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高中地理优秀课例展示精彩继续呈现。首先登台的是来自井大附中的何燕萍老师,何老师展示的课例内容是《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何老师通过讲客家话让南昌学生感受地域语言文化,以明信片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描述地理景观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地理原因。在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部分,何老师设置女孩雨桐到北京四合院姥姥家入住时房屋分配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富有趣味性。 第二位选手是来自师大附中的吴慧伟老师,呈现的课例内容同样也是《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课堂上吴老师以发现文化——感受文化——感悟文化——传承文化为活动主线,把相对抽象的知识情景化;以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为知识主线,通过情景生成、案例分析、模型体验进行知识构建。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上时时传来阵阵笑声,课堂气氛活跃。 上午最后三位选手展示的课例内容都是《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br> 来自南昌立德朝阳中学的谭莹老师以中韩两国岛屿争端新闻视频导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海洋权益以及内水、领海等相关概念。谭老师自制海洋模型,让学生自学之后在模型上划分相关区域,增强学生相关概念理解。最后小组合作探究中韩苏岩礁问题中,中国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考海洋对中国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形成新的海洋经济观、海洋权益观、海洋政治观、海洋发展观。 余江一中的吴文华老师以冲之鸟礁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日本填海的目的,进而引出海洋权益以及由此带来的争端和解决方案。课堂中吴老师让学生绘制冲之鸟岛礁附近理论上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范围,并算出面积,增强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空间理解。最后通过活动分析日本指礁为岛的真实意图以及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该如何应对。与谭老师一样,吴老师最后引导学生回归国家维护海洋权益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海洋观。 玉山一中的王峰老师以中国从横版地图到竖版地图的转变原因作为问题导入,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要性。让人感到惊喜的是,王老师特别关注到海洋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是海洋权益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海洋生态文明观。 下午两点,本次课例展示闭幕式在师大附中五楼会议室举行,特级教师舒俊对高中课例展示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以及生成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肯定了此次课例展示众选手的优秀表现,也针对此次展示指出了一些可改进的地方,如非智力因素目标要渗透而不是灌输,运用课程资源要不忘初心,让人受益匪浅。 省教研陈伟老师最后做了精彩点评,其中讲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优质课,我们应该看什么?怎么看?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才是好的地理课?这两个问题让在场老师陷入思考,直击听课及上课的本质。陈老师认为一节好课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要有引人入胜又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的地理情境;要有反映地理学科本质和地理学科思想的问题链条;要有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过程的活动;最关键是要有持续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意识。 最后教研员陈老师对师大附中地理组团队为这次活动顺利举行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师大附中参赛选手也在这次课例展示了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也展现出附中地理组强大的团队合作力。师大附中的吴慧伟老师和万婧璐老师以优异的表现分别获得高中组和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的选手还有高安中学付康、景德镇一中钱中一、瑞金一中黄文峰、赣州三中李晟翊、九江三中范哲铭以及南昌立德朝阳学校的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