  医生的价值在临床,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助成长,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10月20日-----10月29日,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各年级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精彩课堂”大比武活动。</p><p> 本次活动分课堂教学与交流研讨两部分进行。</p><p> 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四、五年级数学组的五位老师均能按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体现了精彩课堂的“三有”“四度”及个人的教学风采。</p> <p>  赵新莉老师执教的是《3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赵老师紧紧抓住猜想→观察→举证→归纳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但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积淀了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逐步领悟到猜想、观察、举证、归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p> <p>  曹海英老师执教的是《找因数》一课。在课堂上,曹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民主、平等的对话分享学生的思考和智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在找因数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p> <p>  韩巧旋老师执教的是《分数的再认识(一)》。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说一说”、“画一画”、“圈一圈” 及“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会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释所得结果,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意义。通过“拿铅笔”的活动,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 <p>  徐亚丽老师执教的是《买文具》一课。徐老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p> <p>  马永妮老师执教的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中,马老师注重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自己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整节课,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将“三有”、”“四度”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看,各位老师听得多认真,记得多细致。</p> <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月29日晚上的教研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客观地评价,既肯定了执教老师授课的优点,又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p> <p>  本次“精彩课堂”大比武活动,既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场智慧的分享,在不断的争辩、交流中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中提升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智慧,并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p>

学生

教学

老师

课堂

数学

执教

精彩

大比武

交换律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