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晋北、晋南”记忆(上)

多眼看世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地上博物馆”的美称。旅游业导游用的最多台词:“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去过陕西、山西旅游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地上古迹看山西,地下考古看陕西”。2019年我们去了陕西,参观过:秦兵马俑、法门寺地宫、武则天乾陵,懿德太子地宫等等,到现在印象还很深。看完地下的历史,就想看看地上古迹,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自由行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山西旅游景点基本集中在晋中、晋南、晋北。晋中是:晋商民俗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晋北佛教文化。我们选择晋中为立脚点,围绕太原市方圆周边,自由行是最佳方式。在太原市入住:价格、档次适中、又在太原市中心的四星酒店“维也纳大酒店”。在这里出发去晋中各处游玩比较理想。</span></p> <p>2020年10月11日杭州出发山西太原</p> <p>疫情防控没有结束,外出旅行必备两样东西:口罩、绿色码。</p> <p>大数据的产物,每到景点、车站坐公交等人员集中处,都必须出具健康码。若干年后看看这个码,疫情期间各种都犹历历在目。</p> <p>在太原自由行坐火车去平遥</p> <p>太原到平遥100公里左右,绿皮列车一个半小时到达。</p> <p>晋中 — 平遥古城:</p><p> 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世界文化遗产、5A风景区。古城介绍说,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市之一。来这里看看非常值得。</p><p> 走在古城大街小巷,看到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保留着中国最早的“票号”,现时银行的雏形。古时为富人、官家服务的“镖局”等。这里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走在古城明清一条街上,旧时繁荣依稀可辨。</p><p> 古城街上有很多美食:我尝过:莜面栲栳栳、过油肉、平遥牛肉、刀削面、猫耳朵等面食,我觉得山西刀削面还可以,平遥古城内卖熟牛肉店铺很多,知名度也很高。我在一家街面上买了块牛肉,味道不错!也是我觉得是最好吃的牛肉。在古城里慕名买了一壶山西老陈醋 ,尝了下味道很好。</p><p> 平遥古城请了导游二夫妻,老公开游览车,老婆带我们观光讲解。大半天时间只要了我们150元钱。</p> <p>平遥古城县衙</p> <p>县衙大堂</p> <p>这个县衙旧时状态保持的还很完整</p> <p>县衙周边古建筑保护的完好</p> <p>导游不仅给我们二人讲解,还给拍照,水平不错。</p> <p>古城拍照很多人会在这里选景</p> <p>拍出了托塔天王的感觉</p> <p>摄影的奇妙之处</p> <p>金井楼是平遥古城标志性建筑,明清街核心地带。</p> <p>平遥古城内,是住着居民的,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p> <p>在古城看什么都新鲜,到处拍拍,</p> <p>明清街现在因游客的到来也是很繁荣</p> <p>平遥古城墙有6163米,面积约2.25平方公里。</p> <p>城墙高10—12米</p> <p>城墙底厚 8~12米,顶厚3~6米。</p> <p>墙身内部用素土夯筑,表面用砖块垒切。</p> <p>城墙上</p> <p>平遥行会馆,是古城内一座古建筑,古时商人们开会聚集的地方。</p> <p>晚上就住在—“平遥行会馆”,内部设施、条件不错。</p> <p>第一进天井</p> <p>会馆有二进,这是会馆的第一进。</p> <p>会馆第二进,我们住在这个二进处的二楼。</p> <p>晚上逛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p> <p>晚上古城内玩的人比白天少了点</p> <p>平遥古城镖局</p> <p>镖局门面</p> <p>这是另一家镖局</p> <p>东方古国的“华尔街”,一家钱庄。</p> <p>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 — “日升昌”就诞生在平遥古城西大街。</p> <p>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开创中华民族银行之先河。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一度操控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p> <p>日升昌钱庄大柜</p> <p>山西老陈醋</p> <p>手工醋作坊</p> <p>我在平遥</p> <p>梦回平遥</p> <p>晋中 — 乔家大院:</p><p> 乔家大院是山西最出名古建筑的景区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点,因为一部《乔家大院》电视剧让乔家大院成为热门。除此,还拍过影视或取景:《心灵深处》、《大红灯笼高高挂》、《杨家将》、《吕梁英雄传》、《大校的女儿》、《康熙王朝》…。故而乔家大院广为人知。</p><p> 有人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官宅看王家。</p><p> 乔家大院创始人乔贵发。清乾隆年间,乔贵发靠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及零星杂货,苦心经营,加上为人处世好,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乔家最鼎盛时期是在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开始扩建,乔致庸(1818年-1907年),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p><p> 平遥古城离乔家只有45公里,所以我们把驻地放在平遥古城。从平遥到乔家、王家、洪洞等地都可以当天去当天回。</p><p> 游览平遥古城后,我们花150元包了一辆出租车去乔家大院,沿途经过“镇国祠”,司机说镇国寺历史很深厚,值得看看。</p> <p>乔家大院景点进口</p> <p>到此一游</p> <p>乔家大院进口游览道旁边,有很多情景雕塑,仿佛穿越到那个时代了。</p> <p>明清那个时代的场景</p> <p>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拍摄场地</p> <p>几部影视在此取景</p> <p>乔家大院内</p> <p>乔家大院内部各院落</p> <p>乔家有三进的院落,最里面才是主人休息、会客的。</p> <p>乔家又一院落</p> <p>乔致庸书房</p> <p>雕梁画壁,精工细作。</p> <p>晋中 — 镇国寺:</p><p> 镇国寺距平遥县城很近只有十五、六公里,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寺。建于元、明两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缮,嘉庆年间又对万佛殿再度修葺。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工艺精湛,作工精细是数一数二的。一千多年来岿然如故。</p><p> 镇国寺正院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br></p> <p>元代寺院 — 镇国寺</p> <p>花了100元钱请了景点讲解员,讲解元代寺院其历史渊源。</p> <p>讲解镇国寺</p> <p>从寺内碑文中可知,元、明两代利用隙地,前创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p> <p>钟鼓楼</p> <p>万佛殿,元代建筑,牌匾斑驳陆离见证其历史久远。</p> <p>镇国寺后院观音殿</p> <p>地藏殿</p> <p>年代久远的那些壁画等…没有很好保护,可惜了。</p> <p>碑文向人们叙说了它的历史</p> <p>元代雕刻技艺之高超,神像栩栩如生,神形兼备。</p> <p>是我国保存至今唯一的五代时期彩塑作品,至为珍贵。</p> <p>是中国大陆所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p> <p>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没有一颗钉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p> <p>晋中 — 洪洞大槐树 : </p><p>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这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p><p>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因饱经战乱,水、旱、蝗、疫连年不断,使得该些地区人丁稀少,赤地千里。朱元璋一统天下后,此时的江山遍地苍夷,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大多是无人之地,而山西人口充盈。朱元璋听从了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讷等人的建议,做出了一个人口移民战略决策。制定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于是一场经历数朝,长达50年,从人口众多的山西,向中原迁徙移民的壮举从洪武初年开始了…。洪洞县地处晋南、晋中交汇处,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于是朝廷便把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城 — 驿道旁的广济寺。移民官员办理移民手续时,老人折下槐树枝给即将远去的亲人,深情嘱托亲人不要忘记老家,永远记着大槐树。即将远去的儿女们,手捧槐枝,泪水涟涟,依依难舍。在移民迁徙途中,怕移民逃跑,用绳索將移民手绑住串在一起,由官兵押送千里之外各地。故事到这里延伸出一个“解手”故事:在押解路上,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官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有了“解手”一词。再…日久月异日常生活中,又把大便演变成解大手,小便说成解小手。沿袭至今好多地方把上厕所说成是解手,大家都知道其意思。</p><p> 几十年的移民,在大槐树下发生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经典戏曲“苏三起解”故事就发生在洪洞县,是真人真事演绎的。苏三是被冤枉杀人,申诉无效,被判死刑。苏三骂当时的官员没一个好人,在押解进府衙途中,路过大槐树休息时,差解看苏三疲惫不堪,破例给她打开了枷锁,苏三感恩不尽,认为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于是认差解为干爹…。故事到最后,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结局。发生在这里故事很多,无法一一解读。去了洪洞才能更多了解那个时代。</p><p><br></p> <p>包了500元一天出租车,在平遥古城去:距130多公里的洪洞大槐树、苏三监狱、王家大院。</p> <p>大槐树寻根祭祖园</p> <p>在这里留个影</p> <p>移民遗址</p> <p>大槐树纪念</p> <p>第三代的槐树下</p> <p>三代槐树下留影</p> <p>找找自己的姓氏</p> <p>刻在石树上果然有自己的姓氏</p> <p>移民迁移目的地</p> <p>朝廷移民迁移通告</p> <p>一处迁移登记处</p> <p>这个是当年的大槐树,挖出来经防腐处理过的老槐树根。</p> <p>第三代槐树</p> <p>去当年大槐树的地方</p> <p>大槐树下点一柱枝香</p> <p>五百年前是一家</p> <p>大槐树赋</p> <p>寻根问祖</p> <p>笑口常开</p> <p>祭祖堂供奉着各姓氏的先祖排位</p> <p>苏三起解路径大槐树</p> <p>差役给苏三解枷处</p> <p>地处洪洞县城内的苏三监狱</p> <p>洪洞县衙监狱</p> <p>当时虎头牢就是关押死囚犯的地方</p> <p>苏三就关押在虎头牢内</p> <p>晋中 — 王家大院:</p><p> 王家大院离洪洞很近,王家大院建筑,是聚集了中华古建筑前堂后院的精髓。“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一点都没有夸张。整个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院落,整个半边山都是王家的院落。堡垒式的建筑群,是堡,又似城。占地约有2万5千多平方堡内有88座院落各具特色。雕梁画栋,无一雷同。据介绍说,王家始祖是:“王实”,从事耕作和做豆腐开始起家的,从王家大院一处介绍王家发家史的影像资料中得知:王实有一天在街上卖豆腐,遇见一位街头病倒外乡人,他救助了这位外乡人。这是一位会看风水的高人,病愈后他作为回报,为王实看下了一块风水宝地,也就是现在王家大院所在的位子。</p><p> 王氏家属是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王汝聪、王汝成是王实的孙辈,在嘉庆16年王汝聪、王汝成已身居朝廷高官,其中弟弟王汝聪官职高居“从四品”。由于人丁兴旺,遂共议分堡而居,兄弟俩在王家宅邸兴建、扩建王家宅院。形成了现在留存于世的王家大院。王氏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18世纪以后道光年间开始衰败。</p> <p>王家大院</p> <p>王氏家训</p> <p>风水先生指点给王家先人“王实”的一块宝地。</p> <p>王家大院门楼</p> <p>王家大院老大府邸</p> <p>院内景色</p> <p>雕梁画栋</p> <p>精雕细琢门庭</p> <p>后院</p> <p>以下全是院内影像:</p> <p>王家大院老二府邸</p> <p>官邸二进</p> <p>以下全是雕梁画栋照片:</p> <p>以下是王家其他王姓亲属府邸:</p> <p>站在王家大院城墙上看王家堡垒式建筑</p> <p>以下是王家大院俯视照片:</p> <p>看完王家大院,司机把我们送回平遥,在平遥高铁站,乘坐晚上6点从平遥到太原南站高铁,40分钟回到太原。</p> <p>晋中 — 太原市</p><p> 在太原市,一元钱乘坐公交车去山西省博物院。</p><p> 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据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网显示,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据介绍: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p> <p>这是博物馆正前门</p> <p>博物馆大厅,博物馆共五层。以下照片是博物院镇馆之宝或珍品:</p> <p>鸟尊(西周)高39长30.5厘米,镇馆之宝。</p> <p>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高14.5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镇馆之宝。</p> <p>兽形觥(西周)盛酒器,镇馆之宝。</p> <p>玉鹿(西周)</p> <p>缀玉覆面(西周)</p> <p>玉雕达摩坐像(明代)</p> <p>玉鹰(商代)</p> <p>元代琉璃邸吻</p> <p>宝宁寺水陆画(明代)</p> <p>德化窑达摩坐像(明代)</p> <p>黑釉剔花罐(元代)</p> <p>黑釉铁锈花长颈瓶(元代)</p> <p>白瓷人首柄执壶(唐代)</p> <p>乔家大院乔致庸主院模型</p> <p>二十四孝陶塑(金代)</p> <p>金墓砖雕(金代)</p> <p>乐舞俑(汉代)</p> <p>木雕菩萨像(明代)</p> <p>罗汉坐像(北宋)</p> <p>菩萨立像(唐代)</p> <p>程哲碑(东魏)</p> <p>鸟盖人足盉(西周)</p> <p>  中国古代货币,以金属铸币为主,产生于夏商,终结于清末。数千年连绵不断,并影响到邻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p> <p>无终三孔布(战国)是海内孤品</p> <p>铜贝(商代晚期)</p> <p>黄釿(春秋)</p> <p>共半釿布(战国)</p> <p>大康通宝(辽代)</p> <p>贞佑宝劵五十贯鈔版(金代)</p> <p>大明通行宝鈔</p> <p>日升裕票号存折(民国)</p> <p>日升昌存折(清)</p> <p>晋中 — 太原市的“晋祠”:</p><p> 据记载: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p><p> 现存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p><p> 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是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p><p>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p><p> 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p> <p>晋祠进口</p> <p>晋祠记载:</p> <p>晋祠唐园</p> <p>晋祠照壁</p> <p>晋祠凌云阁</p> <p>唐宗遗风</p> <p>晋祠雕像</p> <p>三晋名泉</p> <p>水镜台</p> <p>水镜台背面</p> <p>对越</p> <p>历史悠久的建筑</p> <p>献殿</p> <p>圣母殿</p> <p>斑驳陆离的牌匾</p> <p>圣母殿介绍</p> <p>圣母泥塑像</p> <p>久远的年代感</p> <p>雕刻艺术之精华</p> <p>建筑之精华</p> <p>难老泉</p> <p>慎终追远</p> <p>晋祠外景</p> <p>晋北 — 五台山佛教圣地:</p><p>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距太原市2百多公里。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圣地,佛教最早、规模最大、历史积淀深厚,是文殊菩萨应化道场。</p><p> 所谓五台山像是:手掌伸开手指往上,每个手指是一座山峰,每个指尖称为台,山峰顶上平整如台,大拇指尖处是东台;食指就是北台,中指是中台,无名指西台;小指是南台。每个台有寺院,但最有名寺院一般都在手掌心的山脚位子,遍布了各种寺院,有皇家寺院、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女子修行俺院等。五台山佛教是黄庙、青庙共存的佛教圣地。什么是黄庙、青庙?简单说:青庙住和尚,穿戴青衣青帽。黄庙住喇嘛。衣着黄衣黄帽。青庙是汉传佛教,黄庙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里面还有一个红庙,喇嘛穿的是红色的衣服,黄、红庙的区分其实是佛教的教派之分。</p><p> 这里最灵验的菩萨是“塔院寺(五爷庙)有五爷、文殊菩萨、万佛阁,五爷庙香火很旺,据说拜五爷菩萨很灵验。来五台山必去拜五爷许愿。</p> <p>五台山佛教圣地</p> <p>五台山五台示意图</p> <p>万佛阁(五爷庙):</p> <p>  万佛阁,创建于明,清代重修,规模不大,布局完整。山门向南,二门向西,万佛阁位居寺内东隅,上下两层塑佛像万尊,故名。按寺院一般惯例,龙王神不居佛寺。当地相传五台山龙王威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宁。当时五台山很是荒凉,天热无法入睡,后来文殊菩萨去龙宫借了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从此五台山四季如春,夏季很是清凉。龙王五太子练武后常在清凉石上歇歇。故在此建殿祀之。</p> <p>五台山最灵验的菩萨是拜五爷</p> <p>虔诚拜五爷</p> <p>五爷庙后面是,文殊菩萨殿</p> <p>广化寺(藏传佛教):</p> <p>  广化寺是一座黄庙,寺内有喇嘛,藏传佛教。广化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p><p> 广化寺,可以理解成:广大,普化。也可以解析为:大化之义,胸怀大、格局大、视野宽,那么人世间就没有那么多的琐碎烦恼,纠纠葛葛。用一个大视野活好、生活好。平常的琐琐碎碎,忧愁烦恼,大而化之,广而化之。佛说:大行中行,大悲无量。得大自在,胸怀宽阔,待人温和,处事宽恕,做人柔和,就是一个好态度。佛教有句话叫,智慧和慈悲,活出生活的广大、活出生活的宽阔。在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不同信仰,佛教文化是在为这个社会传递那些积极、光明、充满希望、具备社会良知、幽默乐观、充满动力的人生信念。到了这里点柱香,从胸口举到额前,心里默默地许个心愿,虔诚拜拜佛,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得到佛赋予的精神力量。</p> <p>大雄宝殿前的转经筒</p> <p>广化寺内部</p> <p>蓝天白云下的广化寺</p> <p>广化寺拜佛后,佛给于腿的力量。</p> <p>菩萨顶(大文殊寺):</p> <p>  菩萨顶(原名叫大文殊寺)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多次重修。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为了皇家寺庙,地位极其尊贵。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据介绍: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入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一百零八级石阶。台阶最高处尽头,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我们是乘车到菩萨顶,是从后门进去的,没有从这108级台阶登顶,虽减轻了身体的劳顿,也就无法免除这精神上的烦恼了…。人生就是这样,有众多的追求和欲望。愉悦与烦恼相伴,烦恼会随时出现,众多善男信女求菩萨保佑赋予所求,免除烦恼,一生平安。故而有繁荣的寺庙。</p><p> 菩萨顶大雄宝殿前,立着三座高大的石碑:是康熙、乾隆、嘉庆所立。在另处还单独立有:乾隆75岁、81岁来这里时立的碑。</p> <p>在菩萨顶寺庙,能看到北台(3061米海拔)。</p> <p>五台圣境</p> <p>大文殊菩萨殿</p> <p>菩萨顶,大雄宝殿前立着三座高大的石碑,历史悠久。</p> <p>这三座石碑是由:康熙、乾隆、嘉庆所立。</p> <p>石台阶尽头山门木牌坊:灵峯胜境</p> <p>从木牌坊处往下看</p> <p>  从山门进入,上到灵峯胜境牌坊有108个台阶,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p> <p>  我们坐车上山,从后门进入,直接进入寺院。没走台阶,解除了身体之劳,但犹生了精神之烦。现在补补课,走法门除烦恼。</p> <p>乾隆帝75岁来这里立的一块碑</p> <p>乾隆帝81岁在这里立的碑</p> <p>菩萨顶寺院内的这个字,据说摸摸这个福字,运气、福气好。</p> <p>普寿寺:</p><p> 一座研修佛法的寺庙。不开放,只能远处拍个照片。导游说:里面有700多女子修行,进寺要三个条件,文化本科以上,年龄18至35岁,许多名人曾在这里出家,比如歌星李娜,“林妹妹”陈晓旭等。</p> <p>殊象寺: </p><p> 据说缘由用特殊材料塑成文殊菩萨面首,故而称殊像寺。传言这个寺庙供奉文殊菩萨,菩萨身体塑造好了,但不知道文殊菩萨面容,于是,僧人们做法事,想让菩萨显灵。接连几天一直没有出现菩萨,正当大家着急之时,傍晚文殊菩萨在寺院上空显灵了,赶紧找人画下来,这时做斋饭师傅手上正揉荞麦面团,照着显灵文殊菩萨的面容捏了个面首。最后比较,用荞麦面塑的文殊菩萨面容最像,就把这个头经特殊处理后,按到了已经做好的塑身上。由于这个寺院文殊菩萨头像用荞麦面等特殊材料处理塑成。这就是这个寺院起名的来源。</p><p><br></p> <p>殊像寺、寺院进口</p> <p>殊像寺内</p> <p>大显通寺:</p><p> 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显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二座寺院其中的一座。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其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标本。寺内除文物建筑本体外,还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p> <p>大显通寺进口大门</p> <p>虔诚的心情走进大显通寺参观</p> <p>大显通寺山门</p> <p>显通寺内院</p> <p>显通寺钟楼</p> <p>显通寺依山建寺</p> <p>显通寺一侧</p> <p>罗睺寺:</p><p> 罗睺寺在1492年(明弘治五年)重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四方客人而闻名。</p><p> 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天王殿前那对石狮,是唐代建造,大气、威武而雄壮,增加了寺庙庄严肃穆的氛围。</p> <p>罗睺寺进山门走的通道</p> <p>唐朝石狮见证着历史,看着人间百态。</p> <p>左右各一只守卫着寺院</p> <p>罗睺寺内殿</p> <p>  五台山前往悬空寺、云岗石窟等。早上7点从五台山出发不久,在东台海拔三千多米山顶,白雪皑皑,最低温度零下六度,翻山时途经“东台”附近大雪冰路封道。前方下山冰冻路滑汽车事故,行车受阻被封在山顶近3个小时。司机紧赶慢赶,幸好没有耽误计划的整个行程。</p> <p>大雪封山,对面山顶是东台。</p> <p>我们的车大清早7点多被封在山顶</p> <p>晋北 — 悬空寺:</p><p>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建在悬崖峭壁间,是一个惊奇危险地方。俗话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爬上悬空寺往下看如临深渊,险峻而著称。</p><p>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悬浮在悬崖上,距地面高约五十米,经历了大约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地震等天灾等侵袭,悬空寺依然巍峨屹立。是世界上现存建在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悬空寺悬崖下,壮观二字是李白所提,因酒后兴奋对悬空寺感叹不已,在“壮”字上多加了一点。</p> <p>悬空寺地处北岳恒山</p> <p>通往悬空寺游步道</p> <p>悬崖上的寺庙</p> <p>漂亮而惊险的悬空寺</p> <p>悬空寺是中国寺庙奇观</p> <p>难得在这个奇妙建筑前留影</p> <p>壮字多一点前留个影</p> <p>悬空寺游人可以登顶</p> <p>悬空在50多米悬崖上,恐高啊!</p> <p>晋北 — 应县木塔</p><p> 位于朔州市应县木塔 ,是一座辽代建筑,建于1000多年前,是辽国一家专门出皇后的望族修建,以祈为家族求得福报,另兼瞭望宋辽边境军事之用。整座木塔明为五层,实则算上内部夹层,共有九层,木塔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全塔没有用一个钉子,全部部件是以榫卯结构拼合而成。1000多年过去了,不管是雷雨地震,还是流弹炮火,都没能将其摧毁。</p><p><br></p> <p>用木头搭建的木塔,全部榫卯结构。</p> <p>我们到应县就將天黑了,赶紧拍个照片。</p> <p>太晚了木塔已经关门了,就在外面拍个照片。</p> <p>木塔里面进不去了,外面看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