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白塔山公园

郭源彪

兰州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部,白塔山峰峦层叠,海拔1700多米,白塔就在白塔山公园的山顶。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br>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但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已经不见白色,只见通体土黄色的“黄塔”了。<br>白塔七级八面,为实心砖塔。每级每角均有翘起的砖刻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声清音脆。高约17米,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br>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白塔建成500年以来,几经强烈地震,毫无损伤,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div>这是拾级而上的第一个亭子——百花亭。亭内分几大块大理石雕刻着毛泽东的诗词。国内罕见。<br></div>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分刻在八块大理石上,与诗意相当吻合、协调、大气。 站在百花亭上遥看黄河、黄河第一桥、清真寺和南岸兰州部分面貌。 这是进入白塔公园的第一个牌坊——天地泰。 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一块片石。 此地不应有这种巨石。 白塔山公园里有许多青砖雕塑,很好看,就是年代短了些。 三门牌坊。 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中部有一个法雨寺,不知这里的法雨寺是不是一脉。 四个大字:俯瞰三关。 青砖雕塑墙 非常精湛、漂亮的砖雕。 好像是佛家圣物。 全国游了很多名胜,第一次见三角亭。 东西两边各一个三角亭。 这是三角亭的顶部细节。 五角亭。也是第一次见,以为还会有七角亭,累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五角亭、铁桥、黄河、兰州城。 兰州一胜景:白塔。只不过时间已经蜕化了白色,成了黄色了。 白塔边的这块石碑上的字,基本上不认识。看样子年代久远。 房脊上的“龙”? 看这块石碑,会以为是一处自然景观,实际上是人造景观。扫兴得很。 夜幕下的黄河第一桥和白塔公园。 台儿庄古城 九华山的千年古刹,肉身宝殿保存着一位唐代朝鲜高僧真身<div>位于安徽池州青阳县的佛教名山九华山,连绵起伏的俊秀山峰共有九十九座,从山脚到顶峰名寺古刹林立,一千多年的道教和佛教发展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天台寺、甘露寺、化城寺、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历来信众不绝,这些古建筑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九华山文化。<br></div> 天台峰顶的天台寺是九华山中所处位置最高的寺院,这里海拔一千三百零六米,不过天台峰不是九华山最高峰,九华山最高峰是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三米的十王峰,只是十王峰上没有寺院。天台寺是佛教教徒朝拜九华山的必到之地,所以为佛教众生来说,他们眼里的九华山主峰是天台峰。 也就有了“不上天台,等于白来”的说法。天台寺也叫地藏寺或地藏禅寺,因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唐代开元年间,来自当时朝鲜半岛的一位僧人名叫金乔觉,他在二十四岁时(大约公元720年)出家为僧,从当时的新罗国跨海来到唐朝,登上九华山开始了禅修。 金乔觉上九华山的时候山上还没有寺庙建筑,他在东岸峰的一处岩洞内修行,过着苦行僧的生活,金乔觉被称为金地藏,他曾苦修的山洞后人叫地藏洞。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华山下的几位长老发现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行的金地藏,就想办法集资修建禅舍。 金乔觉是一位长寿的得道高僧,他在唐贞元十年,即公元794年时在化城寺圆寂,享寿九十九岁,僧众视为地藏菩萨化身,将化城寺辟为地藏道场。化城寺也是九华山几十座古刹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化城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 神奇的是地藏菩萨圆寂三年后任然颜容如生,犹如菩萨降世应化之兆,僧众就在这里建了三层石塔安葬地藏菩萨的肉身,这座塔就叫肉身塔,也称地藏塔。到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修建了塔殿,保护金地藏塔。清代又经历多次扩建重修,现在已经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飞檐翘角,金碧辉煌。 肉身宝殿建在九华街神光岭,环境清幽,参天古木环绕,殿高十五米,威严壮观,进殿必须要攀登殿前的八十一级台阶,南门厅悬挂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四个金字,下额为“东南第一山”,是民国时期青阳人施玉藻所书。 九华山另一座重要寺庙是甘露寺,甘露寺的位置比较独特,建在化城山腰的定心石下,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也叫甘露庵、甘露禅林。甘露寺由宫殿式大雄宝殿和三组民居式建筑组成,金碧辉煌,有祖师殿、方丈寮、禅堂等建筑,殿宇楼阁背靠青山,面向流水,是清修的绝佳胜境。 <b>江苏“最低调”古镇 风光不输周庄 被誉“江南桥都”却少有人知!</b><div>江苏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境内山水秀丽、园林典雅,尤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闻名海内外。在苏州数量众多的古镇中,位于古城东南25公里处的甪直古镇,以其独有的人文底蕴、历史传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同在苏州的周庄、同里共同入选了“江南六大古镇”。<br></div><div>据《甫里志》记载:甪直镇始建于秦朝,与苏州古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镇原名“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如“甪”字,故更名“甪直”。从这个天生自带特色的镇名上,不难看出苏州人内敛的传统观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br></div> 与周庄、同里等著名古镇相比,甪直古镇的名气相对较小,但其历史却久远得多。古镇内水道纵横,河网密布,沿河两岸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鳞次栉比,至今仍保留着古朴而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宛若一幅清淡简远的水墨画卷,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水多、桥多是甪直古镇最大的特色,面积1.04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相隔不到百米就会遇到一座桥。据记载,古镇原有宋代至清代的石拱桥72座半,目前现存41座,其桥梁密度堪比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素有“江南桥都”、“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等美称。 坐落在西汇街东端的进利桥,建于清道光年间。“进利”有仕进顺利的寓意,该桥与南侧的古建筑相映生辉,成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进利桥也是古镇内被影视剧取景次数最多的景点,86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就是跨过进利桥,进入了“女儿国”。 这些造型各异、各具特色的古石桥,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构成了甪直特有的水乡风貌。其中最具特色的香花桥,始建于清雍乾年间(1735年前后),桥长约10米,桥栏上绘有精美的曼陀罗浮雕,由于桥的对岸是保圣寺,走过香花桥,就意味着从今生走到前世。 走过香花桥,穿过香花弄,就来到了千年古刹——保圣寺。在寺内大雄宝殿原址上修建的古物馆,供奉着九尊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这些栩栩如生、风格独具的罗汉泥塑,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为保圣寺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气息。 甪直自古崇文重教,名人雅士云集,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长期隐居于此。自宋代至清代,小镇出过进士50余人,包括明代文学家高启、许自昌,画家文征明、沈周等名人都曾在甪直寓居、游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古镇更是走出了殷之文、殷震、戴振铎三位院士,可谓星光璀璨。 说起甪直的甫里蹄,相信每位游客都会对它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传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甪直隐居时,自称“甫里先生”,他经常会摆出这道皮酥肉嫩、肥而不腻的美味酥蹄招待客人,“甫里蹄”之名也由此得来。如今,甫里蹄已成为甪直居民逢年过节设宴时的必备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