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秦汉唐,看见古今长安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教学管理部

2020年10月29日,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名校+教育联合体举行校园百家讲坛——《穿越周秦汉唐,看见古今长安》。 七年级历史组备课组长杨小红老师担任主持人。 七年级历史组刘旭老师担任主讲人。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凤进,常务副校长张振斌,副校长贺三宁、姬文亮、校长助理佘莹、张煜等校领导出席此次活动。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安,或是秦皇的兵马俑,或是汉唐的宏伟的城池,又或是明清的古城墙,这个位于中国腹地的城市,王朝更迭无数,古迹遗留遍地,它们共同赋予长安一个深刻的标签。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七年级历史组刘旭老师,一起穿越的长安的历史,看看它的前世和今生。 刘老师带着问题从长安的由来讲起,千百万年前,今天秦岭北部的地层发生断裂,断层北部持续下陷继而形成关中盆地,南部则不断隆起,形成秦岭山脉。发达的水系汇聚其中,冲出沃野千里,后人于此还设置了四座关隘,号称“四塞”。长安的历史便起源于这山河之间的四塞之地。 长安城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他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所使用的陶器也非常简单和朴素。那它的建都史缘起于何时呢? 3000多年前,擅长农耕的周人从甘肃、陕西黄土高原出发,带着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这里进行着开发,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周人在这里营建了丰镐二京,开启了长安的建都史。<br> 后来西周为犬戎攻破,周平王东迁洛邑,这里成为秦人的封地。西陲秦国不断发展,历经商鞅变法,横扫六合,再一次把这片关中地带到了中华舞台的中央。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在娄敬的建议下于渭河南岸的长安乡营建新都,虽规模不大,但由于对首都周边地区的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加之当时大规模的移民,为关中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随后的数个王朝于此不断经营,到了隋唐时期,在汉长安城的东南侧营建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隋唐长安城,就是这座城池将长安推向了中国历史的顶峰。 关于这座城的规模,相当于121个北京故宫,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同时期欧洲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7倍。了解了长安城的发展历史,接着,刘老师带着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有趣穿越之旅。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以长安城的房价去体会白居易漂泊二十载的“房奴”心声,用长安城舌尖上的美食去“挑逗”同学们的味蕾,还带着大家一起体验诗文中才有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潇洒快意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刘老师的风趣讲解激起了同学们对长安城的深深向往,也将活动推上了高潮。 时光流转,从长安城的前世,来到它的今生。今天的西安是虽处西陲,声闻于天的西部重镇,改革开放后,西安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它以自己博大的胸怀,融汇着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和文化。 这里既是中华根脉的保留地,也是新中国腾飞的发动机,这里有西部最大的高新区,也有孕育于新时代的教育旗舰——高新教育。现在的西安既古老又文明,且未来可期。刘老师最后总结道:“这世界本没有长安城,是长安人创造了长安城,而它,会在古老的关中沃土上,在新时代的我们手中——重生。” 王凤进校长对刘旭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颁发了荣誉证书。王校长在讲话中说到:“我们作为一名西安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特有的自豪感,而这种自信就来源于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积淀。无论是大雁塔、唐长安城,还是正在筹备发掘的汉长安城,都是西安的历史文化名片,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看5000年历史要到西安”。最后,王校长对同学们寄予深厚期望,希望大家能够长在西安,学在西安,将西安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国际化大都市。 编辑:李若兰<br>图片:李若兰<br>审核:姬文亮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