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养成记(2020.10)

海风吹

<p>  受疫情影响,自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的十一亲子游在今年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不过,这个十一我们做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养小鸡🐥</p><p> 从上学期开始,都都小朋友就吵着养宠物,“小猫、小狗、兔子都可以,就要那种毛茸茸的,小鱼、乌龟不算”。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似乎都会萌生出一种养宠物的情结,为了圆他的宠物梦,同时充分考虑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慎重选择后决定养小鸡,并且从孵小鸡开始😄</p><p> 说干就干!从小伙伴那里借来孵化器后,自己又凭着感觉挑选了5个鸡蛋。为了确保小鸡出壳在周末,我们还特意算了算日子,4号开始,24和25号正好是周末。算好时间,设置好温度(37.6)湿度(70),一切就绪,21天倒计时开始✊</p><p><br></p> <p>  话说“干什么都不容易”,孵蛋亦是如此,虽然技术进步了,没有老母鸡也可以孵小鸡,可是恒温恒湿的要求还是刚性的,只要这两个指标偏离了正常值,孵化器就开始报警,声音比闹钟还大,前面几天几乎一晚上得起来三四次往机器里加水,以保持50-70的湿度范围,跟喂月子里的孩子似的,一种久违的感觉浮上心头😅</p><p> 转眼到了10月24日,中午我们听到了孵化器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叽叽叽”的声音,打开一看,完整的鸡蛋被戳破了一个孔,孔边还有东西忽闪忽闪的,并时不时传出叫声,原以为小东西会很快现身,拿好手机准备全程记录下破壳过程,没曾想却还挺漫长的,虽然蛋壳里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可是外面看却一切照旧。</p><p> “出来啦!出来啦!”下午3点过,都都激动的叫喊声把我们聚集了过来,打开机器盖一看,蛋壳一分为二,一只毛发未干的小鸡拼命地叫唤着,两只小脚使劲蹬地想站立起来。“预产期”的提前让我们手忙脚乱,赶忙找来泡沫盒把小鸡放进去,可是温度太低小鸡的身上开始发凉。索性再把它放回孵化器,又找来一件小棉衣剪开铺好,打开照灯,这下才开始有了温暖小窝的感觉。小鸡被抱出来放在照灯下,慢慢身子暖和过来,毛发也开始变干,可爱的小鸡出来啦!</p> <p>  又过了八个小时,24号晚上11点过,第二只小鸡破壳,12点过第三只小鸡破壳。第一次孵蛋,这个孵化率我是相当满意啦!有了前面的经验,后面两只小鸡享福多了,一出来就可以进入暖和和的现成窝,看来“老大受咔哒”放在这里也适用呀😂</p> <p>  都都小朋友给他的宠物们起了名字,“麦琪”、“麦瑞”和“麦兜”,不过我们更顺口地叫作“老大”、“老二”和“老三”😄这三只鸡还是很好区分开的,从外形上看,老大和老二毛色偏黄,老三毛色偏白,老二头顶有一小团咖啡色,左脚趾还有一个黑点;从动作特征看,老二最喜欢往外跳,老三吃饭最能抢。虽然刚破壳的时候老大最强壮最活跃,老三最弱,可是“能抢能吃”的优势却让它迅速地后来居上。正好趁机借题发挥,教育都都“不挑食”的重要性!😉</p> <p>  随后的几天,小鸡们开始长出黑白色的羽毛,翅膀一天比一天强壮,第三天就可以从高处往下跳,第五天就开始蹦出小窝到处串了。到今天正好一周时间,原来的鸡窝已经满足不了它们的活动需要,随意跳出来寻找更大活动空间对它们已是小儿科的技能了,小鸡的生长速度确实是快!</p> <p>  记录几个小Tips:1.算日子很重要,算时刻同样重要,如果10月4日不是晚上八点多开始孵,而是提前到下午,那么24日就不用熬到很晚而影响正常休息了,整个过程会变得更轻松。2.照灯和棉垫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温度对生命实在是太重要了。3.小鸡出壳后会先学会站立,大约十几个小时后排胎便然后才会喝水,一开始吃蒸熟的小米就可以。一周后就可以带到户外觅食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