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王爷府的变迁

💕💞

<p class="ql-block">  鄂尔多斯部落于顺治六年(1649年)被分为6个旗,准格尔依地理方位被命名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后称准格尔旗。左为尊贵,白为吉祥之色,可见准格尔旗行政地位之重要。康熙36年(1697年),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准格尔部叛乱,将其降众安置于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始称准格尔旗,也是准格尔旗之由来。</p><p class="ql-block"> 1649年准格尔旗衙门初设在札拉谷,今沙圪堵镇纳林村贾浪沟沟门。</p><p class="ql-block"> 1867年由扎那嘎尔迪(第九代札萨克)建衙门于今布尔陶亥苏木大营盘。</p><p class="ql-block"> 1916年由那森达赖将衙门移至今沙圪堵镇杨家湾,新建名国公府。</p><p class="ql-block"> 1932年,经历两次政权迭失,准格尔旗南北分治,东协理奇文英护理札萨克印务,以神山为中心统辖西南部,旗衙门移至沙圪堵镇西营子神山村。西协理奇凤鸣以万和堂为中心管辖东北部。</p><p class="ql-block"> 1942年奇治国就任札萨克(第十二代札),衙门驻恒胜玉,今暖水乡德胜西村。</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奇治国病逝,东协理奇文英再次护理札萨克印务,旗衙门再次迁回西营子神山村。</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11日,解放军攻克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第一司令部和准格尔旗政务委员会驻地神山(活捉奇涌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六年(1867年), 准格尔旗第九代札萨克扎那嘎尔迪在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境内新建王爷府,是鄂尔多斯市近代史上规模宏大、建筑考究的盟旗王公府邸之一。(多罗贝勒孛儿只斤.扎那嘎尔迪于1852年袭准格尔旗扎萨克,1854年晋贝勒,后兼任伊克昭盟盟长)。</p> 王爷府1867年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森达赖</b></p> <p>  在准格尔旗清末民初的历史上,那森达赖堪称一代枭雄。他虽为贵族,但家道的中落,使他曾一度沦为种田赶车的农汉。尽管如此,他却能在乱世中崛起于草泽,在准格尔政坛上青云直上,一直坐到东协理的高位,继而掌握了实际大权,成为那个年代晋绥陕三省交界一带最有名的“土皇”。他是近代王公贵族中传奇式铁腕人物,用聪明才智取得政权;他赶走为非作歹的边官剿灭土匪,繁荣了地方经济;他为沙圪堵的经济发展和早期繁荣做出了贡献——</p> <p>  清朝同治年间,宁夏马化龙领导的回民起义爆发了,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宁夏的大片土地,并且占领了与宁夏毗邻的鄂尔多斯地区。于是清廷命令鄂尔多斯的伊克昭盟盟长、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旗)王爷扎那嘎尔迪组织抵抗。扎那嘎尔迪的部队与起义军顽强激战,因补给不足,以马靴充饥、马尿解渴,最终获得镇压回民起义的胜利。</p><p> 立下赫赫战功的扎那嘎尔迪应召进京领赏,慈禧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同治皇帝接见了扎那嘎尔迪,被封为“御前行走大臣”,并将皇室的一位漂亮的郡主格格许配给他的儿子,这个郡主汉名叫金花,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姑姑。</p><p> 光绪三年秋(1877年),末代皇帝的姑姑清宗室定郡王溥煦的格格爱新觉罗氏,来到了准格尔旗王爷府的大营盘(今布尔陶亥苏木)。</p><p> 次年即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二十六日,扎那嘎尔迪为他的四儿子记名(记名即候补之意)札萨克拉苏伦举办了隆重豪华的婚礼。由于新娘子是清宗室的格格,出身高贵,现在下嫁到鄂尔多斯,在当时内外蒙古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鄂尔多斯王公贵族的荣耀,伊克昭盟盟长、准格尔旗王爷扎那嘎尔迪也风光一时。</p><p> 那年,新郎拉苏伦多尓济18岁,新娘子爱新觉罗氏格格17岁。新娘子是盟长王爷的四儿媳,记名札萨克拉苏伦多尓济的福晋,又有爱新觉罗氏的皇族血统,从王府仕官到台吉家族,不论身份高低,人们一律尊称她为“四奶奶”。</p><p> 四奶奶与丈夫拉苏伦年少时就结为夫妻,但直至而立之年,却一直没有子嗣。光绪十九年(1893年)夏,记名札萨克拉苏伦多尓济染病不幸辞世,年仅33岁。四奶奶年轻守寡,那年32岁。</p><p> 丈夫去世,为了打发寂寞空虚的时光,四奶奶经常骑马出去溜达,如果看上了哪家的英俊男子,就毫无顾忌地厮混在一起。</p><p> 后来,四奶奶看上了王府的小秘书,一个提茶倒水的英俊小生,这个人就是那森达赖。那森达赖身高足足两米,可谓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很会来事,他当时虽然只是王府的笔帖式(文书),但有很好的人缘,也很有心机,总想出人头地。那森达赖见四奶奶深闺寂寞,又秀色可餐,而且是皇亲国戚,就曲意逢迎,把四奶奶伺候的很是舒服。他巴结逢迎四奶奶,是为了寻找靠山向上爬。两人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p><p> 机会终于来了。光绪32年(1906年),准格尔旗东协理丹丕勒因为武装抵抗清廷开垦蒙地,被清廷杀害,原来的记名协理就自然填补了丹丕勒空出的东协理一职,于是记名协理出现了空缺。那森达赖瞅准时机,千方百计讨好四奶奶,让四奶奶为他晋升记名协理向上活动。于是四奶奶亲自到归化城将军衙门向将军贻谷求情,要求提拔那森达赖。她还进京在自己的父亲定王面前说那森达赖的好话,因此那森达赖便平步青云,先是当上了记名协理,后来很快就当上了准格尔旗的东协理。王府的东协理是一个重要的实权职位,除了王爷,就数东协理的权力大。</p><p>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清廷的皇亲国戚依然居住在皇宫。民国13年(1924年),国民军冯玉祥的部队才将清皇宫遗老遗少逐出了皇宫。当时四奶奶的姨妈七太太无路可走,于是千里迢迢来到准格尔旗,投奔四奶奶。这七太太是清廷和硕定王的七姨太,也是满族人,出身名门,不仅人长得美若天仙,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现在沦落到了准格尔旗,同是天涯沦落人,四奶奶对自己的姨妈惺惺相惜,于是经四奶奶撮合,七姨太成为那森达赖的续配夫人,时称七太太。</p><p> 七太太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到底是京城显赫权贵的夫人,能文能武,见多识广,她当上那森达赖的二夫人以后,不仅把那公府的后院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为那森达赖治理准格尔出了不少好主意。就连那森达赖也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曾经夸赞七太太是上天赐予他的宝贝,是天底下最有本事最贤惠的女人。</p><p> 民国十七年(1928年),投靠奉系军阀的大土匪王英率军进犯准格尔旗,那森达赖一把火烧了沙圪堵(当时叫那公镇),率领军政和眷属人员西撤准格尔召。由于匆匆撤退,来不及携带金银财宝,只把金银财宝匆匆掩埋。</p><p> 王英占领沙圪堵和那公府所在地杨家湾后,把那公府掘地三尺,将掩埋的金银财宝尽数抢掠一空,其中就有四奶奶的多年积蓄。当初撤退时,四奶奶曾经要求那森达赖带上她的私人财宝,但被那森达赖拒绝了,那森达赖的理由是:那么多的人马撤退,必须优先带足粮食草料,加上时间匆忙,其它就顾不得了。</p><p> 等到大土匪王英带领军队退出准格尔旗,四奶奶返回杨家湾,看到自己的私人财宝全部被抢得干干净净,四奶奶自然怨恨交加,由此开始,她和那森达赖生隙,逐渐产生了矛盾。</p><p> 那森达赖风流成性,拥有众多的情人,常常惹得四奶奶醋意大发。四奶奶有一次曾当着好多人的面,呵斥那森达赖:别以为我们满人的天下倒台了,你就欺负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姑奶奶是皇亲国戚,我既然能把你扶上去,也就能把你拉下来,咱们走着瞧!</p><p> 后来,四奶奶果然有去北京告状找门路扳倒那森达赖的打算,那森达赖害怕了,他知道四奶奶不是好惹的,这个女人说到做到,于是他便产生了除掉四奶奶的恶念。</p><p>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那森达赖派自己的心腹副官手持利刃,半夜潜入四奶奶的住处,杀手听见四奶奶睡得正香,就用匕首撬开门栓,进了房间,他双手掐住四奶奶的脖子,睡梦中的四奶奶虽然拼命挣扎,但无济于事,一会儿便断了气。</p><p> 金枝玉叶的爱新觉罗氏的四奶奶,就这样香消玉殒了!那年,四奶奶67岁。</p> 二少爷奇子俊 <p>前文讲到:早些年准格尔旗护理札萨克那森达赖曾和山西王阎锡山拜了把子,那森达赖的二儿子奇子俊(人称二少爷)被阎锡山收为义子。</p><p><br></p><p>后来,那公爷为了让奇子俊出去历练见世面,就派奇子俊去太原拜见阎锡山。</p><p><br></p><p>初到太原时,奇子俊由府谷人甄树勋引见,结识了早期中共党员赵守钰、王兆雄。其时,赵守钰正创办太原工业学校,践行其工业救国的理论与主张。赵希望奇子俊入校学习,奇并不感兴趣。</p><p><br></p><p>甄树勋是个落破文士,品格很低,品行也不怎么好。时间一久,奇子俊便看不上了他了。甄的圈子里的人很杂,三教九流,江湖气很重,便想教训一下奇子俊。</p><p><br></p><p>有一天,奇子俊在太原柳巷一带吃酒,散时晚了,甄树勋就授意一些人给奇难堪。没想到刚一动手,便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打翻在地,全部被捕带到了督军府。奇子俊这才知道,那森达赖已嘱阎锡山暗中保护他。街上不能乱逛了,奇子俊便进了晋军干训学校。</p><p><br></p><p>其时,阎锡山正进行山西维新运动,奇子俊呆了一段日子,目睹了阎锡山的种种维新举措,思想震动很大。</p><p><br></p><p>阎锡山对奇子俊这个义子说不上好与坏,只是有那森达赖这个兄弟,对奇的关照还是很不错的。</p><p><br></p><p>过了几个月,奇子俊秘密赴蒙古国考察,结识了冯玉祥,于是奇子俊便参加了国民军,开始追随冯玉祥,很快便被冯委任为蒙边笫一路军中将司令,下辖两个旅、一个团,并配发了装备与军晌。这是鄂尔多斯地区的的第一支武装力量。</p><p><br></p><p>那森达赖也很高兴,积极协助儿子组建了军队。漫瀚调《二少爷招兵》里唱: “沙圪堵点灯杨家湾明,二少爷招兵忽沙沙的人”,指的就是这次组建新军。</p><p><br></p><p>后来,奇子俊到外蒙古考察。回国时,在土右旗美岱召下了火车,其时,奇子俊刚仼了准格尔旗的西协理。</p><p><br></p><p>美岱召地近准格尔河套地,准格尔旗的大小官吏便去迎接。奇一到黄河高隆渡口,见准格尔旗的官员身着清朝的官服顶戴列队叩首,便急忙将大家扶起,说现在是革命时期了,以前的那一套礼节就免了吧,大家相互鞠个躬就算有礼了。</p><p><br></p><p>有个达尔古,执意不听劝,一意孤行,先是献哈达,又是叩首又是打躬,奇大怒,一把扯下他的顶戴扔进了黄河。奇禁令以后不准穿戴这些衣服,所有繁文缛节全部免掉。官员们只好把朝服顶戴扔进了黄河。这一举动,吓坏了一些人,纷纷在背地里嘀咕这位新协理。</p><p><br></p><p>不久,旗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楚格拉大会,奇在讲话中大谈贵族平民平等,要废除王公贵族制度,连那森达赖也听不下去了。</p><p><br></p><p>奇子俊在旗内的革新,引起了很大震动。有人对那森达赖说:二少爷这是刁我们的饭钵子了!</p><p><br></p><p>那森达赖说:年轻人总应该有些新作法了。他这么一说,再没人敢说话了。</p><p><br></p><p>上世纪二十年代,准格尔旗领一代先风,是蒙、晋、陕开化最早的地方,也是准格尔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进步最快的时期,出现了沙圪堵工商业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与毗邻县、旗民生凋蔽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奇子俊与那森达赖的维新。</p> <p>  一九二五年,阎锡山、冯玉祥爆发中原大战,奇子俊奉冯的命令,率领军队攻占了山西河曲,与阎从此结下了怨。</p><p>奇攻占河曲后,并没有巩固住政权,在晋军反击下,很快便退出了河曲。至今,河曲都流传着“蒙古人占河曲,杀了 两个人,收了一车钱”的传闻。</p><p> 奇子俊退出河曲躲到神木去了,后遗症却留给他父亲那森达赖去处理,那森达赖从此意识到睦邻关系的重要,再不许儿子胡乱吃窝边草。</p><p> 人以群分,可见其性。奇投到冯门下,算是有了靠山,那森达赖比谁都清楚,这事儿非同小可,要想名正言顺,打铁必先自身硬,便鼓励奇说,山大虎才威。奇便外出四处活动,攀高结贵,不久便认识了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两人过从甚密。有一年,于右任邀奇子俊回其老家陕西省三元县过年,两人之好可见一斑。</p><p> 于佑任很器重奇,他任国民党监察院长后,奇是监察委员。于右任是国民党大佬级的人物,中国现代史上的大儒,以书法与美髯著称,很有名节名气,美谈甚多。</p><p> 奇子俊有一次到杭州,因太太刀力格尔在照相时与人发生纠纷,杭州人知是蒙古人,便欺生,起哄围攻,奇子俊的卫士火了,拔出枪来,惊动了警察。</p><p>奇子俊看事情闹大了,便亮出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的身份,事情闹到浙江省党部,惊动了南京监察院才了事儿。杭州的一些小报起哄,纷纷以骇人的标题刊登花边新闻,渲染此事,其中“老蒙古”的称谓惹恼了奇子俊。有一名记者不知深浅,追到奇下榻的酒店来拍照,奇盛怒之下,令卫士大打出手,整座酒店被迫停业。杭州的小报记者抓住此事,嘲讽奇的监察委员身份,极尽戏弄之能事,事情收不了场了,惊动了于佑任,经于出面,才算平息。奇子俊一行很狼狈地离开杭州,回到南京。此事对奇触动极大,一点小事,居然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落后与差异,由此认识到办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p><p> 一九二六年春,奇子俊到了北京,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过从甚密,与旺丹尼玛等很快便组建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并任该党中央执委,积极投身革命活动,频繁往返于乌兰巴托,受共产国际指派,参加了该党的创建活动。</p><p>据乌兰夫回忆,奇还参加了在他家召开的中共党组织会议。乌老还回忆,他曾到杨家湾找奇子俊,得到奇与那森达赖的热情招待。</p><p> 一九二六年夏,奇在北京招聘教师,北京人郎焦枕、贡端申、张亚恒(中共地下党员)等应邀到准旗执教。奇为这所学校起名同仁学校,意为蒙汉同仁、贵族平民同仁之义。这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第一所新式学校,也是第一所汉语学校。以后这所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千奋勇、夏日、陈启厚等许多内蒙古的高级干部均出自这所学校。</p><p> 元代以后,准格尔的蒙古贵族都姓元。奇子俊认为不妥,便取元太祖成吉思汗“奇渥温孛尔只斤”的第一个字“奇”,作为蒙古贵族的统一姓。鄂尔多斯贵族纷纷效仿,从此,成吉思汗的后裔都姓了奇。蒙古族取汉姓也由此发端。这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中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对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既是奇子俊的智慧,也是准格尔人的创造与贡献。</p> <p>奇子俊(右)</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森达赖与奇子俊之死</span></p> <p>  1870年3月,那森达赖出生于准格尔旗一个没落的四等台吉家庭,青少年时代他给人揽过工受过苦,每到冬天就穿着烂皮袄赶上牛车到煤窑拉炭。他家住沙圪堵河西的杨家湾,从小失学没读过汉书,但他绝顶聪明,未曾经师就粗通蒙古文。那森达赖好赌,性格开朗又有极好的口才,成天在沙圪堵的几家小店中闲说,还能唱一口很好听的山曲(后来叫漫瀚调),常常和人们海侃神聊或对歌喝酒到次日天明。 </p><p><br></p><p> 那森达赖有一个好老婆,夫妻俩日子虽穷但很和睦。别看他在外面霸道野性十足,回到家里对老婆却是格外地恭顺。那森达赖的老婆是个聪明贤惠的蒙古族女人,丈夫每天游手好闲,她诚恳地劝丈夫做点正经事。听了老婆的忠告,那森达赖经人介绍来到了准旗南坪丹丕勒官府家帮忙做营生。在丹丕勒家,他勤快又机灵受到老官府一家人的赞赏。在丹丕勒的提携下,那森达赖于1897年冬住进了准格尔旗衙门,当了一名小先生,即给仕官们提茶倒水。准格尔旗衙门等于王爷下面一个“内阁”,东西协理等轮流值班,管理旗务。经常有大小先生负责旗内文书材料。每一个台吉的家谱档案和全旗蒙古人的户口,都在衙门里保存着。那森达赖在衙门工作,得以稍通文墨。 </p><p><br></p><p> 那森达赖身高六尺有余,长得英俊魁梧,因出生于贵族家庭,所以住进衙门以后,老少男女全叫他大汉台吉。那时候,老王爷扎那格尔迪还在世,但旗务大事尽为丹丕勒把持。那森达赖很被丹丕勒所器重,很快由一名小先生升成了大先生,即掌管了衙门的文案。他很想有一番作为,经过刻苦的自学,没用一年即锻炼得能提笔行文。 </p><p><br></p><p> 1900年秋,老王爷驾鹤西去,他的4个儿子有3个皆因酒色过度少亡。四儿子娶了皇室中最有势力的定王的女儿。可是没过几年,老王爷的四儿子也先他而去,只留下四儿媳(人称四奶奶)一人。老王爷兄弟3人,他是老大,老二早逝,只留下一个儿子叫赛春嘎,老三自幼出家当了喇嘛。按照盟旗王公制度,老大无后,老三出家,老二家的独子理应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赛春嘎聪明外露过早,几年前曾受人鼓动,乘着老王爷在世,想把丹丕勒等仕官们侵占的旗公地全部夺回,结果被丹丕勒等人轻而易举地顶回,还引起丹丕勒对他的不满。又因他看不惯寡嫂四奶奶放荡不羁的行为,特别是那森达赖巴结勾搭上四奶奶之后,他还组织人马鸣枪警告过他们,这样又惹恼了四奶奶。果不其然,在衙门讨论谁为王位继承人的问题时,以丹丕勒为首的一方坚决主张由老王爷的三弟还俗登基;而以丹丕勒的仇人亲家、东梅林纳木达克色楞为首的另一方力主由老王爷的亲侄子赛春嘎继位。正当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那森达赖暗中请出四奶奶,经四奶奶出面就挫败了还在做着美梦的赛春嘎。之后,旗衙门正式呈报由出家多年且年已61岁的老三爷还俗担任了札萨克。 </p><p><br></p><p> 1905年,丹丕勒因率领蒙汉人民武装抗垦被官军俘获,绥远城将军贻谷深知不除丹丕勒自己放垦政策难以推行,于是奏请政事堂王爷批准,先从准格尔旗开刀,杀一儆百。次年正月,丹丕勒被害于归化城。丹丕勒死后,他的遗缺由丹布林补任。在此之前,那森达赖在四奶奶的帮助下荣任了旗衙门的记名东协理。1909年,丹布林病故,那森达赖可补东协理的职位。然而,赛春嘎出面争夺职位,为此两人打官司打到绥远省将军衙门。按理说,那森达赖势单力薄,又缺少银两,打官司必输无疑。然而,他就是凭着头脑清醒、手段高明,又以四奶奶这张王牌,打败了赛春嘎。一纸理藩院的批文,那森达赖成了名正言顺的准格尔旗东协理。 </p><p><br></p><p> 收回柴炭税征收权赶走为非作歹的边官,剿灭土匪名声大震  </p><p><br></p><p>赛春嘎不甘心争夺东协理的失利,于1911年7月花大钱雇用土默川土匪刘三林子等企图杀害那森达赖,以图代之。那森达赖组织人马对抗,把土匪们吓回了萨拉齐的双龙镇。为了不被他人杀害,那森达赖在以后的斗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赛春嘎勾结土匪的事由,说动绥远将军衙门派兵,他作为协剿者将赛春嘎击毙在家中。 辛亥革命时,阎锡山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杀了山西抚台陆钏琦,清廷立时派兵征剿,阎锡山因兵力不足向西退却,在由河曲到包头路经准格尔旗的时候,那森达赖给予殷勤厚待,并跟阎锡山磕头结拜。一个月后,阎锡山由托县返回山西,那森达赖还支援了他五十石糜米。受阎锡山影响,那森达赖立誓要在准格尔旗干出一番事业。1912年末,那森达赖与西蒙王公齐集归绥,联合发表了反对外蒙古独立的檄文,表明他的爱国立场。然后,他到京翊赞共和,以东协理的原职被大总统封为“辅国公台吉”,从此,人们称他为“那公爷”。 </p><p><br></p><p> 1913年,那森达赖叫堂弟奇文英带领人马到陕西省府谷县的古城,砸了民国政府设在那里的税卡子,收回了准格尔旗的柴炭税征收权。同时,他又将神木理事通知衙门派出的51人包围在准格尔旗境内的树林里,把所有“来宾”的衣服剥光,让他们光着身子跑回神木。从此,这些理事再也不敢到准格尔旗巡视,也不敢来伊盟收取进贡的金银财宝和汉人的烟囱税。那森达赖赶走了为非作歹欺压蒙古族人200多年的神木二府边官,真正替伊盟人出了口气。 </p><p><br></p><p> 就在这一年,那森达赖带领人马处决了格什巴图,顺应了民意,大快了准格尔旗的人心。格什巴图是东协理丹丕勒的女婿,他投靠绥远的垦务局,四处劝垦,从中获利发了横财,因为引着清兵杀害了丹丕勒,击散了抗垦斗争的队伍,罪恶深重,所以当谭胡两军撤离准格尔旗时,格什巴图深知准格尔旗的蒙古人不会饶恕他,便让五原厅的姚仁山给他留下兵丁,以保护自己。辛亥革命后,五原厅的兵撤走,那森达赖便亲自带着人马到郝召赖沟格什巴图的住宅去捉拿他。格什巴图听说那公爷上门,忙着整了整衣冠,谁料刚一开门就被那森达赖揪住了领口,不容分说拉出门外举起马棒就打。此时,格什巴图已60多岁,没用几下就打得动弹不得了。那森达赖随即令人用马把他拖回衙门,继续开庭鞭拷。第二天,格什巴图就死在了狱中。 </p><p><br></p><p> 1914年前后,绥远地区土匪蜂起司令遍地。为了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那森达赖派出胞弟唐森喇嘛和奇文英等人穷追猛打,土匪刘三林子、刘四林子等在平川不能立脚,跑到大青山里,凭借地势险要以保存自己,但最终还是被消灭了。那森达赖剿除了土匪后,给参战的每个官兵犒赏了用一块银元制作的功牌。此事不仅轰动了准格尔旗,也轰动了绥远、包头、萨拉齐、托克托、土默特旗。绥远城将军张绍曾报告给袁世凯,大总统府给那森达赖颁发了一枚文虎奖章,从此,那森达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便威名大震。 </p><p><br></p><p> 沙圪堵成了“小京都”,陕晋买卖人纷纷到准格尔旗经商</p><p><br></p><p> 1915年,老三爷病故,他的独子阿拉腾敖齐尔刚9岁,未到继位年龄,那森达赖顺理成了护理札萨克,实际上就成了准格尔旗的最高统治者。 </p><p> 1916年,那森达赖被封为世袭“镇国公台吉”。1917年,他把衙门搬回杨家湾,大兴土木,修建了格局新颖、规模宏伟的国公府。他自己出资,在沙圪堵修出了一条亘古未有的街道,街的东西两面修盖起千余间铺面,可供商家经商贸易。其间,那森达赖带着人马亲自到山西各县招商,吸引来数十家大买卖。原先山西河曲和陕西府谷的商号非常殷实,做草地生意都集中在哈拉寨。那森达赖修起沙圪堵镇,还定出许多优待商人的条款,这样,山西和陕西的买卖人纷纷到准格尔旗经商,他们把那森达赖认作东家,沙圪堵发展成了繁荣的“小京都”。随后,那森达赖规定农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市日”,在他的影响下,五字湾、暖水、纳林等镇先后建成,与沙圪堵并称“四大商镇”。那森达赖则成了人们公认的晋绥陕三省边区第一个大地主和大财主。在他统治期间,没有破坏生产力,而是保护了各种行业的正常经营,特别是商业的兴盛和四大商镇的形成,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蒙汉人民的往来。 </p><p><br></p><p> 1922年,绥远地区哥老会的大龙头杨万桢策动各地的哥老会,给绥远都统马福祥来了一个“海水大潮”,刹那间,哥老会有了取代县衙署之势。他们到处设香堂开山,用各种刑罚整治会内吃混水的派外分子和会外的“白头牛”,特别是萨托二县和后套各地以及伊盟的梁外,哥老会的活动十分猖獗,普通百姓大多受到勒索刁抢,搞得马福祥焦头烂额毫无办法。情急之中,马福祥想到那森达赖是个铁腕人物,除了他无人能对付得了哥老会,于是将那森达赖请到归绥商讨对策,并委任他为绥西“剿匪司令”。那森达赖回到准格尔旗先将东胜、达拉特旗梁外的哥老会挫败,又率领他的巡防马队到了河套川的将军窑子,对萨托二县的哥老会成员展开大肆的搜捕。他坐镇将军窑子亲自提审人犯现场作出判决,有钱的罚款,无钱的砍头,整整用了两个半月,终于用重典把哥老会的活动给压了下去。马福祥对那森达赖能在短期内压服哥老会给了很厚的奖赏。那森达赖撤回时从将军窑子满满拉了几十车财物,尽数充实了他的银窖。 </p><p><br></p><p> 贿买盟长落空,儿子仗义疏财心怀大志创办第一所蒙旗学校</p><p><br></p><p>那森达赖有二子二女,其中二儿子奇子俊自幼聪明,17岁就已通晓蒙汉两种语言。1923年末,奇子俊到苏联求学,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直接影响,他是乌兰夫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的同学。乌兰夫、李森等在土默特川搞革命遭受迫害时,曾受到奇子俊的掩护而转危为安。 </p><p><br></p><p>1924年,伊盟盟长职位出现空缺,那森达赖派奇子俊带着24万银元,到北京为他活动盟长之位。奇子俊到京后,谎称父亲已经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伊盟盟长。可是当时想攫取伊盟盟长职务的各旗札萨克还大有人在,他们揭露那森达赖不是王爷,根本没资格当盟长,因而奇子俊的活动没有成功,那森达赖的希望化为泡影。 </p><p><br></p><p>买盟长的钱没多花出去,却给奇子俊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奇子俊在北京由山西著名人物赵守钰引见,结识了国民党元老派人物于右任和孙岳,于右任到东洋时奇子俊资助其5000银元的盘缠,并电告父亲拨出糜米500石,由萨县东麦达召车站装运到了北京充了军粮。此间,奇子俊还通过孙岳,晋谒了国民军的首脑冯玉祥。冯玉祥为了在蒙旗培植势力,委任他为“陕甘豫”剿匪司令部骑兵团团长,隶属孙岳指挥。而后他又通过冯玉祥认识了领导杭锦旗、达拉特后套地区“独贵龙”运动的领袖旺丹尼玛以及在雍和宫避难的乌审旗“独贵龙”运动的领袖席尼喇嘛。奇子俊因受旺丹尼玛和席尼喇嘛的影响,决心到外蒙古作一次实地考察。</p><p><br></p><p>1924年秋,奇子俊偕同席尼喇嘛等一行赴乌兰巴托。他们在乌兰巴托受到蒙古人民革命党领袖乔巴山的热情接见。奇子俊返回祖国后,在张家口参加了进步党派“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成立大会,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此,奇子俊投身到了民主革命的洪流。他认识到,要想改革蒙旗的落后面貌,必须兴办教育。于是他创办了鄂尔多斯高原上第一所蒙旗学校——同仁学校,并在北京的晚报上登出广告,招聘有为青年到准格尔旗任教。 </p><p><br></p><p>壮大武装力量购买枪炮,经济上对地主和贵族展开吞并挤压</p><p><br></p><p>那森达赖执政后,冲破了清王朝不准蒙旗建立军队的禁令。他非常懂得要稳定政权必须依靠军队的道理。他说:“如果没有军队,那就会受别人的欺负,有了军队,腰杆子自会硬起来,谁只要侵犯了准格尔旗,哪怕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账记下来,到时候彻底清算。”为了换回旗里所需物资,那森达赖向山西倾销鸦片。1926年,他居然从山西弄回了大炮,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巩固政权,那森达赖在执政的前10年,有了钱就扩充军队,购买武器,他从青岛雇回枪匠,在杨家湾设立了一个小型兵工厂。 </p><p><br></p><p>那森达赖从来不侵犯其它蒙旗,也不空喊自治独立的口号。在经济上,他专吃大户。他的绝大部分经济,是对汉族中的地主和蒙古族中贵族们展开无情的吞并和挤压。他的方法很讲策略,办法奇特。他先把粮食寄放在地主家中,三五年不去要,专等地主动用了他的粮食才派人逼要。地主措手不及,只好把土地折价偿还。河套川大老财刘铁牛等人的好地就这样落到了那森达赖的手里。他对蒙古族贵族采用的方法是赊给鸦片,而后以七两薤片折一个50两重的元宝,向无法还债的贵族收取,让这些贵族落下打不完的“饥荒”,以致破产。用这种办法,他也曾把河曲、府谷许多地主的良田囊括手中。 </p><p><br></p><p>准格尔旗的蒙古人在康乾盛世时有六七万人,到了民国初年仅剩下3万余人,而且还在不断外逃,直到那森达赖执政期间,蒙古族人口才逐步趋向稳定。 </p><p><br></p><p><br></p> <p>  儿子密友奇寿山为父复仇,那氏父子俩被枪杀在杨家湾国公府内</p><p><br></p><p> 那森达赖为了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任命没有住过衙门的奇子俊为西协理,这在准格尔旗有违蒙旗旧例,惹恼了已经熬成白头本应补缺西协理的管旗章京阿拉腾扎布。阿拉腾扎布一气之下愤然辞职回了老家,之后领着侄儿到太原去告状。1928年,土匪王英带领匪军侵占准格尔旗,阿拉腾扎布则随着王英匪军回到旗里,意欲在王英的资助下执掌旗内事务。时过月余,当王英撤离准格尔旗后,那森达赖立马派“叛兵”投降了阿拉腾扎布,并乘其不备将他击毙在梦中。 </p><p><br></p><p> 阿拉腾扎布的儿子奇寿山自幼和奇子俊一起长大,两人年龄相仿,曾是要好的朋友,二人向来以兄弟称呼。阿拉腾扎布被害后,奇寿山就逃离准格尔旗四处流浪。奇子俊认为,父辈的仇恨不应当延续到下辈人。于是他在外出路过归绥时,设法找到了躲藏的奇寿山,说服奇寿山不避前嫌,与自己携起手来,共谋大业。他先保送奇寿山到河南洛阳军官学校特种兵科受训,后又保送他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学习。奇子俊的真诚感动了奇寿山,使奇寿山下决心追随奇子俊。他在奇子俊招兵建军时,入伍当了排长,后来又当了奇子俊的少校参谋,吃住在杨家湾大院里。 </p><p><br></p><p> 那森达赖见奇寿山不记父仇,与儿子结为朋友,表面上很是欢迎,背后却又算计着斩草除根。一天,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又一次劝说儿子奇子俊要及早杀掉奇寿山,免得夜长梦多。没想到正巧被经过门外的奇寿山的身边人听到了,马上告诉了奇寿山,本来就戒心未除的奇寿山决定先下手为强。 </p><p><br></p><p> 1932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四),奇寿山伙同奇子俊的6个卫士埋伏在杨家湾的国公府里外院。奇寿山自己携带手枪走入奇子俊屋内,奇子俊正在洗脸,他回过头来和奇寿山说了几句话,奇寿山抽出手枪向奇子俊脑后射击,但子弹在弹槽内卡住了,未发。奇子俊见此危急情景,不加抵抗,反而跑向院内向父亲那森达赖呼救。这时藏在内院的奇景峰,跑到奇子俊跟前问:“怎么了?”奇子俊见是自己“心腹人”,停下脚步,正要告诉原委,想不到奇景峰从侧面向他开了一枪,奇子俊当场殒命。正在内院大厅的那森达赖听到枪声跑出来愤怒地追问:“出了什么事?”结果被奇景峰迎面一枪,接着六七个人同时向那森达赖射击,他身中6弹倒在血泊中。 </p><p> 那森达赖死时63岁,奇子俊年仅31岁。</p><p> </p><p><br></p><p><br></p><p> 政变的发动者奇寿山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也并非当时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力量,仅仅统治83天就迅速分崩离析。虽然政变结束了一种独裁统治,但又开始了一种恐怖政治的先端,它给准格尔带来的政治动乱、经济破坏、社会纷争贻害无穷。</p> 解放神山 <p>  解放神山战役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神山村沟门社。</p><p> 1948年2月,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第一区少将司令奇涌泉所属部队总兵力2500人,随司令部进驻神山沟掌。</p><p> 为了歼灭国民党军奇涌泉部,打开伊东局面,伊克昭盟支队第一、二大队与张达志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绥德前方司令部所辖4团、6团在哈拉寨、五字沟会师,共同做出解放神山的战斗部署。 </p><p> 4月10日黄昏,在张达志指挥下,解放军部队兵分三路向神山进发。4团从西布尔洞沟向神山西南方向挺进;6团经大路峁纳户沟向神山东南方向运动;伊克昭盟支队绕双山梁、贾明沟,占领神山东北高地,堵截西营子至杨家圪楞一线。</p><p> 4月11日拂晓,战斗打响后,敌我双方进行殊死拼杀,战斗场面十分惨烈,不断有敌我双方的人员中弹倒地,担任主攻任务的解放军4团和6团全体指战员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激战3个小时后,终于攻克敌军层层布防的神山高地。此战俘获国民党官兵1500多人,缴获大炮5门、轻机枪30多挺、枪2000余支及大批弹药。奇涌泉躲进杨家圪塄半山坡的小庙被活捉。</p><p> 神山的解放,揭开了解放伊克昭盟的序幕。</p><p><br></p><p> </p> 神山司令部旧址 神山制高点,海拔1350米的大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