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田 丁 (人文风光摄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浓郁的特色口号,随风越过柳树的枝头,停留在浦江彼岸,蕴润着十年前的记忆。十年前,上海举办一届世博会,让世界了解了上海,让国人步入了上海,上海成为世界的视觉中心。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年六月,携着一缕初夏的芬芳,带着一份清爽的清梦和憧景,在单位的组织安排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在一个清晨乘大巴从单位直接抵达世界博览会,这是本人有生以来参观过的最大的展览会。我们扬州属长江三角城市网,离上海不算远。我们在中午前到达世博会5号门入口,那里已是人头攒动,众多的游客自觉地排着队等待安检入园,经过近半小时的等待,终于顺利地通过安检进入世博会园,进入园区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红色的中国馆,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巍巍壮观!感觉世博园区气势宏伟,平时耳闻的如一轴四馆、形状各异的外国展馆和一些世博园内的著名建筑都能一一目睹,有种眼见为实、梦想成真的感觉,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世博园的建筑太壮观了,景色好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世博会是一个浓缩的大世界。世博会的一条标语是:“世界在你面前,我们在你身边。”方圆5平方公里面积的会场,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展览馆,展示本国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城市管理和风土人情等,让普通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全世界国家的大概面貌、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教育水平、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展览会的展区真的太大,整个过程参观下来,感到不足的是意犹未尽,因为好多大馆名馆排队者众,根本没有时间等候,所缺憾的部分只有请媒体来补充,遗憾的心情才得到了稍稍缓解。对参观世博会我是有所准备的,带了两台相机、三颗镜头,焦段是24-70mm、70-200mm和16mm的鱼眼。为什么要带上鱼眼?考虑到弱光条件下鱼眼好把握些(不容易模糊),还有展馆肯定是一个挨着一个,有些场景空间褊窄,鱼眼在短距离内能包括更宽广的场景,当然拍出的这些场景都是变形的,有些人观看会不太习惯,但是如果取景有方,是可以接受的,鱼眼的视角也是摄影的一种表现方法,只是不常见而已。这一次是我用鱼眼拍摄景物最多的一次,过足了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天我的心情愉快而紧张,腿上的劲儿使不完,可以说是一路狂奔,什么都是新鲜的,见什么拍什么,根本顾不了品味或认真的构思,所拍的片子是记录片,且是最平淡的记录片。当然在拍摄过程中对展会没有触动是不现实的,感受最深的是世界博览会的创新意识。整个世博会就是一个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展览。不必说更高深的东西,好多场馆内的精彩演示使你目不睱接,仅每个国家的场馆建筑无不体现了创新的意识。传统观念中的方方正正象是火柴盒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形状及各种材质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中国馆的建筑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日本馆的建筑外型象个蚕宝宝;西班牙馆的外型别出心裁用无数编制的藤条进行包装;更为奇特的是英国馆外型有无数根射线组成的方圆球,每个射线里都包放着一个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用这种方法提醒人们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其它各国的场馆每一个都是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的结果,都处处体现了创新的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不觉天色暗淡了下来,是闭馆的时候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世博会,我猛然地发现现代的科技有多么发达,那未来真是不可想象!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的确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简单举例来说,我们手中用的手机,从2G已达到今天的5G的网络传输速度,看(下载)视频和物联网的使用不再成难事,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你足不出户能办成以前许许多多费时费劲的事情;如果再去上海,我们可以从扬州坐上高铁,去上海的路程时间大为缩短!跑马观花,只拍了一些泛泛的照片和一点初浅的认识,我想每个参观者都有一个自己眼中心目中的世博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这两件雕塑有点意思。 还是在进园的地方出园,好敞亮,没人了。 <div><br></div><div><br></div>本篇完。<br><br>本文作者:笔名田丁,50后。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我是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独白。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br><br>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br><br>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