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十月,溧阳市初中美术狄云娟名师工作室在周城初中组织了一次丰富的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围绕听课、评课以及讲座研讨三个内容展开。</p> 一、听课环节1 <p>首先由周城中学的支娜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图案之美》。作为上岗三年新教师,其清晰的教学流程、活泼简练的教学语言以及教师本人的美术素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重点难点是了解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并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美法则进行图案的设计。读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p><p>(一)教学导入是从各个美术种类中使用的图案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又可作为本课铺垫;读者觉得这里图案有点多显得杂乱,可选取经典图案做各别欣赏。</p><p>(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善于收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图像识别。并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花的变化规律,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觉悟。不过,读者认为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突出重点难点,使问题更为精练。</p><p>(三)在教学评价上,老师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两种形式美法则进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好。</p> 听课环节2 <p>第二节课是由光华初中的尤斐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上册《耕牛战马》,这一课对学生来说是“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综合性的理解牛马在古代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探索用中国画白描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p><p>尤斐老师这节课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轻松且有条理,节奏把握较好,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p><p>(一)课堂导入从回顾学生喜欢的动物素描作品开始,从而引出古人喜欢的动物耕牛和战马国画作品,导入新课自然。</p><p>(二)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综合性的探索耕牛战马在古代的地位作用以及个性特征,过渡到画家是如何来描绘动物的。运用对比教学方法,对比徐悲鸿的《马》与《五马图》,用以区别写意和工笔两种不同技法,教学效果好。</p><p>(三)教师的示范十分到位,充分体现了白描轻重缓急、虚实相间的特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在作业方式上,读者认为可以先忽略形体结构大小比例的关系,充分让学生体会线描的特征直接勾线,不用底稿,使学生更大胆的体会线条的魅力。</p><p>此次上课十分成功,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p> 二、评课环节 <p>活动的第二块内容是进行听课研讨。工作室成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评讲优缺点,给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很大的启发,受益非浅。</p> 三、讲座研讨 <p>第三块内容是朱虹老师和狄云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讲座围绕steam核心理念下如何开展系统化思维的统整教学展开了论述,使老师们豁然开朗,使之能充分应用于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教学中。</p><p><br></p> <p>狄老师还针对最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一些要求:注意收集平时各种活动的材料,从生活点滴中关注教学动态,做好反思和反馈工作。</p><p>初中美术狄云娟名师工作室的这次研讨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广大师生与上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工作室成员们都跃跃欲试,期待下一次研讨活动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