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龙泉西街

但愿人长久聂志武

<p>凡是古城就会有古街,山水古城龙泉就有这样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西街,因位于城区西部而得名。</p> <p>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龙泉县时,西街就已存在,其兴盛与龙泉青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时被称为“瓷街”,瓷号众多,整船的龙泉青瓷由此经龙泉溪水运至温州,销往海内外。</p> <p>西街历史悠久,源于唐代,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龙泉县,西街由此而生。千余年朝代更替,西街同步盛衰。南宋定都临安,政治中心南移,使得龙泉人口骤增,加速了西街的成长。抗战时期,大批机关与避难群众迁徙龙泉,一时间,西街繁荣至极。</p> <p>漫步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看到沿街的老房子还保留着古建筑的模样。这些建筑多建于明清年代,为两层砖木建筑,徽派风格,下层是上门板的店铺,上层是卧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全长近1.5公里的西街上现存店铺七十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传统老店,涉及打铁、弹棉、制秤、铸剑、售卖草药等行业。</p> <p>2015年4月的一天午后,家住西街的柳善文老人和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翻看报纸,当看到西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报道后激动不已。“真没想到我们西街竟和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外滩历史文化街区一样,登上首批榜单。”柳善文老人连忙放下报纸,迫不及待地跨出门与邻居们分享这条令人倍感兴奋的消息。</p> <p>西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要把西街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下去,也要开发其旅游资源,让西街这一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自2019年起,龙泉市全面启动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综合治理工作,保护古街脉络,留住乡愁记忆,目前危旧房的修缮工作正有序推进。目前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共有10幢房屋正在修缮中!</p> <p>龙泉市文联(龙泉书画院)坐落在西街168号的民国旧宅内,在这里可以遇见丰富多彩的诗、画、印、瓷展览。</p> <p>据了解,目前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共有10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当中,整个街区保护利用工作总体上以“龙泉老年人的记忆、年轻人的时尚、在外龙泉人的乡愁、来龙游客的必游地”为目标,分批分类有序做好项目的推进工作。</p> <p>11月28日下午,我走进西街,看到的变可谓是日新月异,很多店面已完成装修,店门口也摆上了绿植,看那粉红色的三角梅多漂亮!</p> <p>西街的夜晚也越来越迷人!我在拍照的时候,看到也有很多人在拍照片,用手机的多,用各种相机的也有!</p> <p>龙泉西街自2015年4月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总长1417米,历史建筑75处,组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西街为“一街一渠”的景致。整条街道的路面都是条石中嵌,卵石镶边。两边的店铺以二层为主,云水渠(龙泉俗称“官圳”)贯穿西街,据《龙泉水利志》记载,云水渠是宋朝尚书毛晃创始建筑蒋溪堰时的配套水利设施。西街目前是龙泉保存历史风貌最完整的街区,真实的反映了龙泉历史上一般老百姓传统住宅的风貌、街巷的格局和他们的生活状态。西街是一条传统民俗保留和传承良好的老街,逢年过节沿街家家户户门前挂着象征吉祥的大红灯笼,在平时特殊佳节之际,每户人家也会在家门口燃起松明,松明跳动的烈焰和缭绕的烟气会将家里的不吉和晦气驱赶出去,迎接喜气和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