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2军35师乘胜解放东阳城

历史记忆

<p>内容来自《山东八千南下干部接管浙江》</p><p>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p><p>作者:刘定卿</p> <p> 军民庆祝东阳县解放</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东阳县位于金(华)永(康)公路以东,属路东会稽地区。该地区党的领导人是会稽中心县工委书记周芝山,也是浙东纵队第二支队政委。他与支队长杨亦明同志一起领导会稽地区的革命斗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8年12月,会稽中心县工委派出第七武工队开辟东磐地区。1949年2月,成立东磐办事处,主任陈心发,建立以马宅孔村为中心的东磐游击根据地。游击区范围发展到整个东阳南乡、磐安西南部和义乌东部地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迎接东阳解放,东磐特派员周永山将磐东支队主力移至诸暨枫桥附近,随时配合解放军解放东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4月17日,国民党东阳县南湖区长兼区自卫大队长杜锦堂率140余人在东阳徐宅宣布起义。起义部队编入东磐支队,杜锦堂任东磐支队副支队长。杜锦堂率部起义是东磐办事处策反的结果,杜锦堂思想进步,在抗战时期就与共产党有过合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4日,东磐办事处宣布东阳、磐安两县的战犯22名,其中没有杜锦堂,引起国民党东阳县政府的怀疑。县长传令杜锦堂率部进城检阅,企图将南湖区自卫大队缴械。杜锦堂在东磐办事处和侄儿杜林荣劝导下及时率部140人起义。杜锦堂的起义对国民党东阳县当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8日,李德生率35师解放义乌的同时,马不停蹄,一鼓作气,又指挥103、105团转战东阳,于下午3时到达东阳城郊。上任不久的国民党县长王恺澄不肯投降,率300余军警负隅顽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解放军迅速包围县城,随即发起攻击,迫击炮、机枪、步枪齐发,压制敌人的火力。解放军在县城西北角的水门头用高架竹梯登城,突入城内后,分数路向城内纵深发展,与敌发生巷战。县长王恺澄看到解放军攻入城内,惊慌失措,率部分军警狼狈逃窜,其余国民党军警纷纷放下武器投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下午4时,解放军顺利占领县政府、警察局等重要部门,俘敌60余名,缴获机枪5挺、步枪100余支,解放了东阳县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8日,东阳解放后,李德生师长率35师师部从十里头进驻东阳县城,在东阳县城指挥部队继续歼灭国民党的残军。同日,103团在卢宅黄藤山岗伏击南逃的国民党318师先头部队,俘虏副师长以下300多人,缴获军车8辆。敌后续部队慌忙抄小路向永康方向逃窜。解放军轻装追击,于10日晨在四路口全歼318师,俘虏师长以下千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东阳县城解放后,从9日起,金萧工委指示东磐办事处80余人、上卢区临工委所属武工队50余人先后进入东阳城,配合解放军接管国民党县政府和机关,维持城内秩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3日中午,东磐特派员周永山和东磐支队政委刘熙范率领武装150余人和“燎原干校”学员十余人从诸暨到达东阳县城,与35师师长李德生等首长会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日,华东军政委员会电令周永山任东阳县长。15日,东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6日,县政府工作机构和区政府建立,宣布人事任命,开始对东阳县城正式接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周永山是浙江诸暨县牌头村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初调路北县西南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45年9月,随军北撤至山东,先后任华野一纵队被服厂保管股股长、华野医院卫生队行政队长。1949年2月,由华中党校回浙东工作,担任中共会稽临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东磐特派员等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9日,中共八地委(金华)决定,由鲁中南区一支队二大队九中队到东阳接管。成立中共东阳县委,由指导员戴光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仍由周永山担任。5月23日,戴光率十大队九中队90名干部从金华乘火车到达义乌,于24日中午抵达东阳县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戴光是山东新泰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 4月入党,南下前为泰宁县委宣传部长。按照当时接管方案,南下中队指导员都是任县委书记,戴光同志应为东阳县委书记。但中共第八地委(金华)考虑到他在南下前的职务还不是正县级,于是决定任命他为县委副书记,先由他主持县委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东阳刚解放时,匪患十分突出,以邢小显为首的“八婺总队”,在金华地区和丽水宣平县一带活动,到处攻击我各级政权和解放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8月3日,发生了一起土匪袭击解放军的重大事件。三野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李厚坤去福建三野十兵团就任后勤部长,携妻子葛玉芳和不满周岁的儿子,在一个排警卫人员护送下,分乘一辆吉普和两辆大卡车途经东阳县巍山胡村桥头时,遭到安我华匪部300余人袭击,李厚坤和妻子及大部分警卫战士遇袭牺牲,孩子被警卫员李将国救出,隐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幸免于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事件发生后,引起三野首长的震惊,下令非歼这股土匪不可。10月初,剿匪部队跟踪追击,歼灭其大部。1950年1月9日起,经东阳、嵊县、诸暨三县联合追剿,到12日在诸暨廖宅村将残匪全歼,安我华等匪首被我抓获。1950年5月在巍山召开公审大会后被枪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县委副书记戴光发动南下干部和当地干部组成农村工作组,要求县委各领导分头率工作组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建立乡村政权,组建民兵自卫队开展剿匪反特斗争。从1949年8月到1951年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配合解放军共歼灭土匪2940余人。从1950年9月起到1953年底,在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东阳县共抓捕反革命分子2060人,其中判处死刑就有725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剿匪和镇压反革命的工作中,东阳都在金华地区之首,受到金华地委的好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952年底起,戴光同志调任金华地委任秘书长、地委副书记,一直到文革开始。在文革中,他受到冲击和迫害,恢复工作后,先后任杭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温州地委书记等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下集《85、陶健领导的九大队解放武义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