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第二砂轮厂,兴建于1956年,“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它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h3><h3> 当年民主德国的27个设计单位为其进行设计,提供设备三千余台,67位专家前来帮助安装试生产。1964年投产后,成为了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h3><h3> 六十多年过去了,二砂早已成了上市的白鸽集团,在它的旧厂址上诞生了“二砂文化创意园”。依托着当年的旧厂房、工业制造机具、烟囱和管道,通过文化创意的引领,将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与城市记忆融合在一起。</h3> <h3>记忆之环是二砂文创园的标志,巨大的金属环内侧镌刻着为二砂做出贡献的106位劳模和专家的名字。</h3> <h3>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主楼。</h3> <h3>主楼广场一侧。</h3> <h3>主楼广场旁有介绍图板。</h3> <h3>通往侧楼的路旁种满了花草,十分漂亮!</h3> <h3>广场另一旁的楼房看起来很新,显然进行了装修。</h3> <h3>园内。此楼入住了中国传统服装展示。</h3> <h3>一栋洋气的小楼时尚漂亮,大概是翻新的旧楼。</h3> <h3>环境优美。</h3> <h3>主楼后的大道,两廊之间的装饰依然以砂轮元素为主。</h3> <h3>厂内道路上方到处是架高的各种管道。</h3> <h3>看着两车间之间的金属器具造型,就像看到二砂厚重的历史。</h3> <h3>老人与老房。</h3> <h3>深秋时节的一点春色。</h3> <h3>老厂房一排排。</h3> <h3>未开建处杂草丛生。</h3> <h3>新铺的路与老管道。</h3> <h3>生活休闲区即将完工的滑梯。</h3> <h3>大吊环!这个创意怎样?</h3> <h3>偶遇两位曾是一砂的游客。听他们介绍,一砂是1940年日本人在沈阳苏家屯修建。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厂子曾多次更名,1962年改为第一砂轮厂。看到二砂厂区的蜕变,他们感慨现在一砂已什么都不存在了。</h3> <h3>遇见二砂退休老职工,胸前佩戴着厂徽,他给我们介绍了二砂辉煌时期的状况。</h3> <h3>二砂(白鸽集团)的厂徽。</h3> <h3>二砂创意园板块之一“大师工坊”,现有五位非遗大师的作品,工艺包括龙泉青瓷、苏绣、水晶雕刻、青田石雕等。</h3> <h3>工艺品展示厅。</h3> <h3>中国艺术真美!</h3> <h3>某展馆门前。</h3> <h3>国务院发布的第八批重点文保单位郑州有九处,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代表就是“郑州第二砂轮厂”。</h3><h3> 看二砂创意园总规划图,现在的园景仅仅是开始,后期的开发还需时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