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回到家乡田园又想起了一幕幕过往的情景。</p><p>乡愁(包子引起的回忆)</p><p>曙光梅/文</p><p> 中午下班路过商场后院,看到乡下老姐为建筑工人做好了午饭,几笼热腾腾的大包子。四溢的农家滋味。一股亲切感立刻涌上了我心头,不由上前多看了几眼。老姐给我递过一个包子说:“刚出锅的,土豆韭菜猪肉馅的,尝尝。”我不好意思地问:“我能买一个吗?”老姐说:“别客气,拿上吃吧”。千推万辞人家不收钱。我有点馋了,看着农家风味的包子,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忽然间想起了一些终身难以忘怀的故事,对我来说很有意义。</p><p> 那是在三十多年前,我刚在市里参加工作,回老家探亲。正值春耕大忙季节,两个哥哥都在外上班。母亲在艰苦条件下为培育儿女,勤俭持家,劳累过度,已不能参加地里重活儿,只能做些轻闲家务。见我回家,特别高兴,家里多了个帮手。一早起来,母亲做好早饭,黄黄的小米粥,雪白的胡油花卷。当时我一点也不饿,便托在手心去喂了和我们一起出征的老马 。妈妈多次劝说让吃饱,不然会挨饿,当时我毫不在意。</p><p> 那个时代农村耕作条件非常落后,根本没有机械,播种全靠人力畜力,很费力气。那天上午后院大爷也来帮忙。我的任务就是帮耧,拉马带路;父亲跟在后面摇耧;大爷在最后面赶马打砬砘。</p><p> 说实话,我从小娇生惯养,长这么大,首次接受这种任务。虽然当年教学条件落后,文化课基础差,学习成绩不高,但父母一直尽力供我上学。学费是用烟叶、羊毛和葫芦籽换取的。高中毕业后,反复又补习,也未能考入理想学校。父母怕影响我学习,从未让参加过体力劳动。播种帮耧算是轻闲营生,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们,经常劳动的都能胜任。父亲教我前行时要贴近马身,用手臂推拉掌握距离,一致均匀。我自以为没问题,结果方法不妥,力不从心,马不听使唤。我不敢靠近马,又怕咬又怕踢,拉着左拐右摇,很费力气。可想而知,后边摇耧的人就更别提有多么的费劲,竭尽全力也播不成直垄。父亲生气地大声喊:“这大的人了,连个这活也干不了。看看种成啥了?种不直以后除草也是问题。”我使尽全身力气,大步拉马前行,累得精疲力尽,浑身冒汗。来来往往回走遍了十亩沙土地。大爷一再劝父亲别批评我了,缺锻炼没力气。我很委曲,泪汗交加,与黄沙土混合,满脸是泥。一上午干活儿,沙土灌满鞋袜,水泡布满双脚,腰酸腿疼,口干舌燥。肚里饿的咕呱乱叫。已过晌午,如不是拉着马,真想就地躺下,足足休息。大爷和父亲热汗淋淋,满身泥土,各自扛着重重农具,头顶烈日,拖着疲惫身子,收工回家。仅仅是春种,夏锄,秋收还得付出多少辛勤劳作,才收获硕果。望着父辈们的背影,既敬尊又心疼。这时又想起一句名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我拖延在后,刚挪进村口,碰上一村嫂在自家门口正做好饭菜,等待收工的家人。见我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说话无力。赶紧端过沏好的茶水,“快歇歇,喝碗热水。”我二话没说,迫不及待接过,一口气喝光。空腹喝茶后,胃里更觉饥饿难忍,村嫂又把刚蒸好的包子递给我,那包子足有碗口大,黑麸皮面的,味道真香。我顾不上推托,毫不客气,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进肚里。那个包子实在不寻常,感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馅是大大的土豆块,缺油少料 。可至今想起都垂涎三尺</p><p>。农村纯朴、厚道的人情难能可贵,乡亲在困难时总能伸手极力相助。那种真诚热情使我终身难忘。吃喝过后,顿时精神倍增,心中有无法言表的甜美。回家后母亲早已备好饭菜。父母得知我饥饿交加,半道窃食。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饭是给饥人吃的”。这句话我一直深深铭记。</p><p> 我们的父辈是最辛苦劳累的一代人,那时代生产工具原始落后,生产力除了牛马,就是人力。父辈们原始落后的劳动情景,勾起我对一个时代的深深回忆。尽管远去,但不会忘记那个时代的痕迹,是那么的亲切,一种纠心的痛与爱的混合。</p><p> 饥饿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受苦的人群中才得以体会。只有经历了才会感受到对饮食的美好享受。“饭是给饥人吃的”,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风吹雨打,没有如火般的烈日爆晒,哪能感受到那种吃和喝的享受?那能体会到康熙“到口酥”典故的含义?</p><p> 我的父母亲和所有乡亲们一样,终身耕耘在土地上,用辛勤劳动编织美好生活。父亲耄耋之年还在坚持下地干活,曾记的八十八岁高龄时,还背着亲人半夜去浇灌干旱庄稼;九十一岁时还要担水浇花。他老是千千万万勤劳朴实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p><p> 父辈吃苦耐劳,至高无尚的精神将世代相传,思想永放光芒。</p><p>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个全覆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耕种到处是大型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p><p>家乡原来的羊肠土路变成柏油马路,村庄夜间太阳能灯道天亮堂,医疗设施一应具全,科学种田,生产播种除草与收割全部都机械化,拉运有汽车,出门开骄车,父老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幸福满满。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p><p>一个包子,打开了我三十多年前的心窗。</p><p>那思绪随着香味蔓延生长;</p><p>滔滔不绝的故事任思绪飞扬。</p><p>家乡是带给我太多眷恋的地方;</p><p>永远抹不去我思乡的欲望。</p><p>思潮常常起伏在那充满亲情的土壤上。</p><p>父母踏遍足迹的地方;</p><p>那里有我小时候快乐幸福过往。</p><p>啊!故乡,面朝您的方向,欣喜你的繁荣富强。</p><p>忘不掉那浓浓的情深意长!</p> <p>通往田间地头的老路,父亲曾耕种的田园。</p> <p>大院象草原</p> <p>父母离开我们,老家大院空空,屋中无人居住,但后辈们常回家看看,宅院收拾的干干净净,每年大院种满蔬菜玉米和花草,有果树李树等,宅院依然丰显原有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