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主任

临猗中学 崔绪宝

<p>—— 谨以此文向八旬寿星送去迟到的祝福,祝我们的老主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期,正准备逃离夏日火炉西安回老家避暑,不经意间翻开我们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群,看到了先生子女发来庆贺父亲八十寿诞的消息。图片中老寿星正襟危坐在宴会厅的中央,头戴一顶白色的休闲帽,深色的T恤上面套着一件浅色的羊毛褂,双手扶着一杖文明拐,面前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还是我上次见面时的儒雅端庄,神情还是那么慈祥安逸,衣着打扮还是那么时尚,一点都没有变老。听说这又是他的老家乡亲们自发为先生组织的寿辰庆典,不由得暗暗咋舌,惊叹不已。先生育有两女两男,全都在外工作,老两口常年居住在县城,老家没有一位亲属,况且他们村子是牛杜镇镇西行政村下辖的一个小村庄,他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回乡教过几年书,想必又和多年前他的二儿子小光结婚时一样,他们村又是浩浩荡荡拉来几客车乡亲,熙熙攘攘来到县城为先生捧场。此时此刻,我的心灵又一次深深地被先生的人品和威望所震撼,为先生在众乡邻中的影响力而折服。</p><p class="ql-block"> 七九年暑期我毕业分配到临猗中学任物理教师,第二年雷波先生调入我们学校接替离休了的毕庭佑老师,担任学校保管员。当年我还是初涉职场的毛头小伙子,与先生年龄相差十八、九岁,和搞后勤工作的先生交集并不多。但先生常常是面带笑容、满脸慈祥,给我留下了风度雅、涵养深的极佳印象。在以后的观察中,我发现先生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常提着一个修理用的小木箱,忙碌的身影闪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从同事口中知晓,先生出身名门,父亲是一位老革命,还是文化大咖,曾任晋南师范学校校长、曲沃县长等职。兄弟四人个个层次不低,大哥在中国社科院任职,二哥在西工大工作,先生排行老三,四弟是曲沃县县级领导。更令我震惊的是同事们传言说,老二膝下无子,先生竟然将自己的头胎男孩过继到二哥门下,且过继时还未生下小儿子。这在我们老家重男轻女的过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能把自己唯一的男丁送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宽广的胸襟!好在老天善待善良,给先生又赐予一子。这些传言都是后来同先生一起出游广深珠的时候得到了印证。</p><p class="ql-block"> 八三年暑假我赴省城开始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八五年受命出任北景中学校长。待我八七年返回临猗中学时,先生已被任命为学校总务处副主任。从此时起,我就一辈子称其雷主任。同样作为学校中层干部的我俩,工作的交集越来越多了,我对雷主任的了解也随之加深。到九十年代初我担任副校长、学校书记之后,我分管的工作也由行政、政教调整为学校行政和后勤工作,雷主任也升任总务处主任职务,成了我这个分管校级干部直接打搅的第一人。后来在我兼任学校工会主席职务的十多年里,他一直担当我的副手。雷主任还是保持着当保管员时期的工作作风,每天上班第一个到达办公室,里里外外洒扫清除的活计,都是自己亲力亲为。雷主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天工作的安排和小结,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进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要记录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中,每天班前班后总能看到雷主任爬在办公桌前写写画画。雷主任不仅仅笔头勤,他的小脚勤在我们学校也是出了名的。每一项工作检查落实,每天办公室守岗,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总务处工作繁杂异常,从教师的衣食住行用,到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属于总务工作的职责范畴。我好庆幸在分管的总务处遇到他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当家人。每次找寻先生,要是办公室没见到,肯定就在工作的第一线。不论星期天节假日,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里,更是总务处维修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校园里总能看到总务主任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吉明新校长当政期间,是我们学校提质扩容最快的时期。学校继八十年代中期由二制六轨扩大到三制六轨之后,经过数年扩张,变成了三制二十轨,在校学生达到了四千余名,教职工也由我进校时的不足百人一跃上升到接近三百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成为山西省知名中学。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学生住的土炕拆了,学生食堂的大锅换了,校园大道旁历经沧桑的冬青移了,换来的是一幢幢教学楼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拔地而起,绿地草坪花园雕塑亭台楼阁接踵而来。而这一时期总务处成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排头兵,成了推陈出新的急先锋。作为这一时期学校总务处的当家人,雷主任在落实学校建设蓝图、担当学校发展重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他率领后勤一班人负重赶超,勤奋工作,为学校这块三晋名校招牌的赢得奠定了基础。这其中雷主任的贡献和功绩,人们不会忘记,作为学校主管领导,我一直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雷主任处世是一位好人,做人是一位善人,对待父母是一位奉孝之人。从他本人写的回忆录里可以得知,在他的父亲靠边站关牛棚的日子里,他常常从老家骑车一二百里,带上理发工具给流放在外地的父亲去理发。他对母亲的孝我是亲眼目睹了的,他和四弟对老母亲百依百顺,喂吃喂喝,白天侍候,晚上陪睡,虽然老母亲年近百岁,他硬是把老人保养得面色红润,身康体健。雷主任品格的遗传和良好的家风,教育出的后代个个端端正正,人人性情温和。他的二儿子小光是我曾经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品学优秀,在京城打拼多年,修养极好,对父母孝敬有加。十年前我去北京给大女婿办理调动事宜,小光听父母说我要进京,推开了手头公干,专门开车到西站接我。在等待批文的日子里,小光又把我接到他家,一住就是一个礼拜。小光每天上班忙碌,怕我住得着急,把家里他经常不用的网线给鼓捣好,每天下班都要赶回家陪我吃晚饭。十年过去了,和老学生相居一室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我和雷主任在一起共事多年,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觉间,雷主任到了退休年龄。为了能多留雷主任几日,我专门找到教育局樊作敬局长,请他晚点给我们派总务主任。就这样一直拖到雷主任年过六十二岁,实在是想去北京和儿子团聚,我才不得不以陪他畅游了一次海南,作为这辈子惺惺相惜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也到了退休年龄,为陪孙女随迁到了西安,和雷主任见面的机会一下子变少了。但我们每天在退离休群里都能见面,思念之情常常借助电话得以表达,但凡回到老家,都要和雷主任聚一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现如今年过八旬的雷主任还是那么精神矍铄,微信玩的比年轻人都顺溜,今天一段、明日一篇的文字创作从未间断,去年又完成了数万字的史料整理,为校史的续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时至今日我才知晓他的文字功底如此了得。而今天的雷主任享受着儿女们的孝敬,被大伙夸赞为贤妻良母的老伴陪伴左右,小孙子的照片揣在怀里,乐呵呵的陶醉在这太平盛世。我在心底里默默地祝福我的忘年交,我们的老主任健康长寿,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零年重阳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