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山的故事

秋影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落日山,它坐落在我家的正东方,由五个手指形山峰组成,最高峰中指峰海拔1440米,听老一辈人讲山顶上最早有一座山王庙很是灵验,后来在武斗那年被造反派一把火焚毁,在山的另一面是还有一个合作社,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关于落日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从四川东部迁徙来这里拓荒的先民。当初为什么给这座山起一个名不符实的名字?一说是与开疆拓土者遵从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有关。一说是与背井离乡者心系的亲情难离,有家难返的绵绵乡愁有关。其实,无论是源自苦中作乐的浪漫还是身不由己的悲凉,落日山都是离乡的人最后的精神家园。我喜欢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脑海里更是清晰的镌刻着落日山千姿百态的身影。每当天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就会冲破云雾和山峰的遮挡,从指峰间把光和热带到整座村庄。每当下雨,山涧升起的云雾宛如条条飘渺的白纱,有的缠绕在指峰上,有的覆盖在树木上,剩下的墨绿色时而被云海淹没,时而又清晰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从落日山走出去的人,都会对山心存一份感激之情。过去因为山大太闭塞,乡亲们无法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如今因为山里有矿藏,乡亲们的日子开始富起来,村子里培养出了自己的大学生。一些小有成就的年轻人还在县城里置家就了业,村子里只剩下年长者,因为心里有太多的牵挂,还在日复一日的坚守。我的母亲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她每天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送着落日山的日出日落。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山已不再是身外之物,而是自己平淡人生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有牵挂,有回忆,还有归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被冠以名子的山水其实并不多,只有落日山和黑滩子在方圆十几里地稍有名气。在这个被崇山峻岭阻隔的封闭世界里,乡亲们对于人情世故虽然显的有些俗套,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活的简单而充实。平日里,村子里所有的一切事仿佛都是赤裸裸的,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你只需要从沟头走到沟尾,那一家来了客人;那一家屋里有病人;那一家请人干活吃的什么饭,就能掌握的一清二楚。父亲刚从医院住院回到家,就有亲戚邻里来家里看望他。水磨房的干叔已经八十多岁,因为没有本事挣钱买礼品,就特意上山采了些活血化瘀的草药,让我父亲熬水喝;在猪场忙碌了一天的干兄弟,晚上过来陪我父亲谝闲传,还送来自家散养的乌鸡让他炖汤补身子;就连户族里平时寡言少语的老好哥哥也跑来家里,硬要塞给我父亲两百块钱让他自己买吃的 。落日山的故事虽然琐碎,但是足以让我为之动容。像这种朴实而温暖的人际关系,在城市水泥建造的单元格子里既是一种奢求,也是久远的回忆。傍晚,家里面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进屋后到处东张西望 ,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听完他们和我母亲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是专程来家里动员我父亲加入教会的,其中一个人还和我家沾亲带故。这几年村子里信仰基督教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他们只要听说谁家有人得了病,就会跑去动员病人加入基督教。他们告诉教友得了病不需吃药,不需住院,只要对耶稣够虔诚,啥病都能在一个星期之内痊愈。农村的医疗条件差,有些得了顽疾的病人听说信奉耶稣能治病,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宁愿相信传教士荒唐至极的言论,也不去医院检查治疗,最后小病拖成了大病。在农村开始进入城镇化,现代化的今天,在我老家这个相对富裕的地方 ,人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在吸食着封建迷信生产的精神鸦片,着实令人不解和心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落日山下每天发生着的事,不仅仅是生老病死,还有赚取柴米油盐的艰辛。无论每个人感触到的现实世界是快乐还是忧伤,经过时间洗礼后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当年那些缺吃少穿,被人看不起的农村孩子,终于和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相遇,才造就出了老板,有钱人和致富能手。干兄弟的茶园和养殖场就建在落日山上,是这些年矿产资源枯竭后,村子里少有的几处靓丽风景。因此,隔三差五就有人慕名前来,这些人当中,有的是想分享他人的成功,找到自己往后人生的方向。有的是想利用他人的成功,来凸现自己工作的求真务实。但凡来的人们都在不断的重复着,参观,拍照留念,发微信朋友圈。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西游记》里的孙大圣,每翻一个跟斗云都要在佛祖的手心里,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这也许就是社会现实,缺乏自信和方向感的人永远取不到真经。金猪年确实让人们体验了一回猪的金贵,干兄弟是村子里最早脱离矿山企业 ,转产生猪养殖的人。今年刚好碰上了千载难逢的好年成,注定他赚的盆满钵又满。干兄弟的成功,一下子挑动了村民们跟风的神经,即使鼠年的新冠疫情也没能阻挡住,人们大兴土木的热情。这再一次的唤起了我对家乡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担忧。落日山下虽然土地贫瘠,但是蕴藏的矿产资源却富了一批人,也害了一批人。那些年,一个八百来人口的偏远山村,一时间拥入大量的流动人口,无论是开矿的,跑运输的,搞餐饮的,耍赌博的,人们贪婪的啃吃着大山恩赐的红利。充满了优越感的村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根本没有长远的目标和风险意识,后来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政策和市场变化成了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几年村子里的种植户和养殖户出现的盲动、盲从现象可以看出,乡亲们并没有从昔日采矿业的衰落中吸取教训,仍然在致富的道路上漫无边际的求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落日山的故事还在继续,三十多年前我作为亲身经历者,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最美丽的童年和少年,回忆里的日子虽然难免清苦,但是精神世界却充满温暖和希望。林场的青苹果园,姑婆家的豌豆地都成为脑海里满满的青涩记忆。如今,我已经年过半百 ,再次回到家乡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对于落日山的生生不息,我还停留在直观和想象当中,关于山上的一切,更是知之甚少,大都是听老一辈人的述说。因为直到今天,我也没有登上过落日山的顶峰。光阴似箭,亲眼目睹爷爷、奶奶弥留之际的不舍,看到父母的身体从中年到老年的蜕变,我开始有一种源自内心的焦虑,一定要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早日征服落日山。因为,只有突破道路的艰险,才能使自己变得坚强;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将儿时未了的情缘依依了结;只有身在高处,才能领略到山外青山的豪迈之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