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拜【昭觉寺】

文玉墨石(四川 成都)

<p>【昭觉寺】</p><p>【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在唐贞观年间(627-649)改为佛刹,名建元寺,宣宗时赐名“昭觉”。宋崇宁年间(1102-1106)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禅师)说法于寺,复名昭觉。南宋绍兴初年,敕改昭觉为禅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规模宏大,林木葱茏,为成都著名古刹之一。1983年,昭觉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四川重点佛教寺院。</p><p>昭觉寺,也是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不仅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更有川西“第一禅林”之誉。</p><p><br></p><p><br></p> <p><br></p><p>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外动物园背后的青龙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唐宣宗时赐名为昭觉,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以先觉觉后觉”,是全国重点佛教活动场所,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誉。寺内竹茂林幽,绿水绕寺,有“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的赞誉。每至佛教活动,这里游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p><p>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题五言律诗一道赞之:“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古刹四周田畴似锦,远处苍山如黛,寺内松柏参天,翠竹掩映,郁郁葱葱地拱卫着巍峨雄伟的殿宇。</p><p>千余年来,昭觉寺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高僧辈出,代不乏人。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作出过突出的贡献。</p><p>1919年,朱德曾在昭觉寺避难,与当时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他住在现寺内的八仙堂。离寺后曾赠“应世人间”匾额给昭觉寺,匾额还附有:“民国8年岁次乙未 朱德、周官和敬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多次赠兰花等物予寺。</p><p>近代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在昭觉寺住了4年,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也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昭觉寺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方丈慈青任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并当选为人大代表。</p><p>在十年动乱中,昭觉寺受到严重破坏,大雄宝殿、法堂被拆,佛像被毁,文物、法器也荡然无存,土地也被动物园占去近半。1984年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到1986年,有80多名僧人先后来到昭觉寺,其中60岁以上的僧人16名,31岁至60岁的僧人44名,30岁以下青年僧人21名。他们中间,有大学学历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5人,小学毕业或识字的29名。僧人们推选了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清定上师担任昭觉寺方丈。</p><p>从1984年起,昭觉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阁、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天王殿内,新塑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像、木雕接引佛像。观音阁内塑了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韦驮殿中,供奉着地藏、韦驮和十二圆觉像。先觉堂,供奉本寺开山祖师破山、圆悟、丈雪法师塑像。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p><p>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昭觉寺重建大雄宝殿。1991年5月21日,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宝殿暨佛像开光典礼。重檐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塑8m高的三身佛像。当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光明遍照,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能仁寂然,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三身佛两旁侍立着高达3m的阿难、迦叶立像。大殿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昭觉寺巍峨的殿堂、精美的佛像和法器、碑碣等,都赢得了国内外游人香客的赞誉。</p><p>这些年来,昭觉寺的寺院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寺庙不仅恢复了传统的丛林制度,还建立了寺院管理机构──昭觉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宗教活动、文物保护、财务收支、安全卫生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寺庙管理工作制度化、民主化。僧人们以庙为家,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热情服务,寺庙秩序井然。僧人开垦荒地13亩,培植树苗千余株,造林两千余株,对全寺进行了全面绿化。他们自筹资金开办了茶园、素餐馆、小卖部等服务事业,热情周到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昭觉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为国家建设、修桥补路、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今天的昭觉寺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清净优美的旅游胜地。</p><p><br></p> <p><br></p><p>本辑编辑 摄影:袁赤</p><p>文字说明索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