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黄河故里,豫北延津。在河南省延津县丰庄镇延丰公路与新濮公路的交叉处,坐落着一个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的村庄——赵庄村。她的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其实,该村早已有之,不过不叫赵庄。具体叫什么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村里有刘姓几户人家,是黄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至今,有村西南的刘井可以作证。</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历经二十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当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民不聊生;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荒芜之地,十室九空。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先后从山西洪洞县一带迁民至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当时,有赵家三兄弟也被官府编入了移民行列,他们和其他移民一样,首先在洪洞县县衙前的大槐树下集合,官兵押送向东方出发。当行至今卫辉市庞寨乡一个叫梨园的小村时,发现该村人户稀少,土地辽阔,就把老二留在了这里,老大和老三继续东行。到了今延津北部黄河北岸的一个小村时,派人打听得知,该村仅存十余户刘姓人家,其余的人家大都死于战乱或瘟疫。于是,就把老大留在了该村。后来,行至今延津王楼乡一带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时,老三主动提出要留在该村,因为越往前走,离大哥二哥会越来越远,押运官兵看其可怜,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三兄弟分别在这三个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其中,老大所在的村庄,后来由于赵氏家族的壮大改称赵庄;老二所在的梨园还叫梨园,村北的高岗上至今还有几十棵梨树;老三所在的村庄后来只有丁姓和赵姓两大家族,就改称丁赵村。三兄弟情深意厚,逢年过节常常在大哥所在的赵庄聚会,因为赵庄位于梨园和丁赵村中间。他们的后人也来往不断,直到如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三个村庄的村民派代表,来到赵庄村举行了祭祖仪式,在赵庄村西地的赵家祖坟上立碑祭奠,以示纪念。</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赵庄村,街道整齐,楼房林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入,赵庄村必将以更加崭新的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作者:刘正云,河南省延津县丰庄镇赵庄村人,师范学历。喜诗文,爱交友,热衷于收集民间故事。作品有散文《刘震云的笑》、《丁香花开》、《孝行天下》;诗歌《总想》、《感动》、《汤溪城隍庙祭文》;小小说有《怀念三伯》、《清水河畔》、《冰糖葫芦》、《项链---观音》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