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共研活水来——边作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课例研究活动

江北以北

<p>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课堂教学也如此。风起菊黄枫叶落,硕果飘香累累时,10月26日,边作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成员再次齐聚红山区第六小学,共同就习作课和古诗课教学进行了研讨。</p><p>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红山区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教研员边作芹老师、第六小学王力校长、郭海萍副校长、王晓丹主任、赵薇主任以及来自各学校的工作坊成员及第六小学的青年语文教师。</p> <p>  活动于8:20正式开始。老师们首先聆听了第六小学王新琪老师的习作教学课、郑水晶老师的古诗教学课。习作教学和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难点,此次活动两位青年教师将教学完整地展现出来,希望能够合众人之力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以促成长。</p> <p>  王新琪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郑水晶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出塞》。王新琪老师通过“漫画”话题入课,营造了轻松的交流氛围,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聚焦主题,明确写作内容。通过对漫画特点的解读,引导学生抓住写作的内容和风格。又一步步引导学生组织材料,启发思路,并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如何写生动具体的困惑。郑水晶老师紧扣古诗教学的步骤,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古诗的意思和韵律,创设意境,营造出诗意的氛围。读悟结合体会诗情。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背景下加深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学生有所收获。</p><p> 两节课都非常重视对文本的挖掘和学习方法的指导。</p> <p>  课后先由王老师和郑老师就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和反思,接着工作坊全体成员互动点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看法,分享了个人的感悟和体会。提出了指导意见。</p> <p>  十一小学胡子玉老师:王老师的这节习作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改变了以往的习作教学模式。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融为一体。</p><p>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漫画的特点及如何用漫画的形式来写老师。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先欣赏了同学们都熟知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明星漫画来让大家欣赏。在欣赏漫画的同时,同学们都清楚地解到了漫画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先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他(她)具有什么特点。他(她)的特点可以是外貌特点,也可以是说话、行动的特点亦或是教学的特点。</p><p> 本次习作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特点,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并举了《将相和》一文是怎能把蔺相如的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表述清楚。</p><p> “漫画”老师的习作也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老师的特点,如:总是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整天笑眯眯,走路一阵风;教学中怪招迭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选了自己想写的老师。并对老师外貌、性格等进行了描述,还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老师的性格品质。</p><p> 这堂习作课是扎实有效的,边老师的理念也在课堂中看到了成效。同时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在第一次展评是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再评一评,课堂就会更加丰富。孩子们。说完可以猜一猜,这样就更能抓住人物特点。同时也提出来质疑:关于篇章的教学 后期如何。处理,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p><p> 郑老师的古诗教学,紧扣古诗教学的步骤,能够深入挖掘文本。以“出塞”为突破口,将其融在边塞诗诗中,通过预习对边塞诗的理解,带入情境中。通过一步步的有梯度的朗读,结合以前理解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层层递进教学,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意境。教学中能够结合诗句适当的进行拓展,内容恰当,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在对互文的教学中,处理的很好,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在体会“人未还”时,语用训练让教学锦上添花。同时也提出来建议:在引导语和评价语言上还需精炼恰当,连贯。</p><p> 二十一小马一鸣老师:对两位老师的优点表示肯定,同时提出了建议:郑老师的课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视频,深刻感悟边塞征战的场面,同时在万里长征这部分再深化,那孩子对情感的把握就能进一步升华。</p> <p>  最后,教研室边作芹老师结合课例进行细致专业的点评。习作教学和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两位青年教师肯勇于承担,展示不足,这样才能快速成长。通过边老师细致的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如何能把教学巧妙地融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指名了方向。</p><p> 边老师强调:习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上可以创造积极有趣的氛围,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会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写作热情。结合方法一步一步教给孩子如何写作。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对青年教师提来说,不要让教案束缚了思路,指导过程应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让你的指导融于学生的素材。</p><p>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对我们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才能将课上的精彩和成功。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控课堂。</p><p> </p> <p>  这次名师工作坊课例研究活动。坊员们积极交流,教师们受益匪浅,他们汲取了营养,开拓了视野,两位青年教师得到了历练,提升了教学能力。教师们的精彩点评和边老师高屋建瓴的总结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不忘初心,在实践的道路上砥砺前行。</p><p><br></p><p>编辑:红山区第六小学 郑水晶</p><p>摄影:红山区第六小学 王新琪 郑水晶</p>

教学

老师

古诗

习作

学生

漫画

工作坊

小学

特点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