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石鼓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高年级习作研讨课”活动

文棠棠

<p class="ql-indent-1">十月二十七日,石鼓区小学语文各校代表老师们再次相聚,这次语文学科带头人活动在旭升小学多媒体教室展开,旭升周校长挂着温婉亲切的微笑,带领全校行政在精心布置好的会场内,热情欢迎八方来宾。这天正是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衡阳市已经是多日的晴空万里,空气中总有秋日的桂子飘香。怀抱着好心情,大家为共同的目标共聚一堂。</p><p><br></p> <p class="ql-indent-1">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旭升小学周依雯老师的课,主题很是诗意—“<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span>”。这是一堂六年级的习作课,跟着课文《花之歌》学写散文诗。散文诗既具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又具有诗歌的韵味和情绪,即便是六年级的学生来写,也有一定难度。但在周老师的巧思与严谨中,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自然地走向了诗意的表达之路。</p><p class="ql-indent-1">悠扬轻快的音乐声中,领略着大自然万物的美好,这是给学生一片丰沃的素材土壤;手绘美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是更进一步梳理大自然的美,也是走近内心,确定习作方向;朗读课文优美的开篇文字,开始第一段的描写,是小试身手;分析《花之歌》经典语句背后的语言特点,是抓住表达的武器,来书写自己的文字。《花之歌》是纪伯伦的作品,全篇轻柔、凝练,却又隽永、清新,不着一花一叶,却用花儿的对话歌咏生命的力量。在周老师耐心引导下,学生的习作水到渠成。当音乐响起,他们念着自己的散文诗,<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是云之歌,这是树之歌,这是风之歌,这是生命的歌</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语文学科带头人文娟老师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文《爬天都峰》。文老师将习作比作一座高山,要征服高山,找到一条路是必要的。借助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文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着这条路。学生自己提问题,解答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确定内容,开始攀登</span>”。别出心裁地通过听写生字词,来完成部分板书,又通过板书的布局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从而让学生认知习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是“<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理清顺序,逐级而上</span>”。一件事要写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写清楚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了直观感受,文老师出示自己的简单版下水文与课文进行比对,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小结,这是“<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写详细些,攀得更稳</span>”。</p><p class="ql-indent-1">课后文老师进行反思,这是一堂不算“成功”的课,因为它与平时的常态阅读课有明显的区别,更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内容,从而显得枯燥乏味。但也是一堂有必要的“尝试”课,因为要正确认识到统编教材编写中,每个单元不同的任务与方向,相对应的授课方式就要有所变通。希望借由这不大“成功”的课抛砖引玉,引发各位语文老师的思考与行动。</p><p><br></p> <p class="ql-indent-1">尽管现在想找到一篇范文,是太简单的事,但写“<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下水文</span>”仍旧是很有必要的。自己从头构思一篇作文,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感悟写作行笔的微妙所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而习作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更准确有效。此次活动的最后一项,请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也写一写散文诗。刚开始大家似乎面有难色,但拿起纸笔的一瞬间,气场为之一变。老师们埋头苦干,奋笔疾书,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应运而生。这是生活中的“诗与远方”吧!</p> <p class="ql-indent-1">为即使再忙碌也不忘根本和初心的小语人鼓掌,我们汲取灵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仅要开出花儿来,更是要长成大树!本次美篇的题目取自旭升小学周依雯老师的课,说得真好!我们的事业就是花的事业—万紫千红才是春;是树的事业—一棵树与另一棵树的交汇,才能聚木成林</p><p><br></p>

习作

老师

学生

散文诗

课文

语文

花之歌

小学

带头人

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