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苌弘的故事(七)

熊猫石

<p class="ql-block">研究会里有个人,文化不高,却自称写诗水平世界第一。他凭什么敢这么自称呢?因为他写了一首世界上最长的诗,书本都有好几斤重。诗的背景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但诗里没有一句涉及中国大环境的内容,全是他祖祖辈辈的历史。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他祖祖辈辈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甚至另一个星球。我开玩笑对他说:“你要是能把那首诗提炼成八句甚至四句,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样能流传千古的诗就好啦。”他说他想把那首诗拍成电影,修个史诗之城,让它流传千古。他还说如果我帮他成功了,就在史诗之城里给我留个牌位,让我也流传千古。夕阳下,两张盛开的粉色莲花格外美丽,仿佛也在见证着这个人的豪言壮语。</p> <p class="ql-block">我可没那么伟大,不可能遗臭万年,也不可能流传千古。我有个朋友,投资拍过几部电影,都赚钱了。这人非要我把他带去见我那朋友,我就把他带去了。他送了我那朋友一本诗,要知道,他连我都没有送啊。我花60元买了他一本,他还在我买的那本书上签名题字,说是赠送我阅读斧正,我也不好说什么。这就像一趟从成都到北京西的旅程,虽然路途遥远,但总要迈出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诗的开头写了一个赌命汉,一个要钱不要命的赌棍,这和白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中的人差不多,他偏偏说是他爷爷。我们当地人有句俗话:“抓屎糊脸。”他抓了不少屎糊在祖祖辈辈脸上,最后又想往脸上贴金,你们说,还能贴得上去吗?即使贴上去了,也会自己掉下来的,一掉下来了,不还是一脸的屎吗?一丛盛开的紫色三角梅花朵密集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人的矛盾心理。</p> <p class="ql-block">他有个朋友,是个房地产开发商。有一次,他想介绍他朋友去一个村搞开发,把那个村的支部书记和主任一起带到我们四个人去见他朋友。他朋友的儿子特地去鱼塘里捉了好几斤一大包黄鳝,亲自交给他,并告诉他:“你们四个人拿去分一下,一个人分点来尝个鲜,这可是正宗的土黄鳝哟!”村支书和村主任也听到了这话,最后呢?他一个人把所有的黄鳝提起就走了,村支书与村主任和我三个人,眼睁睁地看着,连黄鳝的味道都没有闻着。我经过了这件事,才知道了什么叫做吃耿黄鳝。当然啦,最后他那个开发商朋友没有在那个村干成。其中的原因很多,他那个开发商朋友一定不知道这个吃了耿黄鳝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那个投资拍电影的朋友,仔仔细细地读了那本诗后,打电话告诉我:“整个诗中,充满了负能量,既无政治意义,也无现实意义,看了既不能让人奋进,也不能使人学到什么有益的东西,难道号召人们去当赌棍,去自私自利,去损人利己,去传播那些隐私,小道消息……”我那个朋友把我也说得脸红心跳了。就像一个人站在白色背景下,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表情严肃而专注,仿佛在思考着这个世界的种种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为了抬高他的那首诗,把所有的文化说得一文不值,他说苌弘不是人,只是个传说,四川资阳在苌弘那个时代,是个蛮荒之地,不可能生那么一个人。我说:“三万五千多年的资阳人,不也是向文明走去了吗?走了三万多年,出了个苌弘有什么稀奇?资阳人可是有化石为证的呀!”他说他不承认。我说:“你承认不承认不重要,只要科学承认,人们承认就行了。”就像《关雎》这首诗,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被人们传颂。</p> <p class="ql-block">他说乱说苌弘是资阳人的人很多,也说了很久了,据他研究最早的人是柳宗元,就是公元773年一公元819年11月28日那个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个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要PK柳宗元,与柳宗元争个高下!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没有发烧吧,你怎么PK柳宗元,你干脆PK我得了,你PK不赢我又要找个东西PK,不如去找个不如你的猪呀,猫呀,狗呀PK算了,你不是还学过武术吗?PK这么些东西肯定能赢,千万不要因为柳宗元写了《苌弘赋》就去PK柳宗元!”就像两个带有向日葵图案的手绘花瓶,并排摆放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传承与争议。</p> <p class="ql-block">再说,柳宗元也死了那么多年了,他死了这么久了,还有人要PK他,他应该感到高兴,你如果能让一千多年的人记得你,你也应该感到自豪。他说他的糖尿病己经很严重了,拉屎拉尿都不方便了,走到任何地方都要靠尿不湿了。他的生命已经不多了,他要在有生之年,修建个史诗之城。我说:“人生短暂,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做点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人们才会记得你的。”就像百度百科词条显示某人在不同年份的经历与成就,包括初中毕业后的经历及多样的职业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关键是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借用司马迁和毛主席的话来说明人怎么样活得才有意义。死,怎么样才能重于泰山,为什么会轻于鸿毛?就像一群人站在建筑物门口合影留念,集体照,户外场景,多人聚集,建筑入口,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人生意义。</p> <p class="ql-block">读者朋友,你读了后有什么感想吗?</p>