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朱社宾

九月十五  祭奠先祖 <p>  2020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世界公认的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儒学集大成者一一先祖朱熹诞辰89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对先祖朱熹的感恩与敬重,特倡议河洛朱氏宗亲以及海内外朱氏宗亲前往河南洛阳嵩县大朱村朱熹祠堂共祭为朱姓创造无限荣光的先祖朱熹!</p><p> 嵩县大朱村朱熹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长江以北建祠最早、祭祀坚持最好、每次参加人数最多、世界朱氏联合会建会至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2005年第六届)的祭祀场地。朱熹祠位于大朱村村西,座南向北,土木结构,青瓦封顶,木质门窗,室内以黄泥配麦糠粉墙,木板吊顶。尔后建献靖祠3间,文公祠3间,两厢房6间,大门3间。大门匾额为:“阙里同源”。院内古柏参天,碑碣屹立,门前有棵六人合抱的梭椤树,四杆旗杆分树于大门两侧,杆顶上钉有旗斗,上挂黄龙旗,正殿门楣悬挂“先贤圣哲”的匾额。朱熹祠对面是朱熹六世孙裳公祠,矗有碑碣;朱熹彩塑像,端座殿中,左右木板刻联:“孔孟资不坠,周程藉折衷”,横楣“修明圣学”。正殿悬挂有《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教育后世子孙继承朱氏优良家风,立德行孝,清正做人。</p> <p>朱熹祠于2000年11日13日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院内古柏参天,碑碣屹立,门前有棵六人合抱的梭椤树,四杆旗杆分树于大门两侧,杆顶上钉有旗斗,上挂黄龙旗。</p> <p>大门匾额为:“阙里同源”</p> <p>正殿门楣悬挂“先贤圣哲”的匾额</p> <p>朱熹彩塑像,端座殿中,左右木板刻联:“孔孟资不坠,周程藉折衷”,横楣“修明圣学”。</p> <p>正殿悬挂有《朱子家训》、《治家格言》</p> <p>  朱熹祠对面是朱熹六世孙裳公祠,矗有碑碣,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座北向南,土木结构,青瓦封顶,木质门窗,前檐两侧各立一根30×30厘米方柱,祠内安放五代牌位,供族人祭祀。院墙门楼均为土墙,青瓦封顶。宗祠历经230余年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整。</p><p> 从建祠至今,该祠一直安排有专人管理,以确保完整无损。</p> <p>大朱村位于洛阳市嵩县闫庄镇东南部,地处闫庄、田湖、库区三乡交界处,前有焦涧川,后有陆浑岭,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地区为焦涧川下游,地貌形态为丘陵。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无霜期长,年均降水量在650mm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植物生长,当地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p><p>大朱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850亩,村庄选址于一片背阳坡地之上,东西方向与两程故里相应。</p> <p>  大朱村是朱氏家族最早迁徒嵩县的定居地,也是嵩县朱氏家族人口最多的村落,90%以上村民为朱氏家族。历经700余年的繁衍生息,现有400余户、2018口人。村落形成至今,勤劳善良的大朱村人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建设着美好的家园。</p><p> 大朱村地形特征为丘陵地貌,农田分布较集中,土壤类型属粘质土和沙壤土两类,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芝麻、大豆等。此外,大部分农户还从事猪、牛、羊养殖和果树种植。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的种植技术在不断改进,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由于受水利灌溉条件的制约,目前村民经济收入仍普遍较低,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左右。</p><p>村落历史</p><p> 据朱熹祠碑文记载:元末兵荒马乱,朱熹六世孙裳公(曾任泗州判),为逃避战乱,慕二程之名,由福建迁徒嵩县,暂栖程村二程后裔族下。后择樊水之南、方山寺之北,盖房修屋定居。</p><p> 先祖定居后,一方面以耕读为业,繁衍生息;另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文化,使灿烂的理学文化不断发扬光大。</p><p>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于村西新建朱子祠,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新建西祠堂。三处古代建筑,除每年举行祭祀外,也是朱氏家族教育后世子孙和议事的重要场所。</p><p> 几百年来,历代先祖以农为业,耕读传家,辛勤劳作,开垦良田数百顷,建造</p><p>庭院数百座,成为闫庄镇村乡风文明的典范。</p> <p>历史人物</p><p> 据碑文记载,大朱村先后涌现过秀才、贡生、监生、解元等文人墨客,还有明朝南府教授辉宇等,在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力的宣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朱氏家族优良家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p><p>村民朱黑旦,男,汉族,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5岁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先后参加过南山剿匪、解放云南、解放南京等战役,曾先后荣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所荣获的军功章保留至今。他也是我村第一位共产党员。</p> <p>历史事件</p><p>1.公元1639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南下追剿张献忠之际从商洛山率数千人马重新争衡天下,途经我村,烧毁房屋几十间。</p><p>2.土匪郭世发当年在我村烧毁房屋数十间。</p><p>3.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豫西战役打响,为创建陕豫鄂根据地,以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和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到达洛阳境内。军队途径酒后村,渡过焦涧川后到达我村后岭,在那里安营扎寨进行休整,随后在村后岭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战。野战军在我村驻扎期间,村民竭尽所能为军队提供帮助。</p> <p>朱熹祠大殿后墙西侧有通石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十五日。内容记载朱子世家的迁徙过程,唐、宋朱氏祖人举官的功德等内容,字迹清晰。石碑有奇异之处:自清末以来,凡遇大事皆有先兆,石碑出水如注,用毛巾擦拭不干。如光绪三年大旱灾;民国32年(1943年)的日军侵嵩等都有显示,被称为“碑落泪”。如今石碑保存完好,被附近群众誉为“神碑”。</p> <p><br></p><p>风景名胜</p><p>大朱村东北方向是著名文化名山--九皋山。相传,诗仙李白曾登临此山,题“鹤鸣宝观”石匾一块(现存于九皋山祖师庙)。山上还有旅游名胜三清洞、姜公庙等道教庙宇。</p><p>距村东北2公里处为著名的“两程故里”,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故居及著书、讲学的地方。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往南可俯瞰陆浑水库全景,万顷湖面碧波荡漾,鸥鹭翔集,游艇疾驰,湖光山色,游人流连忘返。</p> <p>自1993年世界朱氏联合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来自全世界国家最多的2005年第六届世界朱氏联合会在洛阳召开时同时立于朱熹四代老师程颢、程颐故里嵩县程村和大朱村的纪念碑。</p> <p>  先祖朱熹为朱姓宗族创造了无限荣光,让朱姓宗亲无尚光荣。每每常以生而姓朱而自豪!朱氏宗亲缅怀先祖、常怀感恩,当以面对先祖祠堂塑像慎终追远、表达追思。</p><p> 河南洛阳嵩县大朱村全体朱氏宗亲恭迎各位宗亲亲临拜谒先祖!</p><p> </p><p> 联系人:朱长转152-2554-6935</p><p><br></p><p> 嵩县大朱村朱氏宗亲会</p><p> 2020年10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