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

车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这辈子共生了七个孩子,四男三女,老姑是奶奶四十八岁时生的老闺女。端正又水凌,浓眉大眼,老姑站在人堆里不能说是特漂亮,但绝对不是丑人。因为特殊的原因,我从小基本上是在爷爷奶奶家跟老姑老叔一起生活的。大姑二姑早已结婚远嫁了,印象不深。老姑大我七、八岁,每天帮着奶奶照顾我。因为年龄差小,老姑就是我贴心的大姐姐,所以我跟老姑最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概是她十九岁那年,二姑把老姑给带到了一个叫沈阳的大城市,并介绍给现在的姑父结了婚。姑父当时是一个有万人之众叫冶金机械修造厂大国企里榜上有名的劳模,小伙子人品端正,工作勤奋,后来他们在铁西区卫工街的一栋职工宿舍楼里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从此远离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使人远离了,老姑对我的关怀也一直没远离。记得当时我在盖平县(盖州)五中住校读书,每月六元钱的生活费都很困难,大都是老姑给我寄来。后来我长大当兵,老姑和从云南回来的二姑还专程到大连小平岛去看我,给我买了不少好吃的东西,让我温暖了很长一段时间。那年我从威海驻地休探亲假,飘洋过海,在大连下船后连老家都没回,坐火车直奔沈阳去看望我日思夜想的老姑。十四天的探亲假在沈阳呆了十天,足以看出我对老姑的依恋程度。再后来,我退伍到鞍山工作,离沈阳近了,便时不时地往老姑家跑,和老姑走动的又多起来了。每次看到我这个大侄子,老姑总是满面春风,热情款待,眉眼间露出流淌出来心底里的喜悦。因为从小失却母爱,这时的老姑在我心里就是妈妈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念书不多,高小毕业,但她悟性好,到沈阳考入了一个财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小国企当了一辈子会计,直至退休。老姑写得一手洒脱大气,行云流水的好字,完全不像似她那样文化程度人所具备的水平,这让我赞叹不已。从与我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看出,她文字表达能力也不错,文笔流畅,思维敏捷,说明她的精神世界很丰富,是个爱阅读爱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的美不止于她的端庄,更多是她的做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有情有义,宽厚大度,这一点得到了所有认识她的人一致的肯定。她把自己婆家的人视为至亲,做任何事都先人后己,成为姑父家族中的灵魂人物。姑父的兄长从珠海回来探亲,一住就是几个月,老姑始终都是和颜悦色,以礼相待。远在云南的二姑晚景不好,老姑曾把她接到家中久住,又曾多次不顾自己衰老之躯和姑父一起千万里跋山涉水去探望。当年老姑在铁西区居住时与曾阿姨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多年,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后来老姑搬到皇姑区分开了,可六十多年来两家人依然像亲人一样往来不断。这在当下“人情薄如纸”的人际关系中实属罕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老姑的娘家、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及父辈们,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每当谁有困难的时候,老姑总是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我估摸她一生所挣的工资几乎全都奉献给了她娘家的亲人们。逢年过节邮钱,盖房子娶媳妇拿钱,亲人们有病有灾送钱,买吃买穿连平日里吃的大酱都给买上送到家,她就成了老刘家的储蓄所和百货商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别看老姑对亲友慷慨大方,她对自己却是非常吝啬,该省的省,绝不浪费,从不乱花一分钱,一针一线也不能随便丢弃。她家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三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总是受老姑的批评。很长时间,姑父一直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政府官,住着大房子,衣食无忧,老姑家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可她艰苦朴素的作风却丝毫没变。在她的家里,我曾亲眼看到她领三个儿子在灯下为小工厂压塑料袋,为福利厂糊纸盒,其实她们家根本不缺那点小钱,从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老姑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多么的踏实。九十年代后期,我还看到她在一针一针忙着倒垅织混纺毛衣毛裤,我认为大可不必那么辛苦,上街买一件多省事,而老姑却觉得买来的总不如自己亲手制作的可心舒服。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这辈子她织了有八十多件衣服,纯毛的大都给了亲友,而自己家人却穿混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是个追求极致完美的人。她的人和她的家从来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四面见线。在她家的阳台上我看到,就连装修后剩下的一堆小废木块都被她码放得整整齐齐,井井有序。在她的生活里从没有波涛汹涌,没有大声喧哗,没有急皮酸脸,一向是和风细雨。每次家里来人,她都会把他们脱下衣服拿到走廊掸掸灰尘再挂到衣架上,把他们脱下皮鞋给你打的溜光铮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多读点书。我们每次相见,她都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使人开智明理,成为一个有用之材。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老姑教子有方,教孙更有方。三个儿子在她的辛勤培养下,书念的不赖,做人更是端正,人生路上每个人走的都很平顺。老姑三个儿子给她生了三个挨肩的大孙子,老姑喜欢地叫他们大宝二宝三宝。自从有了这三个宝,老姑把自己的心血全都倾注上去了。三个小淘气没上托儿所幼儿园,就她一个人带,到点吃饭到点睡觉该学习时学习该游戏时游戏,三个小家伙被她调教得顺顺当当像模像样,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成为非常优秀的有用之材。当下,一个家庭带一个小孩都忙的头上长脚,累得跟头把式,而老姑却一带三,乃神人也,真真地令我感佩不已,这其中的辛苦恐非亲历者是很难体验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找了一个好丈夫。无论对于男人女人,完美的婚姻是他(她)人生成功的一半。老姑很幸运,她找到了天底下最好的男人,姑夫温文而雅,知书识礼,做人厚道,做事踏实,疼她爱她,与她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二老妇唱夫随,相敬如宾,一辈子没红过脸,一辈子没高声过,人生路上总是步调一致向前进。老姑和姑父是中国式婚姻中完美的典范,堪称神仙眷侣,这一生我只见到他二老这么一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姑是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也是个伟大的女人,她老人家身上继承了我们刘家人乃至中国女性所有的美德,连一点劣根的痕迹都没有。聪明、睿智、勤劳、俭朴、善良、坚忍、大气、无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每临大事有静气。老姑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所到之处。老姑是一团火,温暖了所有与她相遇相识的人。在老姑和姑父言传身教下,她们家父母慈,儿孙孝,外和内睦,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家风,让我很向往很羡慕。人们常说“人无完人”,而在我的心中老姑就是个完人,她的自身是完美的,她的家庭也是完美的,她的人生是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老姑的完美既授于天,且授于人,更多的是靠她自己后天自觉修养造就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来,一个家族的兴衰,在某种意义上说母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老姑的家庭是兴旺的,而兴旺的主要经营者就是我的老姑——她的名字叫刘雪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0年10月30日</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94年端午节二姑和老姑回思拉卜老家探亲时拍的照片,左边为二姑右边为老姑。</p> <p class="ql-block">老姑和姑夫——我见到的人间最和谐的一对夫妻</p> <p class="ql-block">前排坐着的是二姑老姑,站在身后的是二姑的大女儿王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