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23日,我和同学王建华、曹香梅、季汉霞、陈彦国、张治国一行六人驾车去漩涡镇凤堰古梯田。</p><p> 深秋时节,逆观赏最佳季节去那里,不知道能看到什么景色?</p><p> </p> <p>凤堰古梯田是2010年文物普查发现的,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始建于清代,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连片共1.2万余亩,距今逾250年,景区面积38.78平方公里,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p><p> 2014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现已建成全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据考证,凤堰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它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在一身,是人与自然的伟大杰作。200多年来,凤堰古梯田至今持续使用和发展着,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农业生物的“基因库”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梯田密集,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山高水长,板屋交错,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凤堰古梯田所在区域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沟谷的云雾漂浮不定,雾气蒸腾,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置身其中如临人间仙境。凤堰古梯田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是人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是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成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9, 6, 39);"> 从汉阴往漩涡镇方向沿盘山路到山顶(海拔1400米),就可看到整个山谷里的层层梯田,海拔500~600米之间,是一处规模较大、自然风貌保存完好的梯田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特色旅游景区,使这里成为休闲养生、摄影、绘画及文艺创作圣地,春观油菜花开,夏享耕作插秧,秋品金色稻浪,冬会遍山麦绿的人间福地。</span></p> <p> 以下不同季节的几张照片是下载百度百科的,不能同时欣赏到不同季节的美景。</p><p> 春天(3月27日—4月中旬),油菜花开了,黄灿灿的一片,让人心旷神怡。</p><p> 让人担心的是,现在村民因为菜籽不挣钱而拒绝栽种油菜,如果不加以正确管理与引导,这样美的景色不久的将来会消失殆尽。</p><p><br></p> <p>夏天(5月底—6月初)为灌水插秧季,待插秧的水田。</p> <p>原始的耕牛犁田、耕种。</p><p>已插好秧的水田,满目一片翠绿。</p> <p>秋天(8月),收获的季节。</p> <p>晨曦中静谧的古梯田、院落。</p> <p>黄昏,我们来到东河梯田,俯瞰着余晖下的村落、梯田…</p><p>全景照片—东河梯田</p> <p>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p> <p> 第二天清晨,我们登山饱览这云雾缭绕的青山、院落、层层梯田,仿佛都隐藏在一层神秘的面纱后面,朦朦胧胧让我们充满了神奇感。</p> <p> 美丽的景色让人陶醉</p> <p>一群学生在实践</p> <p> 摄影师指点拍摄要点</p> <p> 现场教学</p> <p>满载而归</p> <p>学生对老师的敬意</p> <p>虚心请教</p> <p>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冯家堡子</p> <p>推荐陈绪伟的诗</p><p>三百年前,麻骨石</p><p>随着力量,从河滩里站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嗨哟”声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个一个走进关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手与手 挽成生命的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把远方迁来的家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围护在圈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起名叫冯家堡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时间的风 带去多余的月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年代的雨 留下残缺的骨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马槽 记忆商队曾经炫耀的传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门 改动着善始不终那悲情的故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个旺门家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群生命的手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深埋着朝天的心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叫冯家堡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经堡子四道门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彰显冯家的气势 如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紫气东来”已无踪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观澜知源”已成过眼烟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百灵朝凤”已远走高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和气致祥”孤守着斑驳泪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断垣又残壁 人去杂草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还叫冯家堡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专家学者 发现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凤堰古梯田文化遗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也发现了文化遗产的冯家堡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于是 散落分离的麻骨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重新挽起手再圈成生命的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屋古院从废墟中又直起身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装满了移民耕读传家的诠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仍叫冯家堡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者/陈绪伟</p><p><br></p> <p>早在明代中期,居住在湖北孝感市麻城县高杆堰乡大槐树村的冯氏先祖,因躲避战争便迁移至陕西长安冯家庄定居;明朝末期冯氏先祖意识到长安将战乱发生,又迁移至安康市紫阳县五郎坪;清乾隆年间,五郎坪发生兵患,冯氏田产遭掠,房屋焚炬一空,当家人死亡,遗孀韩氏婆婆带着三个未成年儿子,逃难到漩涡镇东河村。</p><p> 经过辛勤劳动及拼搏,家境逐渐殷实起来,到第三代孙冯友泰当家时,已是当地有名的富绅。</p> <p> 冯家堡子遗址位于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面积为3000平方米,系清代冯氏家族修建居住兼防御性设施,堡子平面近正方形,由石城墙和住所两部分组成,城墙高6米,厚3米至4米,东南西北各有一城门,城门上各设一炮(箭)楼,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下由四条逃生通道相连。坚固的城防建筑,使冯家堡子易守难攻,坚不可破。</p><p> 城堡设四个门,堡子内建筑沿东西轴线依次展开,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土木结构,梁搭墙及抬梁穿斗构架,悬山顶,合瓦覆顶。堡内房屋60余间,可容纳200多人居住。堡内房屋建筑风格独特,与福建土楼、赣南围屋等东南沿海建筑风格相似。</p><p> </p> <p> 冯家堡子于清乾隆34年开建,花费黄金一千两、历时24年、经由两代人的努力、至乾隆57年建成。</p><p> 冯家堡子终因排行老三的弟弟继任族长,而使长兄弟不服气,由此兄弟之间生隙,祸起萧墙,使族长气急之下大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p><p> 在失去顶梁柱后,家族没有了主心骨,家事一落千丈一蹶不振而败落。</p><p> </p> <p> 在封建族群受封建王权保护的年代,冯家堡子以宗族聚落形式而居,用坚固的城墙与外界隔离,堡子内囊括所有的生活设施,构成一个既封闭又独立的世界。使之成为山地防御性建筑的代表。</p> <p>陕西省安康市香溪洞</p> <p class="ql-block"> 香溪洞,国家3A级景区,位于陕西安康城南3公里新城办事处境内。东起陈家沟西环山梁。西至西坡根山溪,南到任家沟北环山半坡茶园,北至头天门牌坊北环沟中,总面积6.6万平方米,香溪公路专线直达公园。据园内碑文载始建唐代,明万历庚子年(1600)。清雍正九年(1731)两度重修,昔称“古洞仙踪”。系安康“八景”之最。</p> <p class="ql-block"> 香溪洞景区现有50多处景点和文物, 主要景点有香溪八洞、纯阳楼、玉皇阁、天梯、驾云桥、镜儿湖、凌霄亭、古钟亭、望江楼、兴贤塔、古战场、三清殿等,素有“古洞仙踪”之称。香溪洞、药王洞、三茅洞、龙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师洞并称“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自明朝以来,香溪洞就成为陕南道教最大的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香溪洞景区四面群山环抱,翠屏相列,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稀有珍贵古树木12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杏,还有20余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百亩茶园,万亩松林,景区四季常青,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香溪洞既有天然之幽美,更有人文之粉饰。 欣蓬盛世, 这一千年胜迹, 频增新颜,是镶嵌在绿色安康之南山秀岭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广大游客陶情冶性之“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span></p> <p>陕西省安康市瀛湖风景区</p> <p>国家AAAA级旅游区瀛湖,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城区西南16公里处。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7平方公里,周长540公里,库容2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0余米。景区碧水蓝天,秦巴仙境,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2014年1月安康瀛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瀛湖湿地保护区)通过国家环保部、财政部评审,列入全国首批15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之一。</p><p>瀛湖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p> <p>陕西省旬阳县太极城</p> <p>太极城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县城,从远处俯瞰陕西省旬阳县县城,呈现出典型的太极八卦图案。该城四周叠翠,峰高谷低,沟壑分明,八卦罗列,且绿水绕廊,阴阳回旋,故称“太极城”。</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极城</p><p>“天然太极城”是因奇特的地貌所造成。由于旬河的下切、侵蚀、堆积,使河床呈“S”形。旬河环绕流经旬阳县城,并在老县城东注入汉江,组成了一幅天然太极图案。在此,可体会到我国古代造城选址的独特思维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p><p><br></p> <p> 身处汉水之滨、旬河之畔的旬阳城,又称太极城。恒古洪荒,岁迁月移,处子般静置在陕南的一方沃土上。旬阳历史悠久,秦设旬关。县城地貌景观极为独特,一条婀娜多姿、蜿蜒流长的旬河环城270度流入汉江,犹如“S”型的旬河水将县城天然分成阴阳两鱼岛,与四周环立的8座山峰一道勾画出一幅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太极图。</p> <p> 鬼斧神工般造就了中国一个神秘、神奇、神圣的八卦太极城。自古就有文人墨客这样来描绘她的壮美:“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灵山刻就天书字,旬水绘成太极图”“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山城秀”“南望汉江、北镇旬河,江河锁钥旬阳城;东倚灵崖,西倚林园,秀丽妩媚太极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